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面心理内耗

2009-04-14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09年3期
关键词:归因动机态度

李 玲

在一次心理培训课上,我将“耗”这个字写到白板上,我问大家看到这个字,除了想到一种小动物外,会想到它的哪些动词解释?

一位戴眼镜的学员说:“想起化工厂,浓浓的黑烟,炼铁炉耗掉了一吨又一吨的煤炭。”

另一位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男学员说:“想到了熊市来临,股票被套牢,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越耗越少。”

一位中年女士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我想到了肥肉渣,小时候家里穷,妈妈买回肉不舍得都吃掉,要把肥的耗油,我眼瞅着大大一块肉放在热锅里越缩越小,心里特别惋惜。”

“我想到封建社会时被打入冷宫的妃子宫女,在清冷寂寞中耗到香消玉殒……”一位大学生的话刚出口,立马引起一阵笑声。

大家积极发言,列举了很多与“耗”有关的生活事例,“耗”的“罪行”也就越来越多了,“耗”就是丢失,“耗”就是减少,“耗”就是枯竭,“耗”就是零落,“耗”就是浪费。

对于有形的东西,“耗”这个举动,总让人心疼、惋惜,而对于无形的东西,我们是否意识到“耗”的破坏性呢?

比如说,我们的激情,我们的快乐,我们的活力……这些无形的财富,它看不见,摸不着,却是决定我们人生质量的关键。而这些无形的财富,却在不经意间常常被耗损。于是,我们感到郁闷、无聊、麻木、痛苦,导致我们人生质量大打折扣。

是什么在耗损我们的心灵能量,我们的心灵又该如何避免耗损?这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

清点耗损心灵的“腐蚀剂”对过去难以释怀

如果我当时考上名牌大学,找工作就不至于这么难了;如果我早几年做生意,要比现在容易多了;如果我当时不辞职,现在副总经理的位置就是我的了……生活中,总有那么多的“如果”衬托出你对现实生活的遗憾。也许是由于疏忽大意,也许是由于盲目乐观,我们过去的决定和行为总有着那么多的不尽人意。偶尔的后悔会修正我们未来的行为,但是,如果过多过久地沉溺于对过去的后悔中,将束缚我们前进的脚步。我们的心理能量,也在指向过去的无能为力中被不断消耗。

抱怨

关于抱怨,我们并不陌生。有人抱怨命运不公,有人抱怨家境不佳,有人抱怨付出得多收获得少,也有人抱怨,正是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导致了自己脆弱的心理素质……总之,当我们遇到挫折不顺,我们就要去归因。只是在归因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发生偏差,把引起坏结果的原因归因到外界,于是我们便产生了过多的抱怨。殊不知,抱怨只是我们没有勇气面对问题时的一种心理防御,如果我们总是沉溺于抱怨中,不但会让我们的心态越来越消极,也会削弱我们处理问题的能力。

对未来过度地担心焦虑

过度的担心焦虑是又一种极具杀伤力的心理损耗。而产生担心和焦虑的原因,正是我们对待未来的态度。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认为,人的动机体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追求成功的需要。它驱使我们去追求成就;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需要,即对失败的恐惧又迫使我们去躲避那些与成败有关的情境和任务。当一个人的前一种动机大于后一种动机时,他会有很强的好胜心和表现力,着力追求成功并为自己不断制造机会,而当一个人避免失败的动机大于他求胜的动机时,他则要回避一切有竞争输赢的情境,总处于一种对失败的担心焦虑之中,不敢充分地表现自我。

不切实际的空想

不要以为目标越高越好,过大过空的目标不是理想而是空想。

当一个人过度地沉溺在空想中时,对现实的思考能力就会降低。他们判断事物的时候,很容易沉浸在幻想的世界里,而是根据客观实际。

另外,如果耽于幻想,会削弱现实生活中的参与性、投入感,影响力和控制力,进而导致不适应现实生活,为各种心理疾病埋下祸根。

拖延

拖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比如说,导致任务不能完成,引发焦虑情绪的出现,造成机遇的丧失等等。除此之外,拖延还会腐蚀我们内心的激情和对事物的兴趣。

人际关系中的猜疑妒忌

《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简单的处世态度,不但让他成长为一名优秀士兵,也让他收获了很多珍贵的友谊。然而,在生活中,猜忌、嫉妒、敌意经常会充斥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殊不知,当我们心灵过多地盛放了这些负面的情感,那些积极的情感便无处容身了。如果一个团体中的成员,彼此之间过多地猜疑妒忌,将瓦解工作斗志,影响工作效率。

如何减少心理内耗

以负责任的态度面对过去

如果你总为过去经历的一些痛苦事件感到忧伤、怨恨、后悔,不妨利用ABC理论进行调整。在ABC理论的模型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对待事件的态度和信念;C是指个体情绪及行为的后果。我们通常认为,是因为A的出现,导致了C。比如说,我们求职屡屡受挫,我们便会因此懊丧,我们觉得正是因为求职的受挫导致了懊丧情绪。但是ABC理论认为,B,也就是我们对发生的事件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才是导致C的关键。如果我们把求职失败看作是一种打击,对自我的否定,则会因此懊丧、难过;假如我们认为求职失败是对自己的磨砺,是走向成功的踏板,则会充满激情,继续努力。

因此,对于过去的一些事件,我们应以一种负责的、积极的角度去看待,这样我们就可以摆脱过去事件对我们心灵的耗损了。

巧妙利用期限效应积极行动

行动是减少心灵耗损的最有效方式。无论对一件事情是犹豫还是恐惧,只要付诸于行动,投入地去做,那些折磨心灵的负面情绪将大大减弱。

但是,不能立即行动往往是好多人的通病。但是我们也有体验,一旦事情被拖到最后,我们往往能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任务,但在此之前,我们却“动”不起来,白自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只有在接近目标的期限时,才能集中注意力去完成,这被称为“期限效应”。

因此,在完成一项任务时,不妨先那将任务分成阶段性的小目标,这样一来,每一个阶段性小目标的“最后期限”将提前,以促使我们积极行动,进而减少心灵耗损。

寻找双赢模式

当你讨厌一个人的时候,不妨多去学习一下他的优点,这样做不但有利于自我的提高,也会让你开始对他有所接纳。同时,你发出的“欣赏”信息,可能会换来他对你的好感。

人际关系中,猜忌、敌意、嫉妒只会瓦解我们的快乐,而欣赏、感激等积极情感,却可以让我们赢得快乐,获得成长,同时拥有好人缘,可谓双赢。

猜你喜欢

归因动机态度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