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如三月寒中见暖

2009-04-10张自然

投资北京 2009年3期
关键词:经济

张自然

三月,备受瞩目的两会将召开。有关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和经济回暖的话题,像冰雪消融后的春天一样,在期盼中备受热议。中国经济,在春光三月,虽然经历乍暖还寒,但依然,希望在心头。

最坏时候或将过去

多项环比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最坏时期或将过去。虽然短期数据不能说明全部问题。2009年1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商务活动状况指数为45.3%。这是该指数自2008年11月份起,连续两个月低于50%以下后,又重新站到临界点附近。该指数与上月相比上升4.1个百分点。表明目前制造业市场状况在有所好转。

1月份,在非制造业PMI指数体系中,除就业指数外,其余指数较上月均有所回升。说明本月我国非制造业的生产和消费服务活动较上月活跃,增速快速下降的趋势有所缓解。尽管本月有传统节日因素,但联系制造业情况看,整体经济有企稳回升的迹象。然而,这只是状况有所缓解,离复苏还有一大段距离。

央行数据显示:2009年1月末,广义赁币供应量(M2)余额为49.61万亿元,同比增长18.79%。增幅比上年末高0.9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I)余额为16.52万亿元,同比增长6.68%,增幅比上年末低2.38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O)余额为4.11万亿元,同比增长12.02%。货币供应量增加,市场流动性进一步放松。

1月当月1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居民户贷款增加121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2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93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1.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404亿元,票据融资增加623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229亿元。企业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额度的增加可能预示着投资增量跟进和项目启动加速。

除居民存款增长外,企业定期存款也大幅增加。居民户存款增加1.53万亿元,企业存款增加759亿元,同比多增2586亿元(去年同期下降1827亿元)。M2与M1一升一降可看出,企业近期是为了应付当前的紧要投资,以及对预期的不明朗,其活期存款自然因此减少,或用来支付,或把活期以各种形式转入企业和个人定期存款,以寻求资金安全,并伺机寻找合适的投资时机。与此同时,在2008年末。国内市场钢材等在内的部分大宗商品的价格出现短期回升态势。

PMI的抬头,信贷量增加,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态势或许预示着最坏的时候行将过去。虽然,2月23日晚间,央行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8年第四季度)》中说:“从价格形势看,当前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总体仍处于低位,加之外需减弱可能加剧国内产能过剩,在总需求萎缩的大背景下,目前推动价格上行动力较弱,下行压力则相对较强,通货紧缩风险较大。”便央行同时说:“不过也要看到,当前全球货币条件总体宽松,部分重要经济体已经或可能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样的格局下,一旦市场信心恢复,国际商品价格还可能重拾涨势。”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发布,经由国内17家机构合作推出的《朗润预测》对2009年1季度宏观形势做出的预测显示:经济增长回调近底,前段宏观经济形势猛烈跌势将得到遏制,政府刺激需求政策正在产生初步成效。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以做宏观预测著称的教授宋国青的判断则更为乐观。他日前表示,中国经济需求快速回升可能性增大,他通过一系列指标的变化论证了这种判断。对于投资,他则认为,由于投资报酬率较高,加上人民币升值期望,中国可能在未来一段时期保持较高投资率。

经济复苏尚需时日

这一系列经济指标的变动是否预示着宏观经济形势行将回暖?专家们看法不同。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小广认为,PMI指数上升、钢材价格回升,信贷需求放量等,有预期的作用在内,预期对经济复苏的作用重大。但目前,他认为整体经济形势仍是经济下行趋势放缓,经济复苏尚需时日,但下半年经济预期的变化更为乐观,而这些重要行业指标的回升将有助于抵消下行趋势。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刺激,使经济下滑过猛的势头得到遏制,经济回暖值得期待,但仍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持同样看法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仅一个月的数据变化不足以支撑经济回暖的判断,要观察持续的指标变动,才能做出反弹预期。

摩根斯坦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同日表示,根据摩根斯坦利对2009年经济预测,全球超过三分之二的国家都会出现负增长,只有小部分国家有正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8%,意味着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0%。即使按照摩根斯坦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测,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贡献率也超过200%。

然而,全球经济衰退将持续一段时间,很多专家预计将持续2至3年,在这种大环境中,我国经济难以在短期内恢复高增长,但长期发展前景很乐观。不少专家学者纷纷表示,我国经济最坏的时期已经或者正在过去,未来虽然不明朗,但是不太可能会比现在更糟糕。尤其是今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发展尚存在不确定因素,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尚存在变数,不必要过于悲观。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如果不考虑消费或者就业等其他问题,单纯从经济增长率来讲,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了,有可能在去年的四季度就过去了;或者说正在过去,也就是说应该不会拖过今年的一季度。”他认为,2009年下半年以后,随着短期冲击因素的消失以及刺激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开始全面发生作用,经济增长率可能出现明显反弹。

中国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李刚博士认为:“从货币层面来讲,最困难的时刻在去年的三季度已经出现了。去年三季度虚拟经济双扩张到双萎缩的出现,正是导致2008年四季度GDP下滑的最主要原因。”他用“谨慎、乐观”表述对今年经济的基本判断。他认为,如果今年一季度是一个最低点,从最低点恢复的过程会比较漫长。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可能是经济增长的最低点,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的共识。随着我国政府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各项措施的展开,尤其是4万亿元投资的逐步落实,我国经济在二季度将会出现反弹预期,这种估计也在验证我国经济的最坏时期正在过去。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认为长期看,如果不出现特殊情况,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随后会有一个回落的过程,但仍会保持较乐观的经济增长趋势。正如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所言,在全球经济中我国经济最有可能最先渡过这场危机,而且受损是比较小的。

猜你喜欢

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数读中国经济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中国经济
Out of time
经济
经济年度人物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