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平理论”在深化用工分配制度改革中的实践和应用

2009-04-19孙新增赵海峰

现代企业 2009年11期
关键词:公平理论分配制度晋升

孙新增 赵海峰

促进内部和谐是当前烟草行业深化体制改革、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随着烟草行业工商管理体制分开、企业战略重组、理顺资产管理体制、调整省级公司职能、突出地市公司市场主体地位、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专卖体制下的烟草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已日趋完善。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阻碍和谐、制约和谐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其中,用工分配制度的滞后则是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根据这一要求,笔者想从“公平理论”角度出发,就深化地市级烟草商业用工分配制度改革谈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公平理论”的实践依据

烟草行业现行用工分配制度是传统计划经济下的产物。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行业市场取向改革深入开展的大背景下,这种体制存在的矛盾和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具体表现在计划经济色彩严重,因人设岗、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弊病仍没有得到有效根除;“铁饭碗”、“终身制”、“大锅饭”、“平均主义”的用工方式和分配方式使员工身份“双轨制”的问题、员工“晋升通道”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员工能进不能出,管理岗位能上不能下,优化人力资源、激发创造活力缺乏必要的体制基础;用工和分配中的随意性与当前《劳动合同法》的法律要求和“严格规范”的行业要求不相适应,成为制约内部和谐的重点,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因此,深化行业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迫在眉睫。然而,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是关乎员工切身利益的一项系统工程。从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深化改革首先要对不同层次员工所关注的核心,包括薪酬分配、职业发展通道、个人晋升通道等因素进行认真的分析。从年龄结构上看,一些老员工更希望行业能承认他们过去成绩与贡献,在职务晋升、待遇提升上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倾斜;而年轻的员工则认为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次有效整合资源的机会,希望能借用工分配制度改革为自身的发展搭建一个不拘一格的人才通道。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平衡点的核心就是统筹兼顾前提下的相对公平。因此,探索“公平理论”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

中的应用,发挥公平激励功能,给员工公平、让员工认可,不仅有理论意义,更有实践价值。

二、“公平理论”的实际应用

1.公平理论在“分类管理”中的应用。“分类管理”是将行业工作岗位分为管理、专业技术、业务、生产操作和服务五大类。用公平理论的观点来分析这一行为,具体操作过程中要着重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分类标准的问题。从公平理论的角度讲,只有把能力相近的人配置在适合或相同的岗位上,员工在选择参照人时才有就近比较的趋势,即与同班组(如物流中心分拣人员之间)、同部门(如区域客户经理之间)的相近专业人员比较。如果将不同能力不同资历的人安排在相同的岗位上,一方面能力强的人深感明珠投暗,有强烈的吃亏感,另一方面能力差的人长期背负心理压力,长期工作必然出现不公平感的滋长蔓延,影响员工积极性和潜力的发挥。因此,把能力相近的人配置在相同的岗位上,为每个岗位配备合适人选是维持公平的有效方法。二是身份转变的问题。正式工与聘用工等多种劳动用工形式并存是当前烟草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由于身份不同,各用工形式之间的薪酬分配、职务晋升、工作环境、享受待遇都有着巨大的差距。按照公平理论的观点,在这种前提下的改革是不可能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此,要借助《劳动合同法》全面实施的有利契机,下大决心全面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以劳动合同形式确立员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打破原有正式工与聘用工的身份界限,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内部“铁饭碗”、“终身制”等旧的管理模式,实现在用工形式上的公平。三是晋升通道的问题。五大类中每一类员工的工作内容、环境、职责、要求都不尽相同,但必须都要有各自的晋升通道。否则,在职务和薪酬晋升上,就会形成“千军万马”过行政晋级这一“独木桥”的现象。对于非管理类的岗位员工而言,这无疑是一种莫大的不公平。因此,要制定详细的《员工岗位等级管理办法》,逐步形成以“行政等级晋升渠道”“岗位序列变动晋升渠道”、“专业技术与职业技能资格评聘晋升渠道”、“年度考核岗位等级晋升渠道”等成长和发展创造相对公平的平台和条件。

2.公平理论在“科学设岗”中的应用。“科学定岗”是明确企业所需要的具体工作岗位。从公平理论的角度讲,如果部门内部在岗位设置上存在工作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则很容易造成部门之间、内部岗位之间忙闲不均的现象,给员工带来不公平感,久而久之,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导致人力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同样道理,如果各岗位在工作量上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均,也容易引发员工的不满和工作效率的低下。因此,推进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首先根据不同级别烟草行业的特点科学设置机构,明确机构职责,根据业务流程科学设置岗位。岗位设置要坚持因事设岗、适度从紧的原则,在可兼容的工作岗位上实行一人多岗,达到工作相对饱和,有效解决部分岗位人多事少、忙闲不均导致员工心理失衡的弊端。

3.公平理论在“明确职责”中的应用。“明确职责”包括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定责在公平理论中的作用在于,它给每个员工提出了一个抽象的“参照者”。员工无须与实际的他人进行比较,而是对照自己工作分析中的职责、工作内容、劳动强度、享受待遇等来衡量自己的成果,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达到一种满意的状态。具体工作中,首先,要依据符合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符合严格规范操作、符合提高管理水平和提高员工队伍素质的要求,从岗位关系、责任内容、技能要求、学历标准、工作经验、环境条件等方面,明确每个岗位的履职要求,编写《岗位说明书》,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任职资格和薪酬标准。员工通过《岗位说明书》进行换位思考,既换取了公平感,又解释了看似分配不公的表象,低收入者由此获得了心理平衡。其次,要科学开展岗位评估,在定岗、定员、定责的基础上,组织各层面员工代表,从多维度的具体要素入手,对每个岗位的劳动价值进行综合测评,确定出不同岗位的具体等级,以此作为收入分配水平的依据;再其次,要实施岗位竞争,打通成长通道。按照岗位任职条件的要求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凡是符合岗位任职条件的员工,都要在同一平台上参与竞争。

4.公平理论在“严格考核”中的应用。岗位职责作为系统参照人的效果还需要严格的绩效考核来保证。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的岗位有不同的岗位职责要求,也要有不同的绩效考核内容和方式。根据公平理论的观点,考核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开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把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调整、等级升降、档次进退、绩效分配的重要依据,使用工分配制度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公正公平,更好地发挥激励和约束作用,增强员工的公平感。绩效考核制度的核心是要设计出符合企业管理现状、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部门要充分考虑各部门、各岗位不同的特点,确定不同岗位的考核内容,尽可能的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并在增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上下功夫。具体到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

5.公平理论在“落实报酬”中的应用。落实报酬属于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的末端环节,也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焦点环节。按公平理论的观点,薪酬分配应当存在差异,但差异必须是合理的,与员工的投入相对应,以体现公平公正,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如果薪酬差异仅仅因为员工的来源不同,就会使员工产生不公平感,产生抱怨,降低对工作的投入。从企业内部来讲,员工对薪酬差别的关心程度远远高于自身的薪酬水平。因此,要按照公平理论的原理从设计和操作两个层面使员工们明白决定报酬的依据不是员工的个人特征,而是工作本身即岗位的相对价值,从根本上消除员工对薪酬分配的不公平感。具体工作中,最关键的是要建立主要由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构成的工资结构,以解决工资收入项目多、结构不合理、分配随意性等现象。同时,要合理确定岗位薪酬与绩效薪酬的比例。

三、应用“公平理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改革没有绝对公平,否则就意味着绝对的不公平。应该说,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客观存在的,但公平本身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它与个人的主观判断、个人的公平标准、业绩的评定及具体的评定人有关。因而在用公平理论指导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还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重视。

1.重视宣传引导。公平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不仅表现在工资收入比较上,而且还表现在待遇、受尊重、奖励、鼓励、晋级等方面。然而,由于个人的主观判断、价值观迥然不同,不同的人对“得到”与“付出”的理解不同,“参照人”选择标准也有差异,想获得绝对公平的结果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实施改革的同时,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教育,从思想上帮助员工树立正确公平观,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员工尽可能客观地进行人际比较,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用正确观点看待改革中必要的或暂时的差别。

2.重视内在薪酬。报酬可以划分为两类:外在的与内在的。外在报酬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工资、奖金、福利;内在报酬则是基于工作任务本身的报酬,比如成就感、上升的空间、培训深造及精神奖励等。事实上,很多员工尤其是知识型的员工对内在报酬的需求不亚于外在报酬。比如:很多人为了个人的能力发挥,以及寻求适应自己的工作环境而宁愿接受薪酬水平稍微低一些的工作。因而,我们实施改革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内在薪酬的激励作用,让员工在本职工作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3.重视企业文化。要实现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的相对公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模式,通过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灌输,使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从而形成企业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如果员工缺少奉献精神,没把自身目标同企业目标结合起来,而是片面强调个人利益最大化,就不可能达到用工分配的相对公平。而良好的企业文化则能让员工意识到个人利益是建立在企业的良性发展的基础上的,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把蛋糕做大,个人的利益期望才能实现。

(作者单位:陕西渭南市烟草专卖局)

猜你喜欢

公平理论分配制度晋升
构建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新中国七十年探索
腐败潜伏期官员何以得到晋升:基于干部任用权的分析
基于公平理论的大学生学习绩效研究
浅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北京街乡公务员职级晋升通道打通了
基于公平理论模式下的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策略剖析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土地分配制度略考
我国征收遗产税的正义价值论——以代际公平理论为视角
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公平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