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及对策分析

2009-04-19

现代企业 2009年11期
关键词:内部会计会计人员单位

陈 静

针对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财政部陆续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具体内部控制规范,它对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原则、方法和内容等基本问题都做出了总体规定,是制定后续规范的基础与依据,该规范的出台在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迫在眉睫。

一、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也是经营者,这种僵化的管理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管理者素质差。有些中小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原因,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正是这些造就了它们在内部控制方面的诸多劣势:

①缺乏良好的控制环境。主要表现为管理观念陈旧,人员选用上任人唯亲,相信血缘关系,不注重才能,强调忠诚老实,往往真正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例如,有些企业表面上设有董事会、监事会,还有财务总监,其实都是亲戚关系,企业利益变为家族利益,这样企业就很难留住真正的人才。

②缺乏制度化的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但事实上中小企业管理随意性大,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都很差,造成管理粗放,职能部门职责不清,信息不畅,管理死角多。

③缺乏综合系统支持。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有些中小企业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一个决策不能够及时甚至完全没有沟通。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系统已经不再是一个管理和控制的工具,而是上层管理人员的话筒,信息随其意愿而变。

④缺乏内部监督。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内部控制必须被监督。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内部审计部门几乎形同虚设,内审人员全无发言权,任何事情都是总经理说了算。而且决策层法律法规意识淡薄,有法不学、有法不依,想方设法打擦边球,有的逃避纳税、逃废债务的愿望比较强烈,从而也带来财务不透明,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处理随意性大,信息失真严重等事实。

3.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存在许多误区。①片面强调内部会计控制,忽视内部控制的全方位性。严谨的内控制度应能对企业的管理与经营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控制,内部控制制度应涵盖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岗位。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将内部控制制度片面地理解为内部会计控制,把内控制度控制的内容定位于资金的管理控制、收入支出的管理控制和财产物资的管理控制,忽视了企业内部管理其它方面的控制,结果必然导致组织结构松散,机构设置重叠,岗位职责不明,风险意识淡薄,人浮于事,控制真空和控制不力的现象。

②过分依赖内部审计职能,忽视了内部控制的环境。内部审计是由单位内部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以财经法规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为依据,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和经济效益进行审核和评价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肃财经纪律,查错防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内部审计制度是促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措施。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却错误地认为: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就应该可以有效防止各种舞弊和错误,过分依赖内部审计工作,因而忽视了控制环境的影响作用,把内控制度的制定、修改和评价全部交由内部审计来完成。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执行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本身的局限性。一旦出现管理失误、弄虚作假和违法事项,就把责任归咎于内审不力。

③控制越位,控制真空,削弱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纵观当今社会的各种经济要案,大多是因为权力膨胀,控制不力的恶果。内部控制程序不到位,越权控制,控制真空,控而不紧,制而不严,也是当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此,单位应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工作,责成内部审计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必要时可以聘请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及实施情况进行评价,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严密、有效和贯彻实施。

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1.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一些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薄弱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有效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础。《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明确指出:“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实践证明,企业负责人作为企业经营者,既是会计控制的主体,也是会计控制的对象,其自身素质及对会计控制的态度,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应当根据《公司法》,明确股东会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并规范运作;充分发挥董事会对重大问题统一选聘经营者的作用,建立集体决策及可追溯个人责任的董事会制度;董事会中可设独立于公司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的独立董事;董事会与经理层要减少交叉任职,董事长和总经理原则上不得由一人兼任;建立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三权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衡的契约,明晰各层次的权限空间和责任区域,并通过制度化使企业的决策、行为和结果得到高度的协调与统一。

2.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内部会计控制包括会计和财务两个方面。会计控制内容具体包括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债权债务、成本费用、采购、销售、担保、涉税等经济业务。财务控制的内容则是对企业各个层次上的财务活动进行的约束和监督,包括企业筹资、投资、资金运营及收益分配。健全中小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是有效实施会计控制的核心内容。会计控制的主要形式就是制度控制。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是从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可靠着手,做好基础工作。首先建立以会计为中心,覆盖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包括建立主要会计机构和分支管理机构,启用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建立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建立内部计算机网络管理等项工作。

3.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应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制度监督意识。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是会计控制,财会人员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所以财会人员的道德水准和业务水平的高低,是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强弱的关键。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会人员队伍,是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保证。在实施内部控制中,要形成对经济业务活动的动态监控机制,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会计人员都要步步跟踪,监督到位,对于违反会计控制规定的行为,不管是谁,都要敢顶敢碰,及时纠正,否则,就违背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就是不负责任,就是渎职。同时,为了使会计监督落实到位,应该就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如学习法国的会计人员上级委派制度,这样就能使会计人员处于相对独立、身处事外的地位,从而较好地解决会计人员“不敢管”的问题,对于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是非常有利的。

4.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应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检查考核和评价机制,促使会计控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检查考核和评价是内部会计控制链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应包括:第一,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并在此基础上,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第二,对执行内部会计控制成效显著的单位、机构和人员给予表彰;对违反内部会计控制的提出批评和处理意见。内部会计控制的检查、考核与评价,应由单位内部审计部门或上级单位的财务审计人员具体负责。要形成制度,坚持企业自查与上级单位组织检查相结合,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并且同对企业经营者的年度考核奖惩挂钩。值得指出的是,检查、考核与评价只是手段,其意义在于督促企业各级管理主体不折不扣地认真执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以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堵塞漏洞,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猜你喜欢

内部会计会计人员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之我见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企业内部控制对内部会计监督的影响
协办单位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