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壶艺的艺术设计理念

2009-04-21顾惠君

艺术百家 2009年8期
关键词:体现体验艺术设计

顾惠君

摘 要:本文通过对紫砂壶艺的艺术设计理念,以及文化现象的探析,论述了紫砂壶艺在艺术设计中的文化承载力和美学包容性。揭示了紫砂壶艺的生命力所在。

关键词:紫砂壶艺;艺术设计;文化现象;体现;体验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

Artistic Designing Ideas of Purple Clay Pots

GU Hui-jun

我自从事紫砂陶艺制作和艺术设计近40年,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风格和艺术特点,由我设计的“神韵福寿壶”,“回归自然壶”,“蟋蟀盆——两将争雄”等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性征藏;“包拯诞辰1000周年纪念壶”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性珍藏。从我几十年创作的一系列紫砂陶瓷艺术陈设品,以及宜兴陶艺界其余大师和前辈们创作的以书法为主题的紫砂陶艺作品来看,宜兴紫砂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概念和美学价值,走出了一条书法美术艺术与紫砂陶艺齐头并进,交相辉映的艺术发展之路。

据史载,陶瓷先期的饰纹,是以“图形”表现,如仰韶文化陶品的“鱼纹”,“人面纹”,“兽面纹”;到唐宋,文字以“题款”形式出现于陶瓷器物上;宋元明清虽然陶瓷“绘画”,“饰纹”空前发展,但文字仍是以“题跋”作为画面的组成部分,而非陶瓷式样的表现主体,这在先辈创作的紫砂壶的装饰上可以得到印证。只是到明代才有梵文,经语,“百福”,“百寿”“喜”字式样开始出现,而用大篇“诗,词,歌,赋”表现为“文字饰样”的,则是康熙之后的创作,如“赤壁赋”,“腾王阁序”,“前后出师表”等。史实证明,在民国以前,书法少有作为陶瓷艺术包括紫砂陶艺饰样的主体艺术,书法艺术与宜兴紫砂陶艺的嫁接融合还不够充分。民国以后特别是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宜兴紫砂陶艺迅猛发展,书法艺术与宜兴紫砂陶艺的创作融合有了新的历史机遇,发展空间与衍生条件,紫砂陶书法艺术得以长足发展并不断进步。

文化与艺术,亦即人类能力的高度发展,藉训练与经验而促成的身心的发展、锻炼、修养,或指人类社会智力发展的证据与文明。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以考古学的观点.亦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紫砂自诞生及在千年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正是源于与文化与艺术的结缘.形成了紫砂壶艺完整的文化体系,才使它从日常生活器皿的范畴中脱胎而出,为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工艺品。正因为它是日用与欣赏价值俱佳的艺术品。才得到茶人喜爱、藏家珍爱.艺术家热爱,从而倍受世人青睐。在多年的艺术创作实践中,感想颇多,谈二点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粗浅认识:

一、将书画艺术的精髓溶入到壶艺的创作之中

借助书画艺术表现紫砂陶艺作品的共性与个性,形成了紫砂陶艺术多样化的对立统一。以书画作为紫砂陶艺饰样的主体,要实现其广泛性,多样性,表现自己有思想,有个性,有内涵,有品位的艺术创作思路,必须科学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一是创作的对象。就是作品所体现的陶瓷性与书画特性的对应关照。中国书画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宜兴紫砂古朴端庄,朴实雅趣;在两者相互融合的创作过程中,要注意从紫砂陶的泥种,泥色,造型质地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不同的书体用笔及着画的墨色变化,使紫砂与书画的结合达到风格上的一致,形式上的完美统一。我在设计制作“神韵福寿壶”的创作中,就是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选择不同的书体用笔及着画的墨色变化,力求使紫砂与书画的结合达到风格上的一致,形式上的完美统一。

二是创作的时间性。就是创作所表现的历史观念和现实的衔接。艺术创作要从宜兴紫砂陶的历史和现实着眼,关注作品造型从初始,形成到完善的各个历史阶段,尽量发挥书法线条的表意和章法的特征,以及中国画特色韵味尽可能的在作品上反映或政治,或经济,或军事,或习俗的特定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我在设计“包拯诞辰1000周年纪念壶”的艺术构思中,就是用这样的理念进行创作的。这一作品充分体现出历史观念和现实的衔接,尽量发挥书法线条的表意和章法的特征,以及中国画特色韵味尽可能的在作品上反映特定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

三是创作的空间性。就是作品所体现的地域或场所的陈列性。要将作品的观赏性和实用性价值统一衡量,有机融合,使作品能较好的体现地域特征及其使用场所的区别意义,使书法从文义与书体形,或画面、或雕塑式都有其恰当的选择和表现,力求文化艺术与生活空间的融会贯通,和谐统一。我在设计制作“蟋蟀盆——两将争雄”时,就是遵循着这样的创作原则,努力将作品的观赏性和实用性价值统一衡量,有机融合。

四是创作的主观性。就是要从审美意识,审美视角,审美价值和技艺时间等方面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不断否定,不断创新,以实现创作理念与紫砂陶作品物化过程的良性循环和完美统一。紫砂壶与其它泡茶器皿比较,异同性是独特的材质与功能。其材质与功能决定了紫砂壶优于其它器皿。紫砂矿土是一种含铁质粘土质的粉砂岩,质地细腻柔韧,可塑性强,透气性好,是宜兴得天独厚的一种陶土资源。我在设计制作“生命之源”这一紫砂雕塑作品时,从审美意识,审美视角,

审美价值的艺术观赏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独特的材质与功能.以实现创作理念与紫砂陶作品物化过程的良性循环和完美统一。除紫泥外,还有绿泥、红泥。这三种基泥,如按不同分量颗粒粗细配比。经不同温度气氛烧成。可呈现出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黄而不娇、黑而不墨等多种色泽。如再在泥中加入粗粒生、熟泥砂或调铺钢砂,作品谷绉周身,珠粒隐现,更为夺目。我在设计制作“鸳鸯参天竹节壶(黄、绿)两种造型的时候,就是抱着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和传统手工工艺特色,通过打片、镶身筒、拍打成型。紫砂壶造型多变,方匪一式,圆不一相,即使同一形体.亦因各人对造型艺术的领悟能力不一或风格不同,“出手”功力不一,故韵味神采也有异同。正因这种广泛的多层次多方位的表现手法.故更符合各种文化层次人的心理需求。

二、文化意韵在紫砂壶造型、装饰艺术上的完美体现

紫砂壶在或圆、或方、或抽象、或具象的形制之中变化无穷,再加上泥质的变化,以及书法、绘画、篆刻、雕塑为装饰手段,它成为文化现象载入的舞台。

紫砂壶器型有光素方圆器、花塑器、筋瓤器三大类别。即几何形、仿生态自然形、筋纹形。利用各种线条作为形态变化,注重外轮廓线的组合,使得壶体光润、块面挺括、线条流畅的光素方圆器造型,有掇球壶、仿古壶、石瓢壶、四方壶、斗方壶等;从自然界各种自然形态入手,赋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创作理念,紫砂艺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花塑器作品,以松、竹、梅、花、蔬、瓜、果、飞禽、走兽等为形象素材,在壶艺设计中得以充分体现:利用自然界中的瓜棱、花瓣等形体与几何原理结合形成若干等分.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线条纳入精确的设计中.显示出一种精巧的秩序美,上下对应,身盖相同,体形和谐,比例精确,纹理清晰,深浅自如,阴阳分明,配置合理。如我设计制作的“关爱壶(蝗虫)”、“荷叶盆对虾壶”、“母爱(螳螂)壶”、“蟋蟀供春壶”等,就是飞禽、走兽等为形象造型的典范。

紫砂壶的造型装饰艺术.还可融入多种题材的文化元素,如古陶文化、青铜文化、古建筑文化、祥瑞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紫砂壶艺汇集陶文化、茶文化、中华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题铭、印章、雕塑等艺术于一体。使它成为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东方艺术瑰宝。

紫砂壶作为文化现象的载体,也即实物体。通过其材质的独特性和造型的艺术设计制作、装饰等手段,反映社会意识形态,从而赋予了紫砂壶艺术旺盛的生命力,这是其他工艺艺术品类难以比拟的。也正是因为紫砂壶有着博大的文化承载力和广泛的美学包容性,紫砂壶艺的实用和艺术欣赏价值才无可估量,更是前途无量,同时,也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或珍藏。这对于我们专业从事紫砂壶艺术设计的工作者来说,这既是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前景,同时,也极富于挑战性。

创新,将永远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更是我们艺术创作的动力。

猜你喜欢

体现体验艺术设计
情感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体现
艺术品位在生活中的体现
音响符号在舞台表演中作用的体现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