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内环境视觉导向设计“连贯性”分析

2009-04-21

艺术百家 2009年8期
关键词:设计艺术连贯性分析

尹 毅

摘 要:导向系统设计是一项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等学科的多项内容,并以其独特的功能成为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承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建筑内环境视觉导向设计为出发点,主要从信息传达、导向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导向设计与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等方面,分析导向系统的连贯性对于准确传递公共信息传递的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内环境;视觉导向;连贯性;设计艺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J525.1文献标识码:A

"Coherence" Analysis of Inner-building Environment Vision Direction Design

YIN Yi

自上世纪初开始,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将目光投向导向设计。1906年,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标准化机构——国际电工委员会会议召开。二战后联合国成立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图形技术委员会(简称ISO),并于1972年在柏林召开首次大会。该组织下设技术委员会,分别负责公共信息符号(SC1),安全识别(SC2)以及设备用图形符号(SC3)等方面的工作。1974年美国交通部委托美国平面设计学院(AIGA)以及最杰出的平面设计家,完成了一套包括公用电话、邮政、医疗救护等34个标志图形提案在内的交通导向系统,并最终得到了ISO的认可,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系统的研究导向设计符号,并推出了大量的专业书籍。著名的《日本展示.商业环境设计年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正式加入了“Signs System” (视觉导向系统)部分。①

在中国,关于导向设计的研究近年来才被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被视为面向未来的重要设计领域。由北京市科委、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同举行了城市导向系统专项科技项目的课题研究,制定了包括通用符号、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客运与货运符号等六项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以及图形标志及相关要素、文字标志及相关要素、平面示意图和区域功能图、街区导向图、便携印刷品等五部分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使之更加系统化、标准化。2006年,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制定并由国家标准委发布的两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第l部分:平面示意图》和《城市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第2部分:街区导向图》在ISO正式立项,这是我国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一个重大成绩。目前,己有包括美、英、日、澳等国家明确表示参与两项标准的制定工作。

导向系统设计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实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将所有用来传达空间概念的符号和表现形式,看作是导向。也就是说,导向元素有可能意味着一座山、一座建筑、一株植物;可能是一个图形、一组文字或者是一块颜色;也可能是声音、气味……。因此,从广义讲,导向设计实际上是一门建立在“大导向视野”之上的全新的设计方法论。它通过管理环境空间或环境信息来帮助使用者明辨方向的过程;也可以被理解为从设计师或是客户的角度出发,寻求一种对于特定环境功能的建立或改进。②在人类感知世界的诸多途径中,视觉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部分。有研究证明,人体超过70%的感觉接收器集中在眼睛上,人类在大部分情况下通过眼睛和其他器官相配合,完成对客观对象的识别。在很大程度上,视域、视角、视觉平衡等视觉感知因素将对导向设施的布点、尺寸、比例以及色彩等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随着建筑内部空间类型和功能的提升,现代人类对于建筑内环境视觉导向的质量与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总是希望通过更加安全、舒适而又准确、便捷的方式到达目的地,从而完成预设的各种目标。建筑内环境与外环境在人类行为状态,人体尺度、光线等诸多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公共建筑内环境导向系统进行专题研究,从而保证使用者在建筑内环境中的行为活动正常、有序、有效的进行。

建筑内环境视觉导向系统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指示目标地方向、位置;引导行进方向;辨别不同的场所;警示危险;了解公用设施的功能、属性等几个方面。③这些问题解决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导向设计的最终效果。在导向系统中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有其具体的目的与功能,这些目的与功能并不是独立的发挥作用,而是综合的、系统的为整个体系服务。因此,在进行导向系统设计时我们必须依据一定的视觉原理,将各个部分进行有机地衔接,从而形成一个能发挥各自功能的综合系统。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时充分的考虑系统的“连贯性”。这也正是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所在。

建筑内部空间视觉导向的连贯性与公共信息的准确传递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信息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凡是有次序的符号排列(包括语声、字、数据、状态)都荷载着信息。④人与其生存的客观环境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交互,这种关系也存在于视觉导向系统与人之间,而这种交互关系的核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这种信息在人与环境的交流中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凯文•林齐认为“构成并识别环境是动物必不可少的能力。他们往往为此而借助各种各样的提示:色彩,形状,光谱,运动视感,嗅觉,听觉,触觉,动觉,引力,电磁感等等…”人对外部环境的认识是从感觉、知觉开始的。当人处在一个特定的室内环境(尤其是陌生的空间)时,往往会利用自己的各种感官,结合自己的经验去获取所处环境的各项信息,并根据所产生的意象对空间环境进行识别,从而确定下一步的行动。正如凯文•林齐所说得那样“人和动物的寻路能力来自于对外界环境的明确感觉所形成的连贯和组织。”⑤由此可见,对于环境信息的感知是人类在环境中进行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

从信息的产生到信息的编码、解码,再到信息的反馈,是一个前后连贯、循环往复的传递过程。在这一过程的实施过程中,保持信息传递的连贯性十分重要。建筑内部空间视觉导向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过程。设计师首先要对建筑内部所产生的公共信息进行解码和编码,完成从观念到符号的转化,最终形成系统性的设计产品。设计最终成果承载着设计师的观念与构想,使用者在观看时开始对设计师的作品进行解码,并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使信息得以回流,设计师从这些回流的信息中可以判断出设计的成败,并对设计加以调整。信息的传递过程实际上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环”。在“环”中,导向设计系统实际上应该是信息传播和接收者均能认知的信息集合体。只有当信息的发布、编码、解码、反馈等各个环节相互作用时,信息的传递才能变得更加准确。因此,只有当设计师系统地分析建筑内部的公共信息,从多角度进行综合规划,理性的归纳这些信息的层次,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区分,在确保信息传递连贯,信息链完整的情况下,将其准确的转译成合理的表达形式时,导向设计的作用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在建筑内部空间视觉导向设计过程中,对于标识的布点可谓是整个工作的基础。面对功能日益复杂、内容日益丰富的室内空间,如何让使用者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选择最优的交通路线,快捷、安全的到达目的地,是设计师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设计师首先需要通过实地勘察,充分、全面地对项目进行调研,继而可以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入口、出口、楼层、公共设施以及各功能分区的调研资料进行梳理和归纳,弄清问题的范围,了解问题所包含的因素,并确定因素之间的关联和隶属关系⑥。接下来,设计师需要根据分析的结果确定在建筑内环境中需要设置何种类型的导向标识;需要在那些界面的那些位置布置主信息牌;需要根据哪些交通流线确定标识的朝向问题;应该在什么位置注明那些信息;那些区域或者部门的信息需要加以着重说明……。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布点是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的第一步,同时也是保证信息传达连贯性的先决条件。在完成布点工作时,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不同的功能分区和交通流线进行点位设置。对于同序列、同类型导向标识的安排,要针对空间的特性,做到间距合理、位置的当、均匀分布、有始有终,以确保使用者接受信息的流程完整而有序;对不同序列和类型的标识,设计师要做到在保证连贯性的基础上兼顾差异性。充分发挥各个导向序列的信息传达功能,从而避免使用者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出现视觉混淆,导致迷失方向。例如:在德国慕尼黑新绘画陈列馆的视觉导向设计中,KMC设计工作室在认真听取了委托方的要求后,充分的考虑到了陈列馆的回廊、展厅以及各个通道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布点时,通过相应的“代码”对各个区域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从而简明扼要得向参观者传达了清晰有效的导向信息。

建筑内环境导向系统是建筑内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环境的参与者,同时又是环境的缔造者。视觉导向系统总是针对其具体的应用环境而存在的,从某种程度上,该系统实施的好坏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所处的环境。因此,我们在设计该系统时需要注重与环境之间的连贯性,着重考虑它与所处环境在表现手法、艺术风格,文化氛围之间的连贯性。做到注重导向标示的尺度与所处空间之间的比例关系协调;注重导向标示在形状、结构上与建筑内部空间的一致性;注重制作材料与周围环境的匹配与适度对比;色彩与环境的统一与变化;避免由于设置不合理而形成的视觉堵塞感。从而更好地实现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目的。

建筑内环境并不能单纯的被看作是容纳人类活动的容器,它还与使用者本身及其各种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室内环境中的家具、陈设也与人体尺度、行为息息相关。因此,为了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高效,设计师就必须注重与使用者视觉感知特点之间的连贯性,充分考虑导向设计与人体尺度、人流状态以及视觉感知等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图形、文字、色彩、比例、模块等方面给与关照,充分协调导向设计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设计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

人是建筑内部空间的活动主体,而视觉是人从环境中获取信息的主要器官。在通常情况下通过视觉获取的信息需要依据一定的视觉经验,才能提出了最为合理的解释。这种视觉经验来源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并且有着一定的规律。格式塔学派认为:人们倾向于将那些相互靠得很近且离其他相似物体较远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将明显具有共同特性(如颜色、运动和方向等)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上述的视觉感知特点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获得的,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活动时要善于利用这些视觉感知特点,与使用者共同建立共享的、通用的信息库,从而确保信息传达的连贯性。例如:《德国蔡司公司电生理仪器检测的正常人视野报告》研究表明正常人平视中心视野区域大体在上视10.07度、下视20.65度的视锥之内。在此视锥内的物体相对容易识别而在此视锥之外物体的视觉识别有效性相对较低,所以,在设置标识,尤其是一些重要提示标识(如禁止吸烟)时,为了便于使用者对标识进行有效识别,设计师通常要考虑把标识的大小和位置设置在有效视锥之内,或是将低于该视锥的导向信息向上调整角度,将高于该视锥的导向信息向下调整角度,以引起使用者足够的重视。又如,格式塔学派认为,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在设置导向标识时要尽量考虑将同一序列的导向信息通过反复的方式展现给使用者,并在序列的起始点、转折和终点的位置上加以强调,从而呈现出清晰的脉络性与序列感,实现与使用者连续的对话。另外,在进行建筑内部空间导向标识设置时,还要考虑导向系统与光环境之间的连贯性。在建筑内部空间中采光一般要综合运用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这主要取决于空间的形式。例如在一些封闭空间中,导向系统一般采用人工光源。人工光源往往在色彩、光亮、形式等方面较自然光源有较大的创造性,视觉效果也显得更加醒目和丰富,但在一些特殊的空间中,设计师需要注意控制光源的照度,避免眩光。同一标识在白天和晚上环境中的使用,表现得比较明显的就是室内标识和户外标识之间的区别。

我们知道,在医院、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办公楼、商场等室内空间中,人流的运动状态有缓有急、截然不同。在商业空间中,使用者的运动状态相对缓慢的,方向性并不明确,对于导向信息相对比较容易识别;在医院、车站等室内空间中,人流往往是来去匆匆,人流具有多变流向性,记忆的短暂性造成信息记忆的不准确,从而引起利用者的不安,因此信息的连续性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设计时就应该有所区别,根据不同功能的建筑内环境中的人流运动状态进行导向设计。例如,在人流量越小空间中,导向标识的使用率相对偏低,近距离识别的几率也就相对偏高,所以此类环境中的导向信息内容相对就可以丰富一些;而在人流量相对较大且目的性不明确的空间,导向信息的内容要相对简洁、明确,标识信息面的设置要相对偏高,标识尺度也要大一些,以便于人们通过远距离识别获得信息。同时,在同一个导向信息面中,设计师要注意信息的主次,可以尝试通过图形符号、文字的设计以及版面的安排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做到主题突出,层次分明。例如,在斯图加特大学食堂导向设计中,于贝勒视觉设计工作室将文字信息安排在一个足够高的位置上,以防止在食堂使用高峰时,信息不至于淹没在人潮中。同时设计师还在预先设置的信息点位上竖起一根根圆柱,并将柱子刷成亮红色,使之于灰色的混凝土墙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吸引视线方面起到了极佳的作用。

综上所述,“连贯性”的实现对于建筑内环境视觉导向设计的成功与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连贯性”,设计师需要充分比较建筑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以及各个不同功能空间之间的异同,在信息传递的各个环节;导向标识与环境;导向设计与使用者等诸多关联因素之中进行综合的规划,充分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关联与延续,从而使导向系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

① [日]画报社编辑部著,苏晓静、唐建译《日本景观设计系列•标识》,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② 鲍诗度,王淮梁等《环境标识导向系统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③ 张艳《导向设计之新视角》,江南大学,2008年版。

④ 鲍诗度,王淮梁等《环境标识导向系统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⑤ 凯文•林齐著,方益萍、河晓军译《城市意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⑥ 赵焕臣、许树柏、和金生等《层次分析法—一种简易的新决策方法》,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猜你喜欢

设计艺术连贯性分析
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空间设计在度假酒店设计中的运用
从观察到表现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信息时代的文化传播者
设计艺术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关系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