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提高基础层面的阅读能力

2009-04-08孙芳铭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现代文滋味层面

孙芳铭 南京一中语文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首批名教师,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写作学会、省青少年写作研究会副会长。从事语文教育及其研究40余年,对阅读教育学和高考现代文阅读有较深入的研究,应邀到全国大多数省市作交流。主持编著的香港《中国文学》课本,被香港教材审定委员会评为甲等A级教材。

高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不能令人满意,是不争的事实。我认为,当前应该注重提高基础层面的阅读能力。

所谓基础层面的阅读能力,主要指两个方面。其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习惯,应该包括精读的习惯,尊重作者和尊重文本的习惯,下决心读懂读通文本的习惯。叶圣陶说,习惯就是能力。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引导考生走进文本。有人说,江苏的现代文阅读题比较难。难就难在对文本阅读的要求比较高,非浅尝辄止者或粗知大意者所能适应。其二,重视理解、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重视理解重要语句,筛选和整合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分析思路和结构。说穿了,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就是真正走进文本的能力。没有这种基本能力,想提高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得分率,难得很。谓予不信,请看事实。

例1 (2008年江苏卷第12题):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例2 (同上论说类第18题):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引用鲁迅的话有什么作用?

例3 (同上实用类第19题)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

例4 (同上第26题)从材料看,古镇一般有什么样的特点?

在某地的一次教学活动中,有几位2008年高考特征分都很不错的学生问我例1该怎么做,我说,首先看第二段有两个要点,一是父女相依为命,二是侯菊很能干……话还没有说完,他们插话道:“谁这样想啊?”“谁能看出来呀?”“谁知道啊?”一段文字,而且是出题的一段文字,都没有或不能或不愿这样“看”,不是阅读习惯太差是什么呢?难怪这道4分题,人均得分仅为1.99分。以下三题,主要是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分值都是6分。根据有关资料,全省人均得分依次为2.23分、2.82分、2.19分,就这三道题而言,人均都“不及格”。这还不能说明基本层面的阅读能力需要提升吗?

有人或许会说,我们现在主要是提高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鉴赏、探究能力,你怎么要我们注重提高基础层面的阅读能力?问得很有道理,鉴赏和探究能力,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来说,确实重要,因为它是这一类文本高考命题的重点。不过,一般说来,这些能力是以基础层面的阅读能力为基础的。基础层面的阅读能力低下,鉴赏、探究也是要出问题的。

例5 (2007年江苏卷第17题):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

例6 (2008年江苏卷第15题):小说题为“侯银匠奖”,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这两道题都是探究性试题,不同之处是,例5是理解性的探究题,例6是鉴赏性探究题。例5要求说出你对“鲜亮”和“滋味”的理解。有人说这是理解词语题。不论它是属于何种题,解题的道理是一样的。最后一段说:“麦天,一年一度,忙碌着,喜悦着,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这就是说,农家日子的“鲜亮”和“滋味”是一年一度麦天的“忙碌”和“喜悦”带来的。于是你就得“联系全文”把所有的关于“忙碌”和“喜悦”的信息都筛选出来,加以整合,并透过这些信息看“本质”,看出所反映的农村生活的新气象,看到农村生活的和谐,看到乡土民俗的朴实,看到亲情的淳厚。这就是“鲜亮”和“滋味”之所在。可是相当多的考生只会罗列一点表层信息如女看娘、娘看女,有戏看,女人尽量让丈夫吃得好,以充作答案。应该说,这些都与“鲜亮”“滋味”有关,但是两者之间不能画等号,所以得分就很少。

对例6许多考生感到无从下手,有的毫无根据地说一通。用阅卷老师的话来说,“瞎答”。其实对这道题,你首先要看写了侯菊的什么,那些段落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再分析一下为什么这样写,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写出合乎要求的答案来。

这两道题很典型地说明两点:一是要有好的阅读习惯,如果你不会筛选和整合信息,不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你不知道或者不会从写作角度方面来分析作品,证明阅读能力亟待提高,阅读习惯亟待改变;二是鉴赏能力、探究能力是以理解、分析、综合能力为基础的。没有基本层面的阅读能力,没有对文本的正确解读,你怎么鉴赏,怎么探究?不要忘记,鉴赏是对文本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所刻画的形象作鉴赏,探究是对文本的蕴涵进行探究。

还有人说,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都强调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地解读,你们却说要尊重作品和尊重作者,岂不荒谬?课标和考试说明是否“强调”,姑且不论。我们确实需要个性化阅读,需要有创意的解读,但是,请注意,千万不要把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地解读与尊重作品、尊重作者对立起来。如果把这两者对立起来,那种“个性化”“有创意”,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再则,何谓个性化阅读,何谓有创意地解读,在理论上尤其是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都还没有搞清楚,考试怎么操作?怎么评分?千万不能用个性化、有创意来做拒绝深度阅读文本、拒绝提供基本层面的阅读能力的挡箭牌。

我们希望同学们有较高的鉴赏能力、探究能力,也希望同学们能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地解读,因为那时我们共同追求的境界,为了达到那种境界,现在必须重视提高基础层面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现代文滋味层面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中考语文应与教材中的现代文紧密结合
果子的滋味私厨
一颗滋味果子
红薯的滋味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现代文阅读练习
横看成岭侧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