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人文关怀 加强心理疏导

2009-04-09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2期
关键词:处分辅导个体

程 芳

高校对大学生的处分是学校对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进行的惩戒,它包括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等处分形式,是学生管理的重要手段。夸美纽斯认为:严格的纪律是必须的,学校没有纪律犹如磨盘没有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犯下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学校为了让学生明白犯了错误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于是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其真正目的是育人,通过纪律管理,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使其健康良性地发展,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然而,对于违纪的大学生来说,高校仅靠处分的手段是远远不够的,也是极不负责的。处分只是教育的开始。因违纪而受处分的学生有其可恨的一面,亦有其可怜的一面,他们是最需要帮助和挽救的对象,但往往成了最容易被遗忘和漠视的群体。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引导,有的学生可能无法正确对待受处分的既成事实,于是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最终毁了大好前程。这无疑是学校的悲哀,更是家庭的悲剧。因此,如何正确对待受处分的大学生,使其也能够健康成长成才,就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高校应该采取以专职辅导员教师为主,院(系)领导、心理咨询教师、学生家长、学生干部等人员共同参与的方法,通过教育转化和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受处分学生重新鼓起人生的风帆,奋勇前行。

一、人文关怀:对所有受处分学生进行转化教育

1热爱学生,尊重隐私,消除障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学生。”教育者的爱应该表现为对全体学生的爱,包括受到处分的学生,因为他们更需要爱。教育工作者只有怀着这种爱,才能以极大的耐心、平等温和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加里宁说:“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行一种确定的、有目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自己所希望的品质,就得做大量的、艰苦的疏导沟通工作。学生违纪受处分后,思想负担相对较重,为此,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批评,让他们认识到所犯的错误及其危害性;另一方面,教师对受处分的学生要做到不冷漠、不歧视、不放弃、多关心、多交流、多鼓励,真心实意地尊重、爱护学生,跟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情感交流和爱的教育,用真情和友爱去温暖他们,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帮助他们消除思想上的种种顾虑,看到前进的希望,从而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激发进取心。大学生的思想正处在转型期,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并不同步,较为显著的特点是个体意识突出,实践精神增强,而权威意识和被动服从意识减弱。他们厌恶和排斥单一观念的灌输和空洞的说教,不满足于被动接受某种现成的观点和结论,更看重和相信现实生活,希望独立自主地作出取舍和判断。因此,教师应针对违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3捕捉闪光点,适时鼓励,唤起荣誉心。善用物者无弃物,善用人者无弃人。任何人身上总是有闪光的东西存在着。从理论上看,任何一个学生的个体品质,不可能全部都是优点或全部都是缺点,而是既存在优点又存在缺点,两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任何夸大某一点而否认另一点的行为都是错误的。但是从动态上看,优缺点并非一成不变。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应积极运用外在手段,作用于学生个体内在,不断扩张优点的量,减少缺点的量,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学生受到处分后,非常想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因此,教师应以平等、关爱的态度去扶持他们,带着寻找的眼光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的长处得以发挥和实现,并对他们作出的成绩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荣誉心。

4家校联系,建立档案,优化教育效果。对于在校的大学生而言,除了社会因素外,学校和家庭是成长中最重要的环境。如果缺失一方,我们的教育就是不全面的,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状况。因此,家校联系架起连接学校、家庭和学生的桥梁,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当学生违纪受处分后,学校有关教师应及时通报其家长,共商教育补救措施,并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的转化情况,做好记录。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和受处分的学生确定联系人,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优秀的学长,通过结对子与其定期谈话,检查其学习生活状况,解决其思想困惑。为优化育人效果,可将学生的基本情况、处分文件、转化教育计划、具体联络教师、教育实施过程以及成效评估等材料,建成可随时查看备用的档案。对于家校联系过程中有价值的材料和经验,也应注意收集、整理和存档。这样就能持档追踪监控,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二、心理疏导:对部分受处分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处分是对个体的救治和群体的预防,也是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管理手段。但由于处分本身是被动、消极的,特别是记过以上的处分会威胁到学生的学位和学业,这就可能会影响受处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诱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的产生。比如: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兴趣降低、情绪低落、焦虑不安、自我封闭、人际关系紧张、失眠、食欲不振或者更强烈的攻击性行为或意识等,还可能会使这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更加恶化,反而达不到纪律管理的目的。

所谓危机(crisis),一般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危机意味着平衡稳定的破坏,引起混乱、不安,但也存在成长的契机。可以通过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利用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帮助学生摆脱困境,恢复心理平衡,安全渡过危机,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也能更好地帮助学校做好德育工作。

虽然学生受处分后有经历危机的危险,但并非每个学生都会有。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对于多数大学生来说,在受处分后能通过自我调整,避免心理危机。处分对他们来说有不同程度的教育作用,外界只要给他们必要的关心和支持,对其进行转化教育即可。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观察学生受处分后的各种表现,主要从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方面来判断个体的危机承受能力,及时分辨出存在异常表现的学生,并给予不同程度的专门辅导。

首先,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稳定受处分学生的情绪。心理辅导的效果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者与被辅导者之间的关系,作为心理辅导教师要特别强调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等正确的辅导态度。学生受处分后往往心理包袱很重,情绪起伏不定,常有倾诉的心理需要,渴望得到周围人的接受和谅解。因此,心理辅导的首要任务是提供安全舒适的氛围,鼓励其毫无顾忌地宣泄内心的想法,让其明白辅导的目的是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逐步引导他们正视并克服自卑、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其次,全面收集相关信息,发掘受处分事件的意义。心理辅导教师应收集受处分学生的有关资料,了解其兴趣、爱好、性格、习惯以及家庭环境等,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学生违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他们未必清楚自身存在的不足,甚至对教师存在疑心、戒心等盲目的自我防护反应。尼采说:“人只有知道了‘为何,才能忍受任何‘如何。”因此,协助受处分学生反思自己过去从未发现的肓点,全而总结犯错误的主观原因,正面引导启发其领悟,发掘受处分的积极意义,并给予其进步的希望,可以极大地缓解个体内心的受挫感,正确地接受现实的教训,有助于达到内心的平衡,促进个体的自我完善。

再次,共同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创造良好的外界支持系统。在受处分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了自身问题的情况下,要趁热打铁,与其共同协商制订今后努力的具体目标,明确行动的方向。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很强,很爱面子,受处分后最在意的是觉得“没脸见人”,尤其看重周围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评价。为进一步协助受处分学生能迅速重拾信心,积极地行动起来,另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所有个体非常重视的他人所给予的理解、宽容和期望。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社会支持系统的成员除了父母、老师、还有周围的同学、朋友等。这就需要负责心理辅导的老师联合多方力量,尽可能为他们创设宽松的人际环境,提供更多的支持资源。有了支持,个体才会有坚定的信心奋勇前行。至此,对受处分学生的专门心理辅导就基本完成。但为保证收到较好的成效,在辅导结束后的一个学期内,心理辅导的教师可以和学生达成长期联络的协议,比如通过不定期的电话、邮件、短信或面谈等简便的方式,以及时提供有效的督促和进行评估反馈。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过:“树人如树木,若非善加栽培,必难欣欣向荣。”的确,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才是高校最重要的职责;而为了让每一位受到处分的学生也都能健康成长为国家未来的栋梁,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不放弃,不抛弃,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善加栽培”的责任和义务。

猜你喜欢

处分辅导个体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严格执行党纪政纪处分条例
中纪委详解纪律处分“轻重”之别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考试作弊处分“包邮到家”做法不妥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我军历史上的禁闭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