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工”与“写”,“细”与“放”的对比关系

2009-04-21魏小毛

景德镇陶瓷 2009年1期
关键词:制瓷彩瓷粉彩

魏小毛

中国是世界陶瓷发源地。享誉中一名振寰宇的瓷都景德镇,其制瓷历史源远流长陶瓷文化积淀深厚。

一、中国的陶瓷绘画艺术博大精深

中国的陶瓷绘画艺术,远从清康、雍、乾三代有了一个较为明显的发展过程,就拿珐琅彩来说,她起到了一个承前(康熙)启后(乾隆)的作用。

在康熙年间有单纯的釉上五彩,也称“康熙彩”。这个时期的“五彩”其花色品种好于、多于“明朝五彩”。之后,受西洋绘画艺术、技法(主要是油画)的影响,不借重金从国外进口颜料成功地烧制成功了珐琅彩瓷。

珐琅彩到雍正时期,彩瓷的制作更为精进,除一部分与康熙时期相同外,大多是精瓷,其制作很考究,在宫中集中了经挑选来的各大名家大师在瓷胎上(景德镇烧制的精细白瓷)精工细画出珐琅彩瓷。珐琅彩的制作批量不大,少而精,完全垄断在宫廷之内。杜绝于民间,

雍正乾隆时期受珐琅彩的影响,在“康五彩”的基础上又发展刨出了釉上粉彩的新品种一~粉彩。

到乾隆时期为了使宫廷御用瓷达到一个更精进的水平,于是在颜料的运用上别出心裁,把珐琅料和粉彩颜料根据需要按一定的比例调制使用。这种烧制出来的瓷器既有珐琅彩瓷的鲜艳油亮,又有粉彩的清雅和玻璃般的质感,这种“混合彩”,其艺术效果极佳,称得上是浓淡合适,层次分明,鲜而不俗了。

乾隆期间,宫廷烧制的“御用瓷”,从胎的质地,器型到色彩的灵活运用以至诗文的配合上极为讲究,其中的文化内涵,绘制的技巧无一不称得上是博大精深,以至于后人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

二、继承传统贵在创新

景德镇的制瓷历史从清代巧夺天工的制瓷技术到民国时期“珠山八友”的绘画风格,无一不是继承与创新的制瓷历史。

民国“珠山八友”时期,其作品用粉彩颜料表现国画意境,作品中无论是青绿山水、雪后山景、花鸟虫草、松竹梅兰、人物仕女无一不生动灵秀;无一不是诗画并茂的艺术精品。譬如“珠山八友”之首王大凡的《珠山八友雅集图》中的诗云:“道艺相交信有因,珠山结社志图新。翎毛山水梅兼竹,花卉鱼虫兽与人。画法唯宗南北派,作风不让东西邻”。其诗文的寓意不就是一个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创新的新理念。

三、“工”与“写”,“细”与“放”的巧妙运用

上个月,本人创作的《秋红蝉鸣》这件作品,画的是一只蝉站在几枚红叶上,背面配了一些诗句。景德镇文物商店的一位原老总对这件作品左看右瞧,仔细欣赏一番之后说;“你的这件作品很有看头,工整细腻保持了你们艺术瓷厂的传统风格。不足之处是过于强调了工整化的格式,其灵性的、活泼的笔运和耐人寻味的艺术性好象还差那么点儿。另外就是作品的一只蝉几枚红叶,布局应简要清晰,与其配的诗文也要含意深刻字数不能多,但能表选出你作品的“诗情画意”这才有艺术性,才算得上一件好作品。”简要的评语深刻,点到了实质问题所在。真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我脑子里一直得不到的答案?今天算是点通了我,于是决定从头开始。

作品中的红叶,原来是用工整的线条勾画出来的,并彩以红料,这样仔细观察有几枚红叶还挺大的,用工笔画出来还真显得有点呆板,缺少了那么点韵味,我决定从这里进行技巧和皴法上的改进,采用手指画来处理,用手指蘸上已调配好的凡红,然后用指法中的“指肚、指尖、侧指”,采取或是“擦”,或是“按”,或是“推提指”,或是“顺捺、逆撩”等的技法,以表现红叶的各种透视角度,与干湿的料性以及正反叶面,最后用小指蘸水擦出圆扁不一的大小洞来,以表现叶子被虫咬过的痕迹来,再现叶子的自然感。我采用这种技巧性指法画出来的红叶,其效果远比工笔细线画出来的叶子更彰显其鲜活性,灵气十足一气呵成。当我把画好的红叶再画只蝉在上面时,思寻,画蝉并不容易,名言曰:“薄如蝉翼,”其道出了要画蝉首先要把身体从翼下透视出来才显其薄,这只蝉就算是画到位了。根据其技术特点,必须用工笔细线来勾画蝉翼,尤其是耍把蝉翼的丝网似的暗纹清晰地表现出来而不能出现一丝乱线,这对画家技术上的要求是很高的,要做到心平气和,眼不能眨,手不能抖,采用顺笔、逆笔;长弧线、短线、点线等各种运笔方法来表现出蝉翼的薄度和真实感。尔后在画树时运用上中指、无名指画树干,小指画支干,用侧指甲勾出润支干来等等。后一步是画“背影”颇为讲究了,用深墨去彩画“背影”显得杲板无味道,思索再三,需用细画笔以“梅花形点彩法”点出其深淡有致的“背影”来。其“点功”并不含糊,不能乱点,根据浓淡的消失关系、过渡关系,大点小点有法,方能把“背影”表现为“草地皮”的美感来。最后是把原来所题写的“七言八句”诗文进行简化,使其“言简意达”。通过反复考虑,用上了五个字,即“秋红蝉鸣图”。其主题寓意“秋红”作秋天是收获黄金季节;“禅鸣”作“唱”的动词,喜庆欢唱。五宇的解意:“是告诉人们借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期,大家奋发努力事业有成,发达、发迹,喜庆欢唱丰收果。”

当我把作品烧制出来后,一看,呵!与原来工整到底的作品对比,后者更显示出了其鲜活感,效果、味道还真不错。细腻处衬出了豪放。“意笔”处衬出了细工的“功夫”。你看整个作品,采用了“工”与“写”的结合;“细”与“放”的含璧,两种技法的结合使用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从而使该作品最终跳出了传统一工到底的格式框框,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作品是细腻、豪放、鲜活灵气感十足,业内人士观后予以高度评价,称其极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猜你喜欢

制瓷彩瓷粉彩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进口原料及设备制瓷对启新瓷厂发展产生的影响
清朝什么样
马晓军
浅析明清时期彩瓷纹样的艺术特征
舒克中粉彩陶瓷艺术作品
舒克中粉彩陶瓷艺术作品
谈浅绛彩瓷画及其蚌埠传承
《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成为省级地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