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纳百川大众行中国

2009-04-19刘颖洁

中国汽车市场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上海大众桑塔纳轿车

刘颖洁

身为一个汽车记者。早已习惯和各种数字打交道,但是最近身边的数字似乎格外的多。比如建国60周年,比如上海大众成立25周年,比如上海大众第500万辆轿车下线。每一个在上海大众工作过的人,都明白这组数字意味着什么。

1984年签约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的轿车合资企业,中德双方投资比例各为50%。经过25年的积累和滚动发展,企业注册资本已经从最初的16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15亿元人民币,总资产由最初的35亿元人民币增长到超过323亿元人民币。

经过一、二、三期工程改造,目前上海大众已经形成了以上海安亭国际汽车城为总部,覆盖上海安亭和南京两大生产基地,包括4个整车生产厂,1个发动机厂、1个技术开发中心和1个模具中心的布局,年生产能力达到66万辆。

而这样的成就,几乎起于“一穷二白”。

100口人与1辆轿车

1985年的中国,年人均收入不足350美元,国民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汽车是绝大多数人生活经验以外的东西。每1000个中国人才拥有8辆汽车,这8辆车中,也许只有12辆轿车,当时日本的这个数字为220辆,德美则为500辆。

彼时,国内的汽车业已经存在了30年。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于吉林省长春,一汽的第一代中方筹建人,大部分正是来自上海。1969年,湖北十堰的第二汽车制造厂也开工建设。上海、长春和十堰,共同构成了中国汽车工业三大基地。如今。上汽、一汽、二汽c东风)依然是国内最为重要的汽车集团。

现在的上汽,那时的上海拖拉机汽车总公司,1959年开始在安亭制造以”凤凰“《Phoenix)命名的一种汽车,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上海牌”汽车。1990年,该公司更名为“上汽公司”,是当时上海大众的三个中方合作者之一。

第一辆车便热卖25年

上海拖汽总公司的工厂所在地,就是现在上海大众的大本营——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

10万平方米厂区,1800名员工,还有两座濒临倒闭,“博物馆级”的陈旧厂区建筑。这就是上海大众成立之初的全部资产。大量的金属废料散乱地堆放在厂区地面上,满是沙土,未经夯实的道路从厂区中央穿过:窗户漏风,没有暖气,那些房屋与现代的生产厂房风马牛不相及。

但正是在这里,国内第一辆合资轿车——桑塔纳的生产开始了。每辆桑塔纳约5200个零件在狼堡被装入集装箱运往上海,开始时只能以半拆散组件方式装配,将前后桥挂入,再装上轮胎,就算大功告成。

之后逐步过渡到全散件装配方式,即将拆分的5200个单件拼装成一辆轿车。但是以这种装配方式,每天只能生产两辆桑塔纳,当时大众一个工厂至少能生产1000辆。上海大众第一个完整的营业年度1986年,完成了约6000-8000辆桑塔纳的拼装。

1988年,桑塔纳的年销量上升到了15500辆,尽管这一数字还不到现在上海大众每月销量的四分之一,但是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的马路上,都奔驰着桑塔纳轿车——无论是北方的哈尔滨还是南方的广州,甚至是世界屋脊拉萨。桑塔纳带着上海大众进八了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生活。

上汽集团原董事长陈祥麟曾讲起:“前二十年,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有了桑蜡纳,走遍中国都不怕。”25年过去了,从普桑到桑塔纳2000,桑塔纳3000,再到Vista志俊,桑塔纳成为了中国的“国民车”。直到2009年10月,全国轿车单一车型销量排名榜上,桑塔纳仍然以18257辆的成绩牢牢占据着第四名的位置。

上海造出中国车

如今,桑塔纳国产化率已升至90%以上。而1986年的时候,每辆桑塔纳上国产零件的比例不到6%。陈祥麟回忆道:“当时有笑话说,桑塔纳只有天线和轮胎可以在中国生产,其他都必须进口。”80年代中期,中国约3000家左右的配套厂商中,90%以上是为卡车和大客车配置。几乎所有的企业在技术和管理上都落后西方几十年,并且无一盈利。

1987年6月,时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朱基明确表示:”如果在中国生产的零部件比例不能顺利提高到40%,我们就关掉上海大众。”1988年7月1日,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联盟成立。同年,国产化比例迅速升至31%,国内配套厂商数量超过了“不可思议”的100家。国产化,最终开启了通往批量生产之门。

陈祥麟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超过140项的先进技术得以从国外转入中国的生产厂家,最终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水平较高,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且专业齐全的国内桑塔纳零配件生产网络。”这一网络也为上海大众今后的产品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从桑塔纳到昊锐

以桑塔纳为开端,25年来,上海大众应市场需求精准把握推新车型的频率与上市的节奏,通过对已有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新产品的引入、研发,不断优化产品线结构,争取做到每款产品占领细分市场主流地位,并随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求变,引领了车市的消费潮流。

2002年,上海大众将精品小车POLO引入国产,实现了与德国本土POLO同步开发,同步规划,同步投产,同步上市,是当时中国第一款真正和国际接轨的车。一经引入国产就在国内掀起时尚小车的风潮,至今依旧是A0级精品小车的技术标准。

此后,上海大众研发团队不断注入本土元素,2006年上市的POLO劲情。POLO劲取、2007年推出的跨界精品CROSSPOLO,今年诞生的POLOSporty,POLO已逐步形成了鼎立A0级精品市场的家族阵营,成为最有市场号召力的小车品牌之一。

2004年,国内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多功能轿车途安上市。与此同时,上海大众基于国际上屡获殊荣的帕萨特轿车而推出的PASSAT领驭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中国B级车市场上一直名列前三甲。在此基础上打造的09款PASSAT新领驭,也占据了国内中高级车市场的优势地带。

2007年,斯柯达品牌在国内投产的第一款车型OctavIa明锐上市,而2008年和2009年Fabia晶锐、Superb吴锐的相继投放市场,与OctavIa明锐一起,迅速形成了斯柯达品牌覆盖A0级、A级和B级车的完整产品布局。

2008年,上海大众第一辆完全自主设计开发的A级车LAVIDA朗逸上市,标志着上海大众国产轿车的自主研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上市一周年,朗逸累计销量逾10万辆,成为上海大众产品线结构中自主研发量产车的里程碑。

桑塔纳之父”蒋涛曾这样评价上海大众:”它是中国轿车工业史上的里程碑。在今日中国最重要的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当中,没有哪家不是遵循了上海大众的发展模式和样板的。中国在20年不到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市场之一,上海大众功不可没。”

25年来,一直走在行业最前端的上海大众,不仅创造了合资企业的中国样本,而且始终将“追求卓越永争第一”的信念注入行动当中,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并成为中国汽车工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主角。

猜你喜欢

上海大众桑塔纳轿车
上海大众帕萨特B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桑塔纳2000的前世今生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研究
年轻化助力 再续经典传奇
桑塔纳品牌销量突破500万辆
羡慕
被劫轿车消失之谜
广博上海大众专场
上海大众宁波基地扩建年产能达70万辆
新捷达/新桑塔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