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届网民节遭遇“尴尬”

2009-04-16

网络传播 2009年12期
关键词:尴尬中国网民文化节

9月14日,我国开启了首届“网民节”。庆典仪式上,一幅由网民书写的苍劲有力的“跨越长城、走向世界”字画徐徐展开,1987年的今天,措恩教授协助中国发出了一封以此为主题的电子邮件,我们中国人完成了对互联网的一次有意义的触碰,推动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进程。

中国互联网协会确定每年9月14日为中国网民节,这一日期是由近50万网友投票产生。据悉,1987年9月14日,我国发出首封电子邮件。众多网民选择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作为中国网民自己的节日。这也意味着,网民节如同记者节等节日一样,获得了官方和大众的认可。

自诞生以来,互联网一直被视为新文化的代表,是草根精神和最新科技的象征。中国互联网在风雨十年商业应用后,悄然拥有近3亿网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群体。主办方希望通过这一节日探讨网民文化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探索我国网民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观念,进一步引导健康的互联网文化前进方向。

但是对于网民节,众多网民并不买账,甚至不知道、没有听说过,广大网民纷纷以“被过节”来调侃。首届网民节遭遇了“被冷落”的境地。网络上网友的反应却相当冷淡。各大论坛网站上几乎没有人在讨论这个节日,九成网民表示“不知道有这个节日”。

千龙网认为,网民节网民不参加可能和前一阶段网络流行的“寂寞病”有关,并且这段时间,“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搞暧昧也是一种运动”、“拆房男”等都是“寂寞”所引起。继网络流行语:“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一语出现之后,“玩寂寞”的网友越来越多。

网友郭文婧在其博客中表示,网民节是网络公民社会的“成人礼”,相比于否定“网民节”存在合法性的不理性意见,那些对“网民节”为何遭到冷遇的反思,则有价值得多。只有不断反思“网民节”遇冷的原因,我们才能找到“网民节”的真正价值所在,从而凝聚网民共识,挖掘和发挥这种价值,才能避免“网民节”走向歧途。

《北京青年报》发表题为《网民节的冷清和网民的活跃并不矛盾》的评论文章,指出网民节的冷清一点也无损于网民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卓越声威。中国互联网协会试图以网民文化节的名义唤醒中国网民的身份意识,这应该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但需要注意的是,网民本来就是一个人数众多、身份杂乱的群体,他们只会因为共同关心的实质性问题聚集在一起,而对于主题略显空洞的网民节注定不会有太大兴致。

文章进一步指出,当然,相比于设立纪念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网民节来说,当下更有意义的事情是帮助网民消除妨碍其主张权利和从容消费的观念壁垒、技术壕沟,并通过网上的有益规则推动现实世界的进步。如果网民能够始终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那就可以说:每天都是网民的节日。

网民节组委会回应说,广大网民对于网民节的创建意义、活动的开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甚至有的网友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批评意见,这都表现了广大网民对网民节活动的关注和支持,正是网民的关心,才真正赋予了网民节意义和生命,也是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的确,网民节将在不断探索中进步,正如每一个新事物一样,必然要经历一个不断完善和不断被大众接受认可的过程,中国网民文化节也不例外。

猜你喜欢

尴尬中国网民文化节
中国网民爱视频7亿人网购
第三届广灵湿地文化节开幕
悦来动漫文化节震撼来袭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嗨翻天的悦来动漫文化节
一次“尴尬”的问题提出
台媒总结蔡英文访巴 几大“尴尬”
中国网民大数据
中国网民爱国主义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