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009-04-09朱亚林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2期
关键词:院校素养高职

朱亚林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迅猛发展的社会,与日俱增的信息量正在爆炸式增长。据统计,现在,《纽约时报》一天的信息量等于17世纪一个人一生所能得到的信息的总和。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我们必须及时更新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才不至于落在时间之后。由此信息素养这个概念被人们提了出来,并且被作为评价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地区乃至于一个国家发展潜能的标准之一。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将来社会技能直接的操作与发展者,他们的信息素养如何,必将对当前中国社会的推进与发展起到重要影响。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素质就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什么是信息素养?我们又该怎样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呢?这便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最初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最初的概念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文明体系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都针对这一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当前,有以下几种主流观点:

(一)信息素养就是信息能力

Bumhein,Robert在《信息素养——一种核心能力》一文中指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二)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是有能力的、独立的学习者

这是科罗拉多州教育媒体协会的观点。该协会认为有信息素养的学生知道自己的信息需要,能积极参与到概念的讨论中。他们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自信,懂得什么才是相关信息;会运用技术去获得信息,进行交流;能在存在多种答案及无答案的环境中自如地工作。

综合以上观点进行考虑,不难发现,其实信息素养的核心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有利用信息为工作、生活服务的意识,即他们知道信息在当前社会当中的重要性,对信息概念有一个高度的、全面的认识;二是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的能力,即他们懂得如何去组织、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且正确、合理地利用这些信息。就高职学生而言,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懂得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一途径去获取有效信息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

二、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目前的高职院校不外乎以下两种,一种是原先就存在的专科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另一种则是五年制的大专学校,是从原来中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招收初中毕业生。就此类学校生源分析,这些学生大多数人都是中考和高考中成绩偏低者,他们的共性特征表现为文化基础不够扎实,实用性动手能力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而在信息素养方面则普遍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信息意识淡薄,信息素养不高

当代高职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虽然有着一定的信息素养的基础能力,如简单的运用、操作计算机,能利用计算机上网等等,但却很少有学生能主动、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去获取信息。很多学生在对待来自网络纷繁复杂的信息时表现得手足无措,在利用网络进行信息补充时不懂得学习方法,面对着丰富的信息资源不知道如何下手。对于一个信息时代的学习者、工作者来说,失去了信息时代生存的手段与方法,也就如同失去了左右手一般。

(二)信息道德观念存在误区

网络给人们提供了汪洋大海般的信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信息都充斥其中,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也有阴暗晦涩的一面。因此对于利用网络的人而言,就必然存在着许多选择,这种选择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选择,也是一种道德标准的选择。而当前许多高职学校在信息道德标准上就存在着许多误区:有的学生视黑客为偶像,搜集各种黑客工具,对网络及个人电脑进行攻击,其目的只是满足自己一时的好奇心与虚荣心;还有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猎奇的心理,点击不健康、非法的网站等等。凡此种种,并没有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错误,由此我们也可看出,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在信息素养的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鉴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加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工作已势在必行。那么我们又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呢?

(一)端正信息化学习的态度与目标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流行软件、网络游戏、QQ及网上猎奇等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几乎找不到不喜欢玩电脑的学生。对待身边的这样一些信息应该表现出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此表现得还是相当稚嫩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则必须要从思想观念方面人手,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着重强调对学生的是非观、责任感、自尊心、自我管理、诚实等品质的培养。要教育学生在组织和利用信息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能力,准确合理地使用信息资源,以建立一个文明的学习环境。

(二)强化计算机基本学习,加强技能锻炼

在现代科学出现之前,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输很多时候都局限于书信、口头讲述等形式。然而随着科学的进步,计算机的出现,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与人进行信息交流的新的传输形式出现了,如电子读物、电子邮件、网络社区、即时通信软件、BLOG等正在这个社会中逐步扩张它的势力。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一个人如果不会使用这些信息时代的新兴产物,那么他注定要被这个时代所抛弃。因此我们必须在学生当中普及计算机基础技能的应用,帮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这些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的第一步。起着工具性的作用。对于当代高职学生而言,由于小学和初中的信息技术学习,他们有着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能简单的运用办公处理软件,这对于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好的基础。但由于他们的学习习惯与能力较弱,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开设时,我们还应充分考虑到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学习,以复习的形式加强他们对于软件的理解能力和使用能力。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考虑开设专门的信息检索课程。

(三)革新非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都是以书为本,以课堂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这很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能够让学生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革新课堂教学模式,将信息资源利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以课堂学习的知识为起点,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课堂内到生活中,学会利用信息资源来充实自己,这样才是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在高职院校中其实很容易做到这一点,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没有升学压力,这样可以很好地摆脱传统教学观念,将教学内容开放化,让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手段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并且以此加强个人的专业技能训练。如此,既开放课堂让学生学得有趣,又能达到提升学生包括信息素养在内的诸多方面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创设信息技术环境,让学生学有其所

在充分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与常规教学的同时,作为学校,也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具有一定特色的网络学习服务项目。近些年来,网络已经发挥出无穷的魅力,庞大的信息量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个广阔的知识空间。在这个巨大的信息空间里,学生可以自由翱翔,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要达到这个目标,图书馆应强化建设,开展特色服务,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如全国图书馆系统联网,实现高校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技术合作,为学生提供全国层面的一级网络平台;环境优美,设立多个阅览室供高校学生进行学习和开展业务交流,在这种求知气氛浓厚的图书馆里,读者耳濡目染,在无形中有效地激起了高职学生的信息搜求和业务钻研欲望。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基层重要力量,他们的素质高低与能力强弱对于国家的基础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信息时代需要信息化的公民去建设信息化的国家,在举国上下都十分重视职业院校发展的时候,我们要更加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作出高职教育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院校素养高职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