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期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

2009-04-09邵明毅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2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创造性素质

邵明毅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教师首先应当是人才。那么,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才群体,应当怎样营建自身的素质结构,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可以说,不同的时期和条件,赋予教师职业素质以不同的内涵。我们认为,新时期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主要应涵盖教育思想、教育能力和教育特质三大要素。

一、教育思想——教师职业素质培养的主导

每当提及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可能会感到它大而空,是“务虚”。有不少人认为,教师只要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巧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要求他们具备教育思想。我们认为,教育思想,包括建筑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教育观念、教育信仰、教育理想等,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的主导,它既把握着方向,又提供着动力。思想支配行动,没有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就不会有教育热情,更不会有开拓、改革、创新、进取的精神。所以我们说,教师应该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_[作者。特别是在当前,每一个教师都面临着一个新的角色学习、角色规范、角色适应和角色创造的问题。可以这样说,一个教师尽管尽心尽责,但由于观念陈旧,仍凭老经验、老眼光进行传统式教育,那也要落伍。现代社会要求学校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在学习化的社会中学会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其中包括关于独立思考、勇于开拓进取的优良素质,在智力、体力、道德、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上,应达到和谐的统一。

一个高素质的教师,一定要积极投身教育发展,转变教育观念,要实现由传统的“标准件”型的教育观向信息文明时代的创新型教育观转变;由重知识、重考分的评价观念向素质教育的评价观念转变;由以课堂教学、教师、书本为中心的“三中心”向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内容的“三元结构”的转变;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会学习的大学习观转变。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未来的设计者,智力资源的开发者。对学生的思想、文化、技能、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进行充分的培养与塑造,使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

二、教育能力——教师职业素质培养的核心

教育能力应包含教养能力和教学能力两大方面,教养能力是对受教育者的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等方面的培养、辅导、促进的能力;教学能力不仅包括知识、技能和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因素,而且需要教师在非认知方面的素质作为支撑。不同的教师采用同一份教案,实际教学效果可能大相径庭,区别不仅在于执教者的知识水平。成功、高效的教学,还需要涵盖教师本人认知与非认知水平的教养、教学技能与艺术。

可以说,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的看家本领,是教书育人的坚实基础。具体地说,教育能力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教师应是一个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人。他应具备本专业丰厚扎实的学科功底,对本专业相关学科知识有能够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掌握和运用,有宽广的知识面,能沟通文、理、工。因为一个教师从教的基础条件之一是他的见识、学识和知识,具体说来就是发现知识、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综合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应该力求全面而娴熟地掌握所有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做到学识渊博,专业精深。尤其是现今,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网络技术、虚拟技术的应用给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学生从网络上得到的信息比老师头脑中储存的知识要多得多,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所以,教师并非只是日复一日地宣讲,而要与日俱增地学习、提高和创新,力求在学识上动态地保持对学生的领导地位。

(二)教师应掌握必备的教学程序知识。所谓教学程序知识,即如何教好课的知识。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专业知识,不懂教学规律、方法和艺术,也不能搞好教学。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都属于教学程序知识的范畴。比如,教师应明确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目标,并能用有效的方法去实现这些目标,因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之中。所以,教师要过好三个基础关,即“备课关、讲课关、动手能力关”,同时,还应不断学习和实践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便更好地从事教学。

(三)教师应具备综合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掌握教学基本功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首先,教师应善于表达。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全部过程中,是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可以说,教师的语言修养本身就是教育感化能力的体现,也是构成教师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教育手段如何现代,教学语言的作用也不会淡化到无足轻重的地步。因为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只能帮助教师和学生交流而不能完全替代教师讲授,更不能给课堂教学质量带来质的变化,尤其是一些逻辑推理较强的课程,必须通过教师的表达来完成。同时,教学是双边活动,双向交流,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光接受知识,而且感受情绪。在这方面,语言具有其他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

教学的基本能力还包括教学监控能力。即教师制订教学计划,对实际教学活动进行监察、评价与反馈以及调节、校正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体反映在教师的执教方面,必须做到严肃认真、严密谨慎,一方面保证把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又要熟练运用教学的技能技巧,时刻注意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高标准、严要求,避免流于一般化和简单化。同时,还要做到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认真组织考试考核等等,这是作为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

教育能力的第三方面:教育科研能力,即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学术水平的需求,是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化的必由之路,它能够使教师逐渐进入一种全新的角色,同时能够全面提高教师群体的业务素质。因为教育研究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再现能力,理论思维水平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综合性实践过程。卓越的研究者有可能并不是优秀的教师;但优秀的教师却必须首先是卓越的研究者。这是我们的高层目标。

(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人才综合素质的构建中,创新素质占重要地位。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的教育思想、观念、方法和手段的总和。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对于创造性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传统观念上一提到创造性,往往视之为一种高不可攀的境界。认为能导致诞生前所未有的新颖独特、有突破性的活动和思维,可称作“特殊才能的创造性”。从这一点上讲,创造显然成为少数人的活动。而我

们实施的创造、创新教育,应当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关注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创新教育观念。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创造者、创新人才,都可以开发自己的创造能力。只要相对于自己的过去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具有突破性的,就是创造性的活动。相对于“特殊才能的创造性”来说,这可称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也是可以培养的。学生在学校里要培养的创造性,就是这个广义上的创造性。这是符合素质教育关于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原则的。

创新人才的培养取决于具有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运用于教学中,并具有独特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创新型教师一般都具备如下特点:有创造能力;强烈求知欲;敬业乐业;创立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能与学生共同学习、研讨等。

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我们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性教学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其基本要求就是教师要实践性地教,学生要实践性地学。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教法不仅关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法,影响到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教师自身的实践性教学能力的提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三、教育特质——教师职业素质培养的基础

教育特质,强调的是对教师人格特质、人格品质等方面的要求。教师是一种特殊的工作,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从人格特质看,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需要具有较强的感受能力,情绪稳定,注意力强,善于内省,乐于人际交往。就人格品质而言,教师应当公正、宽厚、仁爱、自信、有责任感、有事业心。教育资质,也就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综合修养和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人文素质、审美素质、身心素质等等。其中,师德是诸多素养的灵魂,即以德立教。可以说,师德是教师修养的永恒主题,是教师心中至高无上的法律。因为教师不仅是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高尚道德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体现者。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才能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职能的发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师德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献身教育、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学高身正、以身作则的高尚情操;严谨治学、严格执教的优良教风;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师表风范;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的整体意识等。

综上所述,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对教师在素质培养目标上的要求是既高尚又全面的。终身教育已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为人师者更须终生学习,继续接受教育。力求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培养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塑造良好的师表风范。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的思想、能力、素质都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和挑战。我们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寻求知与智的最佳结合,构建美而慧的人格修养,努力使自己具备一个优秀教师的素质。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创造性素质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