APP下载

论中国舞的软开度训练

2009-04-21葛忠泽

艺术百家 2009年8期
关键词:舞蹈艺术训练教育

葛忠泽

摘 要:舞蹈这门艺术是以人的身体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它用身体去舞蹈,去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塑造各种各样的形象。中国舞的舞姿比较复杂和多样,技术难度大而高,运动幅度大而难。它需要身体各部分关节的柔韧灵活和肌肉的高度弹性,它需要肌肉有很强的爆发力,控制力和耐力,但更为重要的是肌肉的柔韧性要好,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软开度。应用了软开度的基础,不仅能保证舞蹈动作的质量,并且能提高训练的效率,而且它还可以扩大中国古典舞的表现范围,极大地丰富了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和表演手段。因此要想成为一个好的中国古典舞的演员就必须具备全面的软开度的能力,同时也要求艺术院校的老师们精心选才后在软开度的训练方面,应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软开度的训练方案来。边训练,边总结,边探索,以力求少走弯路。

关键词:中国舞;舞蹈艺术;教育;软开度;训练

中图分类号:J704文献标识码:A

On the Flexibility Training in Chinese Dance

GE Zhong-ze

舞蹈这门艺术是以人的身体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它用身体去舞蹈,去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塑造各种各样的形象。中国舞的舞姿比较复杂和多样,技术难度大而高,运动幅度大而难。它需要身体各部分关节的柔韧灵活和肌肉的高度弹性,它需要肌肉有很强的爆发力,控制力和耐力,但更为重要的是肌肉的柔韧性要好,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软开度。应用了软开度的基础,不仅能保证舞蹈动作的质量,并且能提高训练的效率,而且它还可以扩大中国古典舞的表现范围,极大地丰富了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和表演手段。因此要想成为一个好的中国古典舞的演员就必须具备全面的软开度的能力,同时也要求艺术院校的老师们精心选才后在软开度的训练方面,应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软开度的训练方案来。边训练,边总结,边探索,以力求少走弯路。

舞蹈动作千姿百态,变化万千,随时表现出人体各部分的特长和技能,从中国古典舞训练的特殊性上分析,无论是完成舞姿的关节幅度,还是弹跳到空中交换舞姿的幅度以及旋转中的各种舞姿所运用的关节运动幅度,都和软开度紧密相联。因此,无论是古典芭蕾基本功训练的教材或中国古典舞教材中的舞姿及跳转翻都离不开软开度这个最最基础的训练,训练得当,事半功倍。

根据人体的生长规律,我们要解决软开度的问题,首先要抓训练时期,也就是人在八岁至十岁骨骼钙化期的时候。当然,十一岁至十三岁的孩子是考附中和中专艺校的年龄,这个年龄是训练的次佳年龄,作为一个古典舞的学生应需解决的关键部位还是开肩、松腿、软腰、开髋,韧带的拉长以及各个关节能力的提高。训练方法需科学,不必冒进,要根据各个阶段的训练需求去行动,坚持严格掌握和恰如其分的原则,训练的幅度从小到大,运动的速度由慢变快,量小次数多,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同时还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很强的个案训练计划,要防止老师因教学兴奋时而加快教学进程和随意改变教学计划,教学进程和计划的改变应是随着学生学习的进度快慢而改变。

下面我就试着列举两例在软开度训练中运用的教学方法,目的也是为了抛砖引玉,大家来探索,以致共同进步。(一)髋关节的开度令很多老师头疼。髋不开,脚下的站姿很难看,重心会移到脚趾上,容易“倒”脚,有时会给人以关膝盖的感觉。站一位和五位都很困难,强行收一位,五位的站立会很容易使膝盖受伤。怎么办呢,从“根子”抓起,从压髋开始。首先让学生平躺在练功房的垫子上,脚掌对脚掌形成膝盖二十五度,两手放在头下作“枕”,老师的双手放在学生的膝盖上,先不要急于加力,试探着学生是否紧张,等他腿部肌肉完全放松了,你就加一点力,在压的同时让学生吐气,或者他在吐气时你再压,“这是压髋最关键的要领”。如相反,他收紧了腿部肌肉,你强行压髋就会很容易压伤他的内侧肌和髋关节。他吐一点气,你就压一点,吐一点再压一点,时间也不要压的太长,一般不要超过两分钟,当你松手时一定要慢,顺着压下去的方向回上来,不要随便改变角度和方向。每天压髋三至五次,每次三组,每组三次,因人而异。对肌肉能力强的同学要小心,如果是人们说的“元宝髋”就更要小心了。当学生的膝盖被压的碰到地面时,再改变膝盖的角度,让他的髋和大腿构成90度,让膝盖也变成直角90度的平躺着,老师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膝盖和髋能在一个平面上了,再让学生对着垫子的直角平躺着,如果压过水平位,在十几厘米的垫子上能膝盖触地,髋的开度就应该够用了。当然膝盖“不开”即通常所说的“小髋”不开就另当别论了。(二)正腿的韧带拉长与否是直接关系到前抬腿和正搬腿“形象”的。而正腿的运用又特别广泛,应该说只要是腿向前抬起的动作都和正腿的韧带有关系,这尤显得特别的重要。但是要想把正腿拉长的部位却又是很容易受伤的位置,一旦受伤,连走路都会不方便。因此,在开始训练正腿的时候,请老师先不要动手“帮忙”,而应尽快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压腿方法,绷脚压腿和勾脚压腿要交替进行,勾脚为主,绷脚为辅。压过腿后多进行踢腿,以踢为主,以压为辅。在训练勾脚踢腿的时候,要求学生找踢腿的发力点,勾脚的发力点在脚后跟上,而绷脚的发力点在脚趾上。两种方法都要求用脚去摩擦地面,通过摩擦地面而产生动力。当然支撑的主力腿是不能弯的,也不要出胯。向上踢要快,落地要慢和轻,也就是传统的说法:“踢上去要快如风,落下时要轻如叶。”当腿踢到90度以上时,就可以离开把杆,进行“中间”的行进踢腿,同时可以增加压腿的高度,以此类推,直到能进行180度高压腿,这时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掰腿”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的压腿踢腿和搬腿都超过180度,这时的腿就显得很软了。现在的舞蹈艺术是日新月异,与时俱进。因此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跟上时代的节奏,要不停的探索和总结,才能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舞蹈艺术训练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探析舞蹈评论的意义与审美价值
论明朝时代舞蹈艺术特点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