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2009-04-09蓝常周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2期
关键词:慎思大学校长博学

蓝常周 朱 谚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是为学求进的意思,说的是学习的几个递进阶段。古为今用,从领导科学的角度思考,可以发现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既要教书育人,又有行政职务在身的大学校长,更是值得探索。

一、博学

博学有两层意思,一是修见识。作为一个大学校长,面对的是高素质的教师和学生,要让人信服,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尊敬有加,要驾驭好自己所扮演的领导者和教师的双重角色。首先应该具备过硬的学识,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广泛获取各种知识。不仅要做到横向的铺开式学习,还要做到纵向的深入式研究;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积淀,更要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不断接触最前沿的资讯和研究成果。在这一点上,大学校长应该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挖掘真理,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向,并将它们内化为自己待人处事的方法。同时,大学校长不仅要从有字之书中获得知识,还应该留心生活中的无字之书——生活的阅历和社会的实践,它们往往比有字之书更有实用价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效果,也远比对大学生进行的灌输式教育显著。

博学的第二层含义是指博大和宽容。为学要目光长远,具备世界眼光,同时要胸襟开阔,兼收并蓄,接受各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即修胸怀。在领导大学校园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中,校长更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所大学要想获得持久的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领导层科学的决策和先进的管理方法。领导者首先要“心大”。“心大”者,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无限憧憬,心中有一个宏伟的蓝图——我们学校要发展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学校,我们的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我们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教师,我们应该给全体师生提供怎样的教学和学习、生活环境。有希望才有奋斗的动力,才会不安于现状而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超越自我。胸怀的宽大还体现在“容人”。大学校园里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一个人的学识毕竟有限,作为大学校长,周围学识比自己渊博的大有人在,学术水平比自己强的更是不乏其人。一所大学不断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全体师生的努力,如果领导者不能容纳人才,不接受与自己相左的意见,听不进下属的建议,就是在扼杀学校的前途。—个称职的大学校长要有宽大的胸怀去尊重人、信任人、赏识人、培养人,无论对方是自己的同事还是下属,无论对方是教师还是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优秀的领导者应该是那个能捕捉到闪光点的人,应该是那个独具慧眼的伯乐。

二、审问

审问,即治学要有怀疑精神,对所学不断加以怀疑,一旦有不甚明了的地方,就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社会发展到今天,很多原有的管理理论已不适应时代要求。作为一个领导者,原有思想体系中的观念和方法如不及时更新,融入时代元素,很可能给领导工作的开展带来阻力。“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领导者应该经常审视自己的言行,追问自己在某件事情处理上是否考虑全面。审问,是建立在博学基础之上对自己不断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的循环往复过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领导者一直被看作单纯的管理者,普通民众只需听从指挥而无须有任何想法,管理者拥有绝对的权威。

社会发展的脚步一直没有也不会停下来,管理理论在当代发生了本质变化,服务型领导理论的提出就是最好的证明。服务型领导理论的核心就是以他人的成功为自己的成功。那么作为一个不断有机会接触前沿理论的大学校长,在自己的角色定位上是否应该经常进行反思呢?美国著名领导科学专家华伦·本尼斯认为:“领导是做正确的事情的人,而管理者是将事情做正确的人。”一所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大学校长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领导的真正作用在于带领、引导下属朝着共同的目标奋勇向前。领导不是统治,也不是命令别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一个激发下属无穷潜力并使他们成为自我领导者的过程。下属的进步就是自己有效管理的最好体现,下属的成功就是对领导者卓越管理水平的最高肯定。在大学校园的内部管理过程中,校长虽不至于日省三次,但在日常工作、生活以及自我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肯定自己和下属以及教师、学生的成绩,坦然面对每个人的不足并去思考解决之道是非常有必要的。任何一所大学都会以创办一流大学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要想在茫茫大海中不断前行,必须拥有优秀的舵手,而校长,正是这个重要角色的扮演者。他必须用自己宝贵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形势,不断作出正确而有力的选择,不断鼓励并激发全体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让校园上上下下齐心协力,勇往直前。能够常常“审问”自己的领导者才能迅速发现问题,借助外部信息,结合自己的思考及时找出解决的方法“具有自省”精神的领导者才有资格成为一所大学发展的“领头羊”,在博学精神的有力支撑下,推动大学综合实力的持续提高。

三、慎思

慎思作为治学方法,同样具有双层意义。其一,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考察分析,使学有所用。对大学管理来说,慎思要求管理者实现将学识、生活经验、高瞻远瞩的眼光与前一阶段的“审问”四者有机结合,全面考虑各方因素和各种可能出现的状况。在对事情的处理上,大到关于学校今后发展方向的定位,小到处理一个学生的违纪事件,都要谨慎待之。学校的发展关乎几千甚至上万人的前途问题,也可以上升到社会问题。而处理一个学生的违纪事件,同样不可掉以轻心,或许稍微的偏差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大学校长是一个“领导者”,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时刻从教师、学生的实际利益出发,关心教师和学生的内心感受,才能获得他们的心理认同,从而在校园中形成一种内部向心力,保证学校的长远发展。其二,学会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包括自己和他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和角色特征,运用科学理论工具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新的实践。大学校园一直以来是最具有学术气氛的地方,而今天的大学校园又是“80后”这一特殊群体的聚集地,二者在大学校园的碰撞与结合使得大学管理实际上是一个集深厚理论与广泛实践于一体的过程。大学校长唯有通过“慎思”,科学选择合适的方法与途径,才能对二者交集过程当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作出适当处理,促进学校的稳定与发展。

四、明辨

明辨,指仔细分辨各种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1世纪是追求创新与超越的世纪,社会对高校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高校自身的发展任务也十分艰巨。生存还是灭亡?发展还是倒退?这两个问题是最迫切也是最实际的问题。在这样的抉择面前,高校领导者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审时度势是成功的关键,只有认清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同类学校中所处的地位等问题,才能准确定位,为今后的发展作出合理规划;只有认清世界的形势,社会的需要,民众的心理,才能在改革与前进的过程中及时作出合理调整。一个优秀的犬学校长应该做到对未来的“谋而善断”。这样的“谋”,是以对学校充分了解为基础的;而“善断”,则是决策者把影响事情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内外因素和各种复杂形势全部理顺的结果。当然,现实中一般不可能仅仅依靠校长一个人的智力和想法作出判断,一个人考虑事情的角度毕竟有限,而且“独断”也违背民主原则,影响组织长远发展。在“明辨”原则下,高校管理需要整个管理团队的合作。可以采取构建学习型团队的方式,组织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气氛,不断接受最新的资讯和理念,从而保持高度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群策群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五、笃行

“实践出真知”。使学到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之中,做到知行合一,是“笃行”的现实意义。“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才能取信于众,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笃行”不仅是一个人的性格和做事情的风格,更是一个人是否讲信用的体现。性格犹豫,做事拖拉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领导者应该是具有大将风范的人,而大将风范首先体现在他的威信上,没有威信怎能服众?兵法有云:“立威者胜。”威信是顺利开展领导工作的保障。树立威信的最佳途径就是讲信用,做到言行一致,并且及时。任何管理过程实质都是决策与实施决策的循环,建立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基础上的决策可以认为是科学的决策。但是,决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没有实践,再好的决策也仅仅是纸上谈兵。同时,决策也讲究时效性,很多时候,时机的把握往往比决策方案更重要。因此,必须及时让决策结果发挥效用。对教师和学生许诺的事情,一定要一以贯之,这样才能树立校长自身的威信,才能保持他们对学校的信心,激发他们对建设学校明天的激情,才能让学校上下形成共同的愿景,为了共同的未来,团结一致,努力向前。这种共同的态度、信仰和价值观,是建立在对校长的信任、拥护基础上的角色认同,是由教师、学生对校长的热爱升华而形成的对学校的热爱。这样的校长何愁不魅力四射?何愁工作难以开展?何愁学校没有生机?另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校是育人的场所,大学阶段更是一个人完成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大学校长不仅有“学高为师”的任务,更有“身正为范”的责任,“独善其身”是“兼济天下”的前提。作为年轻人的榜样,如果不能做到言出必行,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这是每个大学校长必须深思的问题。

对大学校长而言,“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是修养的体现,而“博学”既是四者的基础,又得在具备这些素质之后不断加以深化。大学校长要热爱自己的学校,把它当作自己的家一样去呵护,要想拥有更和谐更幸福的明天,首先要完成对自己的塑造——修身,“齐家”。这是社会和时代对于大学校长的庄严要求。

在读书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在总结经验中升华,在自我批评中净化。这是对“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时代解读,更是对大学校长领导素质的全新定位。

猜你喜欢

慎思大学校长博学
慎思·慎言·慎行
华淮
慎思
博学的猫头鹰
Study in Lithuania : Not a minority language country , a variety of languages can be switched at any time
读经典,做个博学又多“材”的实力派
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从《傅雷家书》看傅雷音乐教育思想
多识由博学博学以成道
怎样才能当好大学校长
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