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岳阳楼记》阅读技巧初探

2009-04-13夏祖军

文学教育 2009年12期
关键词:岳阳楼记范仲淹写景

范仲淹的经典名篇《岳阳楼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总的要求是以诵读、感悟为主,我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感悟的过程中,进行了阅读技巧的探索,强调了以下“三读”。

一读,整体把握。

首先,安排学生课前预习,至少读课文两遍。第一遍,利用工具书及课文注释读准字音,扫清“拦路虎”。第二遍,结合课文注释大致疏通文意,有疑之处做上标记。

其次,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岳阳楼胜景”录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让学生听录音,默默跟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停顿和语调的高低抑扬。

最后,全体学生齐读课文一遍。齐读之前,我简介骈句的知识: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义相对的叫作骈句。骈句以外,统称散句。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其余按意义划分节奏。相邻的两组骈句间,必须有稍长的停顿,这样骈散结合,错落有致,极富音乐美。希望同学们在读时好好领悟。读后,我布置作业,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概括各段大意并交流,教师小结并解疑。

二读,重点突破。

学生通过一“读”这一环节,了解了各段大意,欣赏了骈散结合、错落有致的音乐美。其实,语言文字的美感,宜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要把握诵读的思路,通过诵读,以达到顺畅地背诵全文的目的。本文第二节重在写景,第三、四节先写景后抒情,第五节议论,这几节均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最适宜诵读的几节。我教学生诵读的方法如下:一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握记诵的思路,记住关键词句。如第二节的第一句,“此则”、“然则”等词。第三节的“若夫”、“登斯楼也,则有……”等词句。第四节的“至若”、“而或”、 “登斯楼也,则有……”等词句。第五节的“嗟乎”、“然则”等词。二是齐读、分组读结合,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根据内容,读出感情。如第一节全班同学齐读,多以陈述的语气读。第二节仍是全班同学齐读,前两句,要以高亢、激越的基调读,要读出洞庭湖气吞山河的宏伟气势。三、四两节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奔涌跳跃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情与景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这两段环境描写最适合男生女生分组诵读。第三节写览物而悲者,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由全班男生读,以男中音读出“迁客骚人”那种“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第四节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让人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欢喜。要以明快有力的基调,读得高亢嘹亮。因此,适合于全班女生用女高音读。同学们比一比,看哪一组读得最感人。两组同学情绪高涨,跃跃欲试。通过这种竞赛,同学们阅读的兴趣极浓,集体荣誉感也增强了。第五节由全班同学齐读,具体读法将在“三读”环节详述,这里不再赘述。三是学生自由读,根据记诵的思路,把握住关键词句,练习背诵。

三读,领悟主旨。

同学们通过以上两“读”环节,大多已能熟读成诵了。这时可让全班同学一起背诵一遍课文,这样,同学间将能起到互为补充的作用,把一些不是很熟悉的地方记牢。在此基础上,可让一位同学简略概括各段意思,其余同学补充,教师小结:是的,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古代散文佳作。首节叙事交代写作缘由,二节总写岳阳胜景,三、四节先写景后抒情,五节议论。议论是对前面叙事、写景、抒情的总发挥,但更直接的是由抒情生发。它们相互联系,浑然一体。这正是本文主要的写作特色,值得同学们好好体会。最后,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认真默读(精读)第五节,结合作者经历深刻领会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组与组交流后评出最佳组合。同学们读得仔细,论得精妙。学生评后我小结: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困却刻苦读书,少年时即有大志。他仕途沉浮几十年,屡遭贬黜,但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用自己的俸禄救助贫苦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整个第五节的议论水到渠成,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其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现在的中学生学习。

总之,在新课标大背景下,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尽量多读、感悟,更要善于指导学生巧读、理解,力争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获取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夏祖军,湖北省利川市建南民族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岳阳楼记范仲淹写景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的比较阅读
范仲淹画粥苦读
拥有一种“超能力”
示范·情境·交流——以“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为例谈默会知识的作文教学启示
忧国忧民的范仲淹
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基于语料库的《岳阳楼记》英译本译者风格分析
范仲淹苦读轶事
写景成语连线
范仲淹“持节”自掏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