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009-04-21覃伟光

现代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课业负担语文课堂教学

覃伟光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初中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所以,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初中学生学好语文的入门向导。我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样才能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出以下两个方面经验:

一、以多种渠道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第一,通过各种方法做好课前“热身”活动。

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刚上课,学生思维没有转换过来,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句幽默的话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可缓解教师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又可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可活跃教室气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堂一旦出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了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所以,上课前两三分钟,是一节课的热身时间,可以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活动或表演,比如即兴演讲、美文朗读、诗歌背诵、戏剧表演等。

第二,以极富创意的课文导语创设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经验的老师,是非常重视导课的,导课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形式,可因时因地而定,一般有以下几种:

1、诗文名句导课。巍巍中华孕育了许许多多的伟大诗人和词家,他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精选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名篇佳句,贴切自然地引出所要学的课文,能收到多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2、设疑造成悬念。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求知欲往往是从疑问引起的。因此,对故事性强的记叙文或条理清晰的议论文,可以尽力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制造悬念。巧设疑问,引起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使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语文课上,可以到网上找一些相关的图片,可以利用它导入新课,提起学生的兴趣。

第三,驾驭课堂进程,注意课堂调控。

课堂调控,一般包括进程节奏的控制、气氛的适当调节和学生注意力的调适等几个方面。

1、调控课堂氛围。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要尽可能的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最大程度地和每个学生发生心灵上的沟通。教师应对学生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持期待成功的热情态度,并以赞许、微笑神情表露出对学生的信任态度,从而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2、优化教学过程。我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学生自己独立尝试探索新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适当点拨,或引导学生再探究,寻找到结论,发展智能。学生们在老师的启发下,积极思考、讨论和发表意见,使他们获得的不仅是书本知识,同时在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也受到了熏陶。教师还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语言文字的内在魅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自始自终兴趣盎然。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充分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学生答题正确时,要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应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应善于启发诱导。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第四,课后延趣。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教师要注意诱导性,意在言外,给学生留下充分思索余地,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在课堂外学习语文的兴趣。

首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永远保持学习的欲望。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分数,老师们想方设法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增加作业的数量和提高作业的难度,挤占其它学科的时间进行“查缺补漏”;白天需要起早摸黑背课文,晚上还要夜以继日写作文……学生承受着学习的重负,失去了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学习其它知识的时间和机会。他们的头脑早已被课业的重负压昏了,早已厌倦了这样的读书方式,还有什么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我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入手,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行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有适当的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有益的活动,感到学习不像做苦力一样难于承受。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学习的兴趣也逐渐激发出来。

其次,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兴趣。课外活动通常是开展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优点是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际,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学生对某项活动产生了兴趣之后,就会有一股动力驱使他努力去参与,直至自己得到满足为止。因此,我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外活动的兴趣,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

再次,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才能。

实施语文教育不仅是教师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社会给语文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背景,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学生关注社会,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语文课从课内走到课外,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我认为生活的外延等于语文学习的外延。只要我们作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语文学习,让学生把初中语文学习变为生活、生存的一部分,变成愉悦心灵、提升素质、发展思维、反思过去、感受现实的必经途径和过程,他们就一定能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获得出乎寻常的快乐,就一定能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课业负担语文课堂教学
减负背景下学困生课业负担问题反思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课改后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障碍的现状调查
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减轻高二数学课业负担
我的语文书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