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品设计中“人”与“物”的情感交流

2009-04-21

艺术百家 2009年8期
关键词:设计艺术艺术创作产品设计

齐 皓

摘 要:现代产品设计不仅仅是一种造物活动,而应看作是“人”与“物”交流的过程;设计产品也不是单一的静态的“物”,而是设计师与消费者交流的媒介。本文对现代产品设计中“人”与“物”情感交流进行初步的探讨,从而阐明设计的情感化与情感化设计在产品设计中重要性。

关键词:产品设计;情感;交流;感情动机;设计艺术;艺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J506文献标识码:A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man" and "object" in Product Design

QI Hao

现代产品设计是一种深入人心的人的造物活动,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的形态的设计,而应当看作是与人交流的媒介。所以设计师应当把产品当作“人”来看待,当作人类的朋友,设计师要学会从使用者的心理角度出发和考虑,在心理上谋合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需求。情感往往被看作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人与物质是可以产生感情的,并可以把这种情感覆盖在人类的行为活动中,将情感赋予产品,让产品具有“人的情感”。

一、情感在产品设计中的含义

情感是指人对周围和自身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主体对外界刺激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的态度和体验。在产品设计中情感是设计师→产品→大众(消费者)的一种高层次的信息传递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品扮演了信息载体的角色,它将设计师和大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如图1所示。设计师的情感表现在产品中是一种编码的过程;大众在面对一产品时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感受,这是一种解码或者说审美心理感应的过程。最后,设计师从受众的心理感受中获得一定的线索和启发,并在设计中最大限度的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了解这一过程能够很好的解释人性化设计的概念。通过情感过程,一旦人对产品建立某种“情感联系”,原本没有生命的产品就能够表现人的情趣和感受,变得有生命起来,从而使人对产品产生一种依恋。我们来看看意大利Alessi公司设计的水壶(图2),壶嘴处被设计成小鸟的形状,当开水沸腾时水壶就会发出小鸟的叫声,设计师把大自然中富有生命意义的造型元素运用到设计中来,使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趣味。

象征着高技术、现代化的苹果尖端产品并不象IBM产品那样的冷酷、严峻,设计师从大众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台灯”找到灵感,大胆突破以往传统电脑的形态,突出了产品的亲人性和趣味性。于是,这为设计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设计师除了要有较强的造型能力之外还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潜意识中的情感需求,使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产生快乐的情绪。总而言之,人性化设计的最终目标也就是在产品和人之间建立一种情感层次上的深刻关系,实现“人与物”的高度统一。

二、产品是设计师情感的表现

设计师在产品中表现自己的情感,就像艺术家通过作品表现自身的情绪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产品设计的过程可以称之为艺术表现的过程。现代艺术哲学认为,艺术家内心有某种感情或情绪,于是便通过画布、色彩、书面文字、砖石和灰泥等创造出一件艺术品,以便把它们释放或宣泄出来。与之相类似的是,设计师将自己的情绪通过各种形态、色彩等造型语言表现在产品之上。结果,产品不仅仅是真实呈现物,而是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的载体。这里要强调的是,产品的形式与情感并不是分离的,从“经验”的层次上来说,只有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同它们唤起的感情结合在一起时,产品才具有审美价值。

既然,产品设计与艺术表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自然的可以将艺术表现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产品设计中,也就是将情感引入设计中来。其实,艺术与设计一直以来就关系密切,只是在结合的程度上有所差异。当然,也不会因为强调设计师的情感表现就忽略了产品的功利属性。其实,艺术属性和功利属性的结合存在于一切艺术领域中,而不仅仅是现代设计。在产品的艺术化设计中,功利属性和艺术属性的相互关系是运动变化的,在大部分情况下,艺术属性应该服从于功利属性。这就要求设计活动在遵循技术原则的基础之上还要进一步遵循艺术原则。设计师不能仅仅考虑个人的情感因素,更应考虑消费者的真正心理,这是设计师与艺术家的显著区别。

三、大众面对、使用产品时的情绪和感受

我们说产品具有情感,并不意味着情感来自于产品本身。一方面,设计师自身的审美观点在产品中得以表现,另一方面,大众在面对和使用产品时会产生对美丑的直接反应与喜爱偏好的感受。审美心理学认为,人们对待事物的情绪和感受是一个审美心理感应的过程,我们把这一过程分为两个层次:内在的心理感应和外在的心理感应。内在的心理感应具有公共性,在这个层次上,大众对待同一事物的感受基本上是一致的。大部分人可以非常准确的将具有不同情感意义的产品辨别出来。

人是有感情的,人对物产生感情其原因是产品自身充满了情感。人们在心理层次上的满足感不会如同物质层次上的满足感那样的直观,它往往难以言说和察觉,甚至于连许多的使用者自己也无法说清楚为什麽会对某些产品情有独钟,就其原因所在,最直接的原因是“产品自身充满了情感,而人又是有情感的”。大众的情感偏好将直接影响他们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当产品的传达某种信息激起了大众所喜好的那种感情的时候,他就会乐意接受这个产品,反之,当产品传达的某一信息触动了大众厌恶的情感时,他会对产品产生抵触情绪。作为产品,首先应当让人们在看到它的第一眼时,就要喜欢上他,这是产品给人的第一印象,要让设计的产品具有这样的效应,就必须让产品这一物的形态具有情感,从情感上打动人们,引起人们的购买欲望。

四、设计的情感化与情感化设计

现代社会,物质生产日益丰富。从某种程度上说,人们对于情感的需求甚至超过了对物质的需求。对于产品设计而言,在产品与人之间建立某种情感联系是人性化设计的最终目标。同时,产品设计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艺术创作,因为设计师不仅要在设计中表现自身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设计师应通过产品设计最大限度的满足受众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设计的情感化与情感化设计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1、把人的情感因素融入产品设计中

设计的不断进步也为设计师带来不同的设计课题,寻求一种更加人情化的设计,成为现代设计师们要解决的任务,让产品这一物质的形态具有思想性和人的情感。英国设计师莫里森设计的“思想者”椅,以其简洁的造型,独特的幽默感,将物赋予了生命力,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因素,同时也显示出了“非物质”设计的无穷魅力。

产品是以物的形态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的。如果说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过程当中,将设计的情感因素融入产品中时,那产品就将不再是单纯的物的东西,他就具有了人的情感,产品的亲和力就会更加的增强,很容易就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也会与人们产生情感交流,从而实现以产品形式来达到易于社会沟通与情感的交流,而交流本身也是设计的过程,设计是在不断的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在情感化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当打破人与人之间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别,让产品更加的易于人们的情感交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弱势群体的情感因素,进行通用无障碍设计,将人们的多种的情感因素设计在我们的产品当中,达到物与人的情感交流的目的。让人们首先从心理感受上接受产品,实现情感世界的产品设计。

设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用设计的有效手段来引导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是设计对人们的最大的影响。通过情感产品的设计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并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使其达到美化效果。现代高科技的高速度发展,为我们实现情感产品设计提供了强大和可靠的技术物质支持,高科技的通讯手段与设备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的更近,在这种高科技的通讯交流过程当中,依托的是高科技的通信媒介,而这其中的通讯媒介的产品更应当具有产品良好的“亲和力”,具有较强的情感化因素,实现情感化设计,让人们在交流时产生愉悦的心情,喜欢产品,而不是在设计生产那种没有情感可言的“机械化”产品,如果是这样,那就不会给人们的交流带来愉快。也不可能够拉进人们之间的遥远的感情距离。

2、产品造型设计中“线形”情感运用

产品造型设计离不开线,线的变化改变着功能的变化,器皿的线形不同,人的心理反应也不同。例如曲线,它有流畅柔美之感,同时又有弹性的力量,即有爆发力。它有时能含情脉脉,有时则又能潇洒自如,有时可以刚中带柔,有时又可柔中带刚。曲线它能使人联想到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也能使人想象到山涧潺潺的流水,还能使人联想起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等。曲线一般用作处理含蓄有爆发力的器皿较合适,如陶瓷器皿中的粗陶小瓶,小罐和细瓷咖啡具,餐具等,特别容易使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使用功能上看,圆曲线外型具有较好的容水量,球体和圆柱体具有较大的作用,坚固耐用,便于存放,而且易于成型。

而直线则给人以一种坚强、硬朗、痛快、挺拔和单纯之感,就象俄国的设计师康定斯基形容的那样:“硬不动摇,毫无顾忌主张着自己,好象是自然……象那被体验到的命运。”直线一般可用来表现个性很强的造型,如陶瓷产品中的炳器,用直线造型就很容易协调。由此可见,线条构成对造型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并受其影响,它代表着每个时期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情趣,与人们的物质条件密切相关,同时它还是设计者对生活的一种感情流露。

总之,直线与曲线的妙用,用蒙德里安的“冷”抽象和康定斯基“热”抽象的绘画原理来说明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所谓“冷”和“热”正是人的心理和视觉生活能对不同形态产生的不同感受的反应。因为我们的视觉接触到直线时就会产生一种严肃、冰冷、力度、静态的感受,接触到曲线时就会产生动态、多情、舒展的感受。蒙德里安的“冷”是因为他用了直线型的视觉状态,康定斯基的“热”是因为他用了多形态线条的视觉状态。不同的视觉状态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映。视觉中的每一个视觉形象都在不停地刺激人的视觉器官,创造什么样的视觉形态,就等于提供了心理产生什么变化的条件。

3、情感化设计而刺激消费者的感情动机

设计的本质任务是服务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以人为根本任务和目标的,产品的非物质因素也是产品设计中要考虑的关键,实现产品设计的情感化,以产品这一物的形态来实现人们的沟通,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让产品成为情感的依托,我想这也是我们作为产品设计师所追求的目标。总之,人是有感情的社会群体,产品设计师必须站在人的角度进行设计,学会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谋和人们的消费欲望,让产品这个物的形态具有人的“感情”,促进人的交流和沟通,营造良好的产品工业设计的社会氛围。

感情动机就是由人的感情需要而引发的购买欲望。感情动机可以细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情绪动机,另一种是情感动机。情绪动机是由于人们情绪的喜、怒、哀、乐的变化所引起的购买欲望。针对这种购买动机,在促销时就要营造顾客可以接受的情绪背景。情感动机就是由人们的道德感、友谊感等情感需要所引发的动机,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比如说,为了友谊的需要而购买礼品,用于馈赠亲朋好友等。

充满人情味的关爱是人正常成长所必需的。每个人来到世间,必然会享受到亲情、友情、爱情、天地万物之爱等。作为一种定位方式和诉求渠道,“情感形象与价值”被许多品牌作为市场定位及诉求的重要支点,配合此一诉求内容和定位基点命名的品牌,也能启动定位过程,并由于它直接或间接地冲击消费者的情感体验而具备明显的营销力量。

可以说,今天的产品设计进入了一个设计的时代,设计者应从传统的“为设计而设计”的概念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设计概念,体现设计的人性化、人情味的情感化设计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情感是设计师和消费者有效交流的中介,情感也是产品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

参考文献:

[1]张道一.工业设计全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李砚祖、芦影.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尹定邦.设计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何人可.工业设计史(修订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5]李乐山.工业设计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设计艺术艺术创作产品设计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绳结文创产品设计作品选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青花·木 产品设计
空间设计在度假酒店设计中的运用
从观察到表现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信息时代的文化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