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拓宽备课视野

2009-04-13王碧峰

文学教育 2009年12期
关键词:备课组教材语文

“为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在,我们都知道要给学生一滴水,一桶水已完全不够,还要有长流水。我们备课就必须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思想,我就此结合自己近年来的备课经验,谈谈新时期如何拓宽备课视野的问题。

一.多维备课,给课堂高度

我这里说的多维是指多个时间维度,我们要树立长、中、短备课的理念。这个说法来自李贺武著的《优秀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1件事》,他认为:“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基础。横向看,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等。纵向看,真正备好一节课需要有长时备课、中时备课、短时备课的几个时段的努力。”

1.长时备课

苏赫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到一位“对每一节课,都是用终生来备课”的历史老师。他还进一步谈到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10倍、多20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如果我知道的东西比我教给学生的东西多20倍,那么我在课堂上的思想和语言就不知不觉守是针对学生而产生的……”我想,这样宽广的备课视野是需要老师终生去学习的,每一个追求优秀的老师都应该树立终生备课的理念。这就是所谓的长时备课!结合语文教学,长时备课是教师对一篇课文、一项教学内容用一生积累、丰富、研究、深化、更新、发展的过程。

2.中时备课

中时备课是指对每一届学生有全局的计划,是指老师从初一开始任教到本届学生初三毕业这一时段的备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①做好前测,制定三年规划。

初一新生入学,我们就通过摸底考试和问卷调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存在的差距进行“前测”,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今后的工作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并把存在的问题合理分解到三年的教学中,使每个学段都有适当的重点和难点。不要犯踩着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的过失。

②熟读《语文课程标准》,把每堂课放在三年规划的管理中。

《语文课程标准》列出阅读的目标有15点,这些能力训练点哪一个放在什么时候训练,哪一个适合哪类课文训练,哪一个应该经常训练,哪一个应该阶段性训练,老师在学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就要计划好,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

③根据对学生的规划,抓好学生的常规作业

我们这一届学生布置他们常规的作业是:每个月至少看一本书,每天至少放声朗读十五分钟;每周至少写两篇随笔,一篇大作文,一篇摘记;每星期的周二、周三由一个同学讲解一篇课外文言文;周四背诵课本外的两首古诗词;上新课前预习课文,思考三个问题:本文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其它时间机动,根据学生欠缺的能力再作决定。上述规定的作业就三年不变。

3.短时备课

短时备课就是指上课前的教学准备,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与学生的学法。

①备教材、备教法

我尽可能地要求自己在备教材时先熟读课文,深入到文本之中,把自己的阅读经验直接化解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环节,等到自己有感受了,把自己的感受写在备课札记上,然后再去看参考书,而不是课文匆匆读一遍,就急着去看参考书。有了自己的思考,就不会人云亦云。有了自己个性解读后和,再去翻阅有关资料,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

②备学生、备学法

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怎样讲文章,而是在自己阅读遇到难点时,思考估计学生会在这些地方遇到怎样的困难,就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多想想。我们备课组有一个独特做法,就是主备人的说课是必须自己先上了课后再说的,这样,我们整个段对学生的学情就掌握得更加到位了。因为同个备课组的学生都是同龄人,他们之间还是有很多共性的。

③备作业设计

别出心裁的假期作业。我们对每一个假期的作业都作了精心地设计,比如暑假时我们布置特殊的语文作业,要求学生编书、录音,学生在编书的过程中要设计封面封底,撰写序言、写文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写作、编排、打字、编排、插图等综合能力。录音有的要与家长合作,有的要求与同学合作,更是加强了学生朗读、合作能力,在丰富的暑假语文作业完成的过程中,他们虽然觉得有点累,但是看着一本本精美的自编小集出现在大家面前时,看到更多的是成就感和满足感。

课因备而立,课因预设而厚重,杜甫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试想“没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冥思,没有“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半句空”的积淀,没有多维度的备课理念,当然也就没有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高度了。

二.多元备课,给课堂深度

每当听了特级教师的课,常常会感慨:他们怎么可以对教材解读得如此独特,对文本挖掘得如此深刻,对课堂驾驭得如此得心应手,如果我们能常常得到他们的指导,受到他们的专业引领,从而使自己专业得到发展,使自己的课变得有深度,那该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当然这样是最好不过了,可对于我们欠发达地区来说,专家引领是可望不可即的,普通存在“远水难解近渴”的问题,他们偶尔光临我们山城讲座,时间极其有限,往往是“雁过留声,人来留名”,神龙见首不见尾,难以形成持续不断、辐射深广的教研常态效应。所以一切还是要靠自己。

1.向同伴学习

大家知道,同一个学校的老师,总有些老师会走在前面,站得高,看得远。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他们作为相互交流中的核心人物。更何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同伴身上会学到很多东西。

2.向网络学习

现实中,我们常有这样的感觉,自己有许多想法急着与别人交流,又害怕自己的想法太幼稚,让人家笑话,有时还很想与专家探讨探讨,可惜没有机会,许多有价值的想法因而不了了之。有了网络,在全世界的任何角落,你都可以和专家聊天交流。网络交流能开阔我们的眼界,加深我们危机感;网络让我们身居山野,但心游四海,广交朋友;网络让我们能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对话。

3.向光盘学习

每次外面大型的研讨会老师们都是很想出去参加的,但是由于名额有限,大家都出去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想了一个办法,让派出去的语文老师代我们订购光盘,邮寄到以后就集中在一起来听课,评课,虽然可能感受不到现场热烈的气氛,但是也等于聆听了大师的思想,领略了专家的风采。我们还通过网上订购光盘,像“中华语文网”的商城里就有第六届课堂教学大赛金奖的课堂实录。

三.集体备课,给课堂广度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仅适用于学生,也同样适用于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将个人的智慧和特点展现出来,大家群策群力,在交流讨论中弥补个人的不足,在倾听、吸纳他人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协作和分享,才能够在互动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工作效率,增加课堂教学的“含金”量。集体备课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教师科研素质的有力抓手。

1.冷暖先知,提高集备说课实效

只要进行过集体备课的人都知道,主备人的说课安排在备课组每一个成员都没上这篇课文前(包括主备人),主备人说课的内容是一个预案,根据他(她)个人的经验在上课前进行的教学准备和教学预测,是课堂实施教学的一个蓝本。其他成员根据他的教学设计再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或补充自己的想法。我们备课组一直以来也都是这样做的。

2.畅所欲言,开展专题讨论

如果在备课时没有拓展备课视野,只是孜孜以求地研究单个文本的内容、课堂教学形式、媒体的选用等,那是就课备课,它是没有根基的,就如将房子建造在沙滩上,无论房子的样式多么别致,房子的装修多么精美,都不是一间好房子。这样的备课是没有后续性的,不能形成教学智慧。我们备课组为了有效地拓宽大家的备课视野,开展了专题讨论。这个想法是受到《语文教学通讯》的启发。每期《语文教学通讯》都有“热点话题”,由一个国内知名专家主持,阐述他对这个问题的观点,然后发表几篇与热点话题相关的论文,以便达到提高大家认识水平的目的。

3.集思广益,提升研课质量

我们学校向来开展“说课、上课、评课”三课的教研活动,我们备课组利用研究课,发挥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的作用,切实提高备课的质量,增强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特别是诊断出每位老师的问题所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让每位老师看到集体备课较个人备课的优势,尝到集体备课的甜头。现场诊断是就教师课堂教学中某个方面,某个环节设计不合理、组织不严密、点拔不到位的地方,在课后进行会诊,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协助教师教学行为的自我分析、自我矫正,从而追求最佳方案。在上课老师试讲时,我们听课的每一位老师都有具体的听课任务,比如说一位老师专门听上课老师的教学设计,一位老师专门听执教者的教学语言,一位老师专门听执教者的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一位老师专门听学生的反应,力求能最大限度地诊断出上课老师的问题所在。

每一堂课都是一扇窗,等待着师生共同把它推开,只有老师具备广阔的备课视野,才能走到窗前欣赏春色无限。

王碧峰,浙江省青田县第二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备课组教材语文
教材精读
备课组长的定位
延安市高中学科备课组建设与提升实践研究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的语文书
以教育规律指导备课组建设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以“梯度”为切入点开展教研组备课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