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沙“第一热血家庭”

2009-04-10

健康必读 2009年11期
关键词:眼角膜伤员老刘

这是一个12口人的大家庭。母亲李天荣老人19岁时参加了东北抗联,1946年,李天荣在吉林参加解放军,解放四平的时候,当时战斗打得十分惨烈,她所在的东北第四野战军医院只有10多位医生、护上,但接受的伤员最多时达到400多人。一旦伤员需要输血,医生、护上当中谁的血液相配,谁都会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鲜血献给伤员。李天荣老人的第一次献血,就在这建立新中国的浴血战斗中。

李天荣老人说,当时也没有保存血液的条件,伤员需要输血,就是用采血管一头扎进自己的胳膊,另一头扎在伤员的血管上,让鲜血直接流淌进伤员体内。经历过多少次战斗,为伤员输过多少次血,她早已记不清了。新中国成立后,她仍然每年坚持献血,直到临退休的年纪才停止。“为他人献血是我们一家子的传统,我们感到很光荣!”这位83岁的奶奶级老党员笑着说。一直让她最感自豪的,是他们这个光荣献血的一家子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称道。

在李奶奶影响下,儿子刘诚、大女儿刘广艺和小女儿刘广丽,以及孙辈们,都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一家三代延续了60年献血传统。据统计,近10年累计献血超过6万毫升,相当于200余人集体献血一次,足以挽救数十人的生命:而且全家都是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被誉为长沙“第一热血家庭”。

2008年,刘广艺的女儿李臻获得了2004-200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的金奖,女婿郭周同也是银奖得主。目前,他俩每人的献血总量都已超过了10000毫升。夫妻俩不到1岁的宝宝,长得健康壮实。献血的时候,夫妻俩总是带着孩子。郭同周告诉我们,将来,孩子到了献血年龄,也会参加到家庭献血队伍中。

在李奶奶家,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要想尽快融入他们家,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参加无偿献血。李奶奶儿子刘诚的一对双胞胎女儿一直长期参加无偿献血。小女儿找了个对象,有一天,刘诚一家到五一广场逛街,见到街头的献血车,大家就提议去献血。以前从没献过血的未来女婿一下子有些紧张、犹豫,但在老刘的鼓励下,年轻人最终接受了采血管扎进胳膊的考验。老刘后来说,这一切都是他和老伴的策划,因为小伙子如果能为陌生人奉献爱心,自然也能好好地爱自己的女儿。这次考验中,刘家未来女婿顺利过关,与女儿的关系也就很快“转正”了。

刘诚55岁那年去献血,因为年龄超过了2个月,最终没能如愿。如今谈起这件事,老刘还有些后悔,他说,早知道就提前几个月去了。不能献血了,老刘偶然在报纸上看到,捐献眼角膜的手续不复杂,于是,老刘就成了角膜捐献志愿者。现在,他每天揣着捐献眼角膜的卡,以便在意外情况下,自己的角膜能帮助他人重见光明。

李天荣老人一家无私奉献爱心,积极投身无偿献血事业的故事,感动了社会上的许多人,也鼓舞了更多的人参与到无偿献血当中来。

猜你喜欢

眼角膜伤员老刘
拼图
斯里兰卡:每一任总统都会捐献眼角膜
3D打印眼角膜来了
3D打印人类眼角膜问世
全球首例3D打印人类眼角膜问世 用于移植或仍需时日
军医教你战场上如何自救互救
老刘和老秦
这回累不着
这回累不着
蓝色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