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30年 档案事业发展的春天

2009-04-08北京市密云县档案局

北京档案 2009年1期
关键词:密云县密云档案局

北京市密云县档案局(馆)

北京市密云县档案事业起步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档案工作与全县各项建设事业共同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春天。

一、奠基立业篇

(一)档案机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1961年5月,密云县档案馆正式成立,设正副馆长各一人,专职工作人员2人。文革期间,档案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79年开始恢复整顿档案工作,1981年10月,成立密云县档案科,设副科长2人,工作人员4人。1985年11月,成立密云县档案局,编制人数达到18人。1991年4月,成立密云县档案馆,局(馆)合署办公,设馆长1人(局长兼)、副馆长2人(副局长兼),内设机构在原有办公室、管理科、业务指导科基础上,增设了法制科和编研科,编制增至22人。2001年11月,在机构改革中,县档案局(馆)转为县委、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履行全县档案事业行政管理职能编制增至25人。2007年,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人员编制达到了33人。2008年,局馆干部开始参照公务员管理。

(二)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档案馆经历了三次重要变迁。

建馆初期,在县委院内的档案馆,只有10间平房,面积152,75平方米。

1985年,在原址建设新馆,占地面积459.8平方米,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档案库房初具“八防”功能。2002年库房内安装了空调、吸湿装置。随后,1995年和2002年先后安装了密集架,资料柜,结束了木质档案装具的历史。2007年1月,档案局(馆)迁入新址,总面积5440平方米,分为办公、技术业务、档案库房、展厅四大功能区,配备了能够满足档案局(馆)基本职能和社会服务功能所需的设备、设施,为更好地依法行政、收集保管档案、满足社会利用需求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依法行政篇

30年来,全县基层档案室由最初的十几个发展到现在的近千家各类档案机构,县档案局(馆)也由行政管理、收集保管单一职能,发展创新为集依法行政、监督指导、收集保管、利用服务、史料展览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管理机关。

(一)监督指导档案工作,成绩斐然。

1、机关档案工作“八五”之初,开展了机关(含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达标升级活动,不断强化对全县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逐步实现档案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到1996年,乡、局级单位档案管理全部达到市二级以上标准,到2008年,市一级单位有29个,市二级有67个,同时,有1个事业单位达到国家二级,15个晋升市级先进。“十一五”期间,在全县乡、局级立档单位中开展了“创建优秀档案室”工作,给机关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2、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2000年,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农村档案工作,并作出具体部署,县档案局下很大气力,加强服务指导,一举实现了村村建档。2004年,开始在乡、镇开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档工作,发挥档案独特作用为农民服务。2007年,与县经管站共同下发《关于加强农业合同档案管理的工作意见》,针对农业和农村土地承包、延包、土地流转档案进行重点指导,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3、企业档案工作1991年以来,随着企业转制工作的深入,档案局对企业档案工作由微观业务指导开始向宏观业务培训转变。根据经济发展特点,以县经济开发区为纽带,长期坚持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具体指导近百家非公企业档案工作,取得明显效果。

4、社区档案工作社区建档始于2001年。2007年,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居委会档案工作,县档案局与鼓楼、果园街道办事处分别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把“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建设作为当前社区档案工作的重点,规范社区民生档案管理。

(二)制定规范性文件,加强指导。

20多年来,档案局结和全县的实际,形成了30余项档案管理制度,县委办、县政府办先后5次制发加强档案工作的意见。特别是近几年,档案局与县有关部门共同制发了《先进性教育活动文件材料归档意见》、《关于做好生态县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等十几种规范性档案工作文件,为全县档案工作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三)加强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维护法律权威。

2000年以来,我们每年都坚持与县人大、政府有关部门共同进行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工作,促进了全县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档案工作的发展。2006年,县政府明确档案局作为档案工作行政管理部门,具有执法主体资格,为履行职能、依法行政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

三、服务社会篇

(一)开放档案,服务民生。

1988年4月1日,密云县档案馆正式向社会开放,成为北京市首家向社会开放的档案馆。至2008年,档案馆向社会开放了6批档案,共9216卷。利用档案者计3万余人次,提供利用档案7万余(册)次,出具档案证明1.4万份,在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同时,也为群众子女入学入托、购房贷款、婚姻就业等方面解决了不少难题。

(二)拓展服务领域,方便各界利用。

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指定档案馆为县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这使得档案馆服务空间又大大拓展。现在,普通百姓凭身份证就可以到档案馆免费查阅利用已开放档案和政府公开信息。

(三)围绕工作大局,档案资源开发有的放矢。

30年来,档案馆的编研工作立足于服务中心工作,满足社会需求,不断扩展编研范围。上世纪八十年代档案编研资料以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專题数字汇编最为常见。进入九十年代和21世纪后,我们先后编写了《邓小平同志1961年视察密云时重要谈话辑录》等近百种编研材料,共计282,3万字。其中,《密云县历届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简介(1949-2004)》等材料送到“三会”会场。得到了县领导和代表们的好评。

(四)利用档案举办展览,教育效果显著。

多年来,档案馆利用馆藏举办展览,在发挥档案的社会教育功能,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使爱国主义教育得到了延伸和发展。1996年,密云档案馆被县委、县政府正式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展览走出档案馆,社会影响空前扩大。

2000年2月,本馆利用馆藏照片档案,在县“两会”期间,举办了《光辉的历程》——历届人代会、政协会议简介的展览,引起了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接待参观者7000余人次。2007年与通州等8个郊区县档案馆在河北省香河天下第一城联合举办“北京市区县档案珍品巡回展”,对展示北京的古都魅力、宣传档案工作、加强档案文化交流起到积极作用。

2、政府“搭台”,档案馆“唱戏”,联合办展效果大。

2004年,县档案馆与县委宣传部共同制作了《建国55周年密云发展成就展》,全面反映了5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密云取得的巨大成就,2008年又共同主办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图片展》,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以及全县18个乡镇、2个街道办、8大工委300多人参加了活动,同时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近2000名干部群众观看展览。近几年来,我们与县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各类展览10余次,社会反响热烈。

3、办好县情和专题展,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2007年,县档案馆迁人新馆后,《春风拂绿古渔阳——密云县县情展览》正式对外开放。每逢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档案馆都举行纪念活动,迎来社会各界前来观展的朋友。在北京奥运会召开之际,配合“改革开放30周年”、“密云解放6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不少机关单位纷纷将教育基地作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重要场所,县档案馆成为人们了解密云历史、展示密云文明发展和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

四、基础业务篇

(一)馆藏结构日趋合理,案卷总量不断增长。

1986年,密云馆开始大规模接收档案。馆藏数量由最初的文书档案和部分革命历史档案2100卷增至万余卷,以后每年都陆续接收档案,1989年馆藏增至73个全宗,31800卷册。同时,馆藏结构也由单一的文书档案扩充到科技、声像、会计、学籍、婚姻、基建等多门类档案。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到2008年馆藏增至132个全宗,9万余卷(册),包括字画40幅、照片4.7万张、录像带240盘,档案排架长度达1200米,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为方便群众查找利用,编制工具28种,238册。都在实践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二)科学管理,档案信息化进程加快。

1、档案数字化工作

1994年密云县档案馆的现代化管理开始起步,到2008年完成了44个全宗1.6万卷的文件级著录工作,共计近13万条;馆藏档案文件级、案卷级目录数据库建设完成。随着我馆信息数字化工作的深入,目前已有各种机读目录60余万条,案卷级条目覆盖全部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条目覆盖50%以上馆藏档案;数字化成果4万页,初步实现了档案资源共享。

2、门户网站建设

2001年,局(馆)门户网站建成,开辟了网上展览,拓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空间。2002年,将《密云地区抗日斗争实物展》、密云地区抗日斗争实物照片展、《血沃幽燕名垂千古——抗日英雄白乙化生平事迹展》等9个展览搬到网上,市民足不出户,就能走进爱国主义教育的网络课堂,汲取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营养。

五、队伍建设篇

档案事业的发展要靠人,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娴熟、作风优良的档案干部队伍,是密云一直努力实现的目标,也是档案工作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一)队伍在壮大,素质在提高。

县档案馆成立之初,机关工作人员只有高中或初中学历。到2008年,局(馆)干部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21人,专业涉及档案、法律、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从技术层面上看,有副高職称3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4人,基本满足了目前档案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科研领军,理论研究与档案工作实践同步发展。

2000年以来,密云县档案局(馆)连续以三个市档案局课题(《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研究》、《乡镇档案机构研究》、《区县档案馆对不立卷档案进馆管理研究》),两个县局课题(《社区档案管理研究》、《电子文件、档案调研》)为核心内容,领导亲自挂帅,选调业务骨干组成课题组,展开研究,深入实践,锻炼了青年业务骨干,为档案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积蓄了力量。

(三)创新培训形式,注重实际效果。

1980年,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密云县档案教育培训工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在全市档案系统介绍经验。特点是办短期班、专项班,将档案业务培训班办成提高档案意识、宣传档案工作的宣传班。针对不同对象,设置不同的讲课内容,使受训人员学有所用,针对性强,基层档案人员反映较好。1980年至2008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00多期,培训各类人员近20000人次。2000年以来,先后获得北京市档案系统先进单位、北京市优秀档案馆、县级文明单位标兵、密云县先进党总支等称号。

猜你喜欢

密云县密云档案局
密云职工勠力同心再战疫
密云区总工会慰问防疫一线人员
大棚开直播 密云“新农活”
密云区部分古树健康评价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影响因子研究
——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
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名单(50个)
2015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发行先进单位名单
全力抓好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幸福成长
北京市密云县轮状病毒和杯状病毒腹泻流行特征分析
关于表彰全省档案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