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和谐社会的经济理论基础

2009-04-07张同健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1期
关键词:帕累托和谐社会状态

陆 媛 张同健

[摘 要]经济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决定和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现实性因素。传统的经济理论建立在理性经济人假设之上,不能够有效地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现实性的理论支持。现代经济学强调了人的利他性思想,将互惠性偏好纳入经济学的研究框架,真实地反映了现代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和谐社会;行为经济学;“帕累托”状态;演化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C912;F0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38(2009)01-0023-03

[收稿日期]2008-12-2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7BJY017):和谐社会的微观经济研究。

[作者简介]陆 媛(1977-),女,云南警官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张同健(1968-),男,乐山师范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企业信息化。

一、经济学视角下和谐社会的内涵

和谐社会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1]。要实现整个社会系统的和谐,必须使系统内各个子系统及系统之间都实现和谐状态。

经济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只有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才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物质财富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谐社会必然是物质财富相对充裕的社会。虽然丰富的物质并不一定带来社会的和谐,但是贫穷肯定会导致社会的不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形成一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这种机制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千百年来,我国的社会发展历史表明:贫穷与社会和谐是格格不入的,贫穷是社会动荡的根源之一,必然引起社会成员之间的对抗和冲突。

马克思指出:生产力的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是因为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发展,那么就只有贫穷和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然引发争夺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胡锦涛主席指出: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可见,和谐社会的核心是效率、公平和法治。胡主席关于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

二、和谐社会的经济学阐释

西方经济学从经济人假设推导出社会人、复杂人、行为人等多个结论,论证了人并非完全是金钱的奴隶[3]。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将愈加注重非物质性的追求,包括亲情、友情、尊严和人生的心理归宿等。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经济人”假设之上,然而在21世纪的现代经济社会运行机制中,很难完全将“理性经济人”作为个体经济行为的标准行为模式。现代经济社会与一百年前的经济社会在价值观、物质基础、生产方式与生产力水平等诸多方面已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经济人”约束条件的放宽,可以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基座上重建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帕累托”状态强调的是在不减少自我福利的前提下而无法改善他人的福利,即他人福利的改进如果必须建立在牺牲自我福利的前提下,经济社会的运行便进入一种“最优”状态。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认为,“帕累托”最优可以通过瓦尔拉斯式的竞争性均衡来实现。然而,传统福利理论没有回答是否存在“合作式”的竞争也同样可以实现或超越“帕累托”状态。如果能够在有限度地减少自我福利的前提下而大幅度地提高他人的福利,从而引起整体社会福利的改善,“帕累托”状态还能作为福利经济的最终标准吗?显然,这种状态不仅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而且在传统经济理论中存在着潜在的可扩展性。

和谐社会的经济学研究方向在博弈论的发展过程中也能得到有效的揭示。博弈论在现代微观经济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十余年来,它立足于微观经济研究的前沿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格局。博弈论的研究一方面扩展了传统微观经济学研究内容和范围,另一方面也为包括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在内的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首先,博弈理论的根基(纳什均衡)存在着非理性改善的可能性。两个囚徒都坦白时将遭到重判,但仅有一方坦白时或双方都不坦白时,他们的整体福利将得到很大的改进,而这种改进在囚徒的一方或双方为改善对方福利而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自我损失时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其次,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条件下的罗森赛尔蜈蚣博弈中,理性的均衡值是双方均获得一个单位的支付,群体福利为两个单位。而在博弈的一方或双方为改善对方福利而做出一定程度的自我损失的情况下,博弈双方都可获取一百个单位的支付,从而使群体福利达到二百个单位。

最后,合作式博弈本身就隐含着利他、互惠、公平等非理性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纳入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与体系。

因此,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方向就是探讨在“非理性”经济思想的支配下,经济个体如何在新古典经济框架下打破传统福利经济思想的约束,从而在自我福利改善的同时实现社会整体福利扩展的问题。

三、和谐社会的经济理论基础

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为和谐经济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其中,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和演化博弈论在和谐社会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行为经济学为经济个体的非理性博弈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4]。行为经济学充分运用了西蒙的“不完全理性”思想重建了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认为“完全理性”仅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在实际经济运行中是不存在的,而“经济人”的“有限理性”才是一种为各类经济主体所接受的常态。行为经济学认为: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并不完全受自我利益至高无上的传统价值观所驱动,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他人的利益,即经济个体自己的效用价值在一定范围内取决于他人的效用价值,并且这种不确定的“程度”和“范围”一般情况下受到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所制约。行为经济学成功地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引入到经济学领域,是继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之后,迄今为止的经济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震撼人心的“心理学”革命。它认为,至少在比一个半世纪之前的经济状况高度发达的现代经济社会中,“个人效用最大化”并非是个人经济活动的唯一心理追求,利他思想已经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扎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克劳夫在其行为经济理论中指出,经济学中的行为研究可归结为三条:(1)回报原则,即那些经常给行为主体带来回报的行为,比那些不带来回报的行为更容易被经济主体所重复;(2)激励原则,即那些曾诱发了回报行为的外界激励比那些不曾诱发回报行为的外界激励更容易诱发经济主体的同类行为;(3)强化原则,即行为主体在没有获得对其行为的预期回报、甚至为此遭到惩罚的时候,会被激怒,进而更强烈地要求实施同类行为或预期能够补偿损失的行为。

其次,实验经济学为经济活动中非理性思想的存在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明。史密斯(V.Smith)认为,实验经济学就是将实验室里的研究方法用于探讨人们决策行为的动机的科学。史密斯的定义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实验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工具是实验室方法;二是实验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决策行为的动机和特点。因此,实验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在可控的环境下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实验者行为并分析实验结果,对经济现象进行检验、比较和理论完善的学科。

阿尔文•罗思认为,实验经济学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对理论家讲述”,指当存在多种理论时,可通过简单的实验进行理论比较和理论评估,而当仅存在一种理论时,可以用该理论解释实验数据的条件并检验理论的效力;二是“寻求事实”,指当不存在任何理论时,可通过实验来发现某些存在的经济规律;三是“在国王耳边轻语”,指通过经济实验来获取数据和结论供决策者参考。

实验经济学反对包括新古典经济学在内的正统经济学所赖以存在的理论假设,认为这些理论假设缺乏必要的科学性,无法对现实经济做出合理的解释。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论由四个理论要素组成:一是无差异曲线,即在假定的效应函数下表述经济主体偏好无差别的曲线;二是等产量线,即在一定的生产能力下的不同产品组合线;三是厂商和行业的供给与需求曲线;四是“新古典综合”理论的希克斯—汉森模型(IS-LM模型)和菲利普斯曲线。然而,实验经济学认为,这些理论要素是建立在主观的感觉之上,并未得到经验的检验,其合理性是建立在“假定”的基础之上,无法对现实经济实施无偏差的分析。

实验经济学认为经济人假设属于“假定—推理”的理论模式,这种高度抽象而又简化的模式与现实世界相差甚远。因此,实验经济学主张以一些关于人的行为的命题来代替传统的经济人假设,作为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的出发点,同时主张将经济人实证化,将经济人定义为可犯错误的、有学习能力的行为者,以使这一经济假设更具有现实性和合理性。

最后,演化博弈论揭示了经济个体的“非理性”演化的路径与机理[5]。经济演化思想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领域,由于受到分析方法和经济现象观察能力的限制,使经济演化的研究未能取得较大的进展。凡勃伦在达尔文生物进化思想的影响下,在《经济学为什么不是一门演化的科学?》中最早提出演化经济学这一术语。凡勃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比较静态均衡分析方法提出了批评,认为理解社会制度和技术变迁的最好办法是采用进化的逻辑,

马歇尔曾指出,演化的概念比静态的概念更复杂,导致大量的基础性经济理论的研究还是以机械对比、均衡、稳定和决策选择为主;阿尔钦建议在经济分析中用自然选择的概念代替利润最大化的概念,认为适度的竞争可以作为决定各种制度形式存在的动态选择机制;纳什在其“群体行为解释”理论中认为,不需要参与者有关总体博弈结构的充分知识,也不需要参与者有进行任何复杂推理的愿望和能力,只需要参与者能够积累关于各种纯策略被采用时的相对优势的实证信息,纳什均衡仍可达到。因此,纳什的“群体行为解释”思想被认为是包含较完整的演化博弈思想的最早理论成果。

所以,演化博弈论是把博弈理论分析和动态演化过程分析结合起来的一种理论,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均衡。它的研究对象是随时间变化的某一群体,研究目的是为了理解群体演化的动态过程,并解释说明群体为何达到目前的这一稳定状态。

四、结论

经济学视角下的和谐社会理论体系很难建立在传统的经济学基础之上,必须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成果才能够实现。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与演化博弈论不仅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因此,在经济学意义上,和谐社会的实现包括两个相互承接的阶段,即个体的非理性化阶段和群体的非理性化阶段。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应该建立在互惠性的利他思想基础之上,才能与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相一致。

和谐社会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的阐释是和谐社会理论体系的重大发展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和谐社会的生成与进步,解决了和谐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基础性的理论障碍,构建了严密的、科学的、务实的和谐社会的经济学体系,合理地完成了和谐社会的人本化解释,从而使和谐社会的研究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6]。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分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6):12-19.

[2]陶一桃.关于和谐社会的经济学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2006,(3):10-14.

[3]蒲勇健.建立在行为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委托—代理模型:物质效用与动机公平的替代[J].经济学季刊,2007,(10):297-318.

[4]刘敬伟,蒲勇健.行为经济学中的公平互惠——和谐社会的经济理论基础[J].当代财经,2008,(4):31-35.

[5]蒲勇健.植入“公平博弈”的委托—代理模型——来自行为经济学的一个贡献[J].当代财经,2007,(3):5-11.

[6]田国强.和谐社会构建与现代市场体系完善[J].经济研究,2007,(3):130-141.

On the Economic Theory Founda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LU Yuan1, ZHANG Tong-jian2

(1. Department of Marxism and Leninism, Yunnan Police Officer Academy, Kunming 650223;

2. 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 Leshan Teacher College, Leshan 614004, China)

Abstract:The economic harmony is the essence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as well as a realistic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this society.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theory builds on the assumption of rational economic person, and can not provide a realistic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Modern economic theory stresses the altruism idea and the reciprocal preference is included in its research framework, which truly reflect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vides a scientific theory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Key words: harmonious society; behavior economics; Pareto state; evolution game theory

猜你喜欢

帕累托和谐社会状态
成都经济区极端降水广义帕累托分布模型研究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审判工作量何以最优:民事审判单元的“帕累托效率”——以C市基层法院为例
帕累托最优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群众文化之我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