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VR-Z5C记录南极

2009-04-08李东风

数码影像时代 2009年3期
关键词:广角光圈企鹅

李东风

想象中的南极应该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雪世界,因为有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的拍摄经历,也认为可可西里的地形地貌和气侯环境和南极应该差不多,所以我们决定仍然携带两台性能相对可靠的索尼HDV高清一体机HVR-ZIC上南极,加上DV时代的支持,又给我们增加了一台最新款的索尼HVR-Z5C试用,我们信心满满。

刚拿到Z5C时,猛一看像兄弟俩,长的没有太大区别,仔细看又有很多细微的变化,技术人员告诉我这是ZIC的升级版,让我们放心使用。

2009年1月16号“南极探秘之旅”正式出发,路线由北京出发经过巴黎—圣地亚哥—蓬塔一南极,共22天。我们每天要完成30个5分钟的卫星直播和5个30分钟的纪录片及4本胶片(摄影机完成)的拍摄任务,工作量之大前所未有,所以从巴黎开始我们就投入了紧张的拍摄。好在大家都有使用过ZIC的经验,每个人使用Z5C时也同样得心应手。(因为在电视台或者影视公司,一般来说摄像机稳定性好再加上个人的使用习惯,摄影师都会对某种型号的摄像机情有独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发现Z5C在ZIC的基础上已有十多处进行了小的改进,其中高品质G镜头的使用,我非常喜欢,在电视行业(摄像界)往往忽略镜头的重要性,而不像照相机界把相机镜头看的如此重要。这完全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因为我们知道拍摄对象是最先通过镜头然后再成像的原理,镜头的好坏直接决定成片的质量。我知道索尼G镜头来源于索尼阿尔法数码单反照相机,它是美能达和柯尼卡高品质相机镜头与索尼机身完美的结合,高质量的相机镜头运用到摄像机上我觉得是一种“革命”。在我的印象中照相机的镜头不管是品种或者成像质量一般都优于摄像机的镜头。Z5C的G镜头特别采用两片超低色散镜片(ED),加上镜头表面多个涂层,可减少耀光和“鬼影”现象。降低了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颜色失真,减少拍摄过程中产生的色散现象。尤其在南极拍摄,那里的太阳光非常大,紫外线强,尤其逆光,侧逆光或者有强光拍摄时间比较多,所以杂光从不同方向进入镜头的机会也比较多。而HDV对散射光杂光又比较敏感,所以大面积的白雪和波光粼粼的湖泊及大海,都是我以前拍摄比较怵的地方,尤其拍摄大海的波纹或者对着光源拍摄,拍出的画面容易“糊”到一起,杂色较多且颜色不正,这次还好不管是色彩饱和度或者解像力,通过我们拍出的素材来看画面还都比较满意。

记得06,07年在可可西里用于拍摄的三台ZIC摄像机上都配有广角附加镜,因为我们想拍出可可西里广袤的感觉,进八可可西里后装在摄像机上的广角附加镜就一直没有摘下过,所以广角镜头对我们拍摄探秘节目的摄影师来说用处非同一般。这次带进南极拍摄的Z5C机身上的广角端已达29.5mm,是目前HDV机型当中最广的广角镜,即使不用广角附加镜同样可以达到超大广角所带来的空间透视感,且景物变形不大。加上它同时具备的20倍超长光学变焦,使我们在拍摄企鹅时,能在不惊动企鹅的自然状态下,用长镜头远远的就能把企鹅“调”过来拍摄。这种兼顾两端的镜头,在南极这个特殊地点、特殊时间,特殊环境下拍摄用处都非常大。

索尼Z5C镜头光圈环的改进是我没想到的,用惯大摄像机的我对原来ZIC调节光圈的拔轮非常不适应,抢拍时经常是手忙脚乱。现在把聚焦,焦距,光圈三环独立操作设计,手感好,设计既紧凑又实用,很有大摄像机的感觉,拍摄过程中能使我的左手既能当托架又能调光圈、对焦和变焦距,一举四得。

在南极,光照时间长(夏天将近20个小时),亮度高,雪景多,调整ND档十分重要,HVR-Z5C在ND滤镜上比之前包括ZIC在内的大多数专业机型都更加细化,以前几乎所有的专业级别摄像机都只有1/8和1/64两档ND滤镜设置,灰片区分过大,而Z5C已具有1/8,1/16,1/64三档灰片,根据光的强弱选择不同ND档的灰片,对我来说如果1/16曝光合适就尽可能的不用增加1/64的灰片,这其实除了实现精准的景深控制以外,还使我的曝光有一个正确的曝光组合,画面颜色更加饱和。Z5C在注重操作的情况下更注重人性化设计,比如一键式镜头遮光罩,可以很方便的摘取和安装,同期录制专业音频的XLR输入接口,为高质量专业的声音录制提供了技术保障,包括话筒卡子的设计,能有效的避免因螺母式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的滑丝问题,既快捷方便又实用。

总的来说索尼HVR-Z5C是一款性能比较可靠的机型,虽然在南极我们也遇到了风沙和冰雪的恶劣天气,没有因为摄像机的原因而耽误了工作,我们每天拍摄时间都在10个小时以上,每天5分钟的节目全都是由它来拍摄完成的,所以我曾经告诉我的朋友要相信索尼。

猜你喜欢

广角光圈企鹅
文化广角
文化广角
影像视界
影像视界
广角
They Loved It!企鹅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