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厉以宁:从“厉股份”到“厉土地”的华丽转身

2009-04-10

经营者 2009年2期
关键词:厉以宁北京大学院长

人物简介:

厉以宁: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高新战略研究院院长。1930年11月出生于江苏南京,1985-1992年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系主任,1993-1994年任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1994年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入围理由:

79岁的厉以宁曾因提出并一直坚持股份制而被称为“厉股份”,如今他又因力推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和农村土地改革,被称为“厉土地”。从“厉股份”到“厉土地”的华丽转身,不为吸引眼球,为的是承担起经济学家的使命。

2008年,厉以宁又多了一种称谓——“历土地”。

这一切都源于他在2008年一直疾呼农村土地改革的问题,他认为,城乡二元体制已成为阻碍中国建立市场经济的最后堡垒,同时,他也提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系列建议。

2008年9月,在全国政协一次专题会上,厉以宁便大声疾呼:“统筹城乡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改革城乡二元体制,这是中国下一轮改革发展的重点,同时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

他说:“改革30周年了,改革初期农村的承包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它并没有触动城乡二元体制。实行农村家庭承包制只是否定了城乡二元体制的一种极端的组织形式,而没有改变城乡二元体制继续存在的事实,城乡依旧隔绝,两种户籍制度仍然存在。因此,使得发展农村经济的瓶颈是农村金融服务严重滞后,而不利于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严重阻碍了城镇化进程。”

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经济学家,厉以宁不辞辛苦、不畏阻挠,积极“鼓励支持各地探索宅基地流转和抵押办法,保护和实现农民对宅基地的应有权益。”他阐述的“理念更新”问题,对农民工在经济发展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指导性、启发性很强的探讨。

事后证明,他的观点对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以转包、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产生了影响。

厉以宁不是一个斗士,他只是一个学者,一个有现实关怀主义的学者。

他只能基于学者的立场,尽可能地推动体制的逐步转型。而从他的专业出发,城乡二元体制当然是体制转型最现实的切入点。

猜你喜欢

厉以宁北京大学院长
厉以宁:无悔今生不自愁
厉以宁:心宽无处不桃源
我妈这个人,总想找我说说话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ourtesy Expressions
用手“挣”钱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
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物理人物图书系列
院长的葡萄2
院长的葡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