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菜种植业的产业化经营特点研究
——以南京芦蒿业为例

2009-04-06谢美婧

长江蔬菜 2009年20期
关键词:芦蒿种植业八卦

谢美婧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系,江苏南京,210095)

野菜种植业的产业化经营特点研究
——以南京芦蒿业为例

谢美婧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系,江苏南京,210095)

以南京八卦洲芦蒿业为例,基于问卷调查及访谈数据探索出其特点:开端更易符合农民意愿、技术需求更多,更易标准化种植、统一决策,价格波动有一个“魔咒”式的规律,保持野味是未来发展重要内容,需求具有地方化特色。通过这些特点的分析,认为:野菜种植业可以作为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先锋队,对促进农业区域布局、农民增收都有较好的效果。

野菜种植业 产业化经营 特点

1 问题的提出

野菜种植业是将野菜驯化种植,并进行产业化经营的一种蔬菜行业。

我国野生蔬菜资源极为丰富,拥有1000多个可食的野菜品种,很多野菜味道鲜美且营养价值丰富。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野菜的开发和利用逐渐兴起。芦蒿就是其中一种典型的营养、药用价值兼备的野菜,其作为野生蔬菜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北、华北、华中和中南地区等均有分布,自三千年前在《诗经》、《齐民要术》上就有明文记载。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下,野菜种植业这一特殊的蔬菜业的产业化经营有何特点?这即是本文研究问题所在。本文力在以南京芦蒿业为例研究野菜种植业产业化经营的特点以明确野菜种植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地位,以期对野菜种植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我国农产品 “小农户、大市场”矛盾的有效途径,国内相关的研究成果很多。南京市八卦洲乡自1992年以来利用洲土的野生芦蒿进行人工规模栽培,农户收入不断提高。芦蒿成了农户主要的农业收入之一,芦蒿的上市丰富了市场供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挖采、利用野生蔬菜资源进行规模生产提供了典型范例。据可查文献,野菜种植业的产业化经营特点研究在我国尚属首例。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表1 访谈内容简表

考虑到本研究所涉及的对象较多,因此本文采取了访谈和问卷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试图通过对各主体的深度访谈得到第一手资料。

调查对象具体来说,以问卷形式调查了30名八卦洲芦蒿消费者;深度访谈了15名八卦洲芦蒿菜农;电话访谈了武昌、昆明、青岛、长沙、云南五地的各2户居民。除消费者为随机抽取调查外,菜农和各地居民的调查均在预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典型抽样调查,所以认为比较小的样本也是具有说服力的。

2.2 样本分析

本次调查采取访谈的形式进行,根据事先对南京市场上芦蒿流通状况的初步了解。作者事先拟定了详细的访谈提纲,访谈内容根据对象的不同有所差异,但提纲均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被访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从业年限等。第二部分除了向被访者了解清楚问题之外,其他的则根据实际调查与访谈对象做临时调整和应变。接受调查的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3 野菜种植业的特点分析

纵观南京芦蒿种植业的历程,沿着产业化发展的脉络,可以看到其许多不同于常规蔬菜产业的特点。

3.1 开端更易符合农民意愿、形成规模化

尊重农民意愿是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前提。大部分农民家庭底子薄,经济基础差,抗风险能力较差,一种新生事物要让农民接受,必须让农民预期到较高的经济效益。野菜种植业一般起源于野菜供不应求的时候,市场价格高,如果能有供给,自然预期的收益也高。20世纪90年代初期芦蒿的市场价格很高,每1 kg 30~40元或者更甚,通常只有高档宾馆才可以看到。八卦洲农民看到“蔬菜”这么高的价格自然愿意栽培销售,只是苦于没有技术使他在自己耕地上大面积生长。所以只要政府能够引进栽培技术,农民的栽培意愿是很高的,劝说成本小,并且易形成规模化。八卦洲第1年(1992年)的人工种植面积就达到了93.3 hm2,占全镇耕地面积的23.4%,次年的种植面积达到233.3 hm2,增长了150%。这是八卦洲农民当时种植芦蒿积极性很高的一个生动剪影。

从访谈的15名菜农回忆来看,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南京引进芦蒿种植技术之前,他们当中有8户原来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另7户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当有了芦蒿“家养”技术后,15户农户中有10户于1992年(技术引进头年)就开始了芦蒿的较大规模种植。

与江苏省另一常规蔬菜种植业——邳州蒜业相对来看,1985年邳州被命名为 “江苏白蒜生产基地”。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和优越的自然环境,邳州掀起大蒜种植热,种蒜致富信息在邳州传开,大蒜的规模化种植也开始起步,1989年蒜田面积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0.13万hm2增加到0.8万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0.7%;1999年接近1.3万hm2,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1.2%。即使排除苏南北地区等差异,其增长速度相对于南京芦蒿业来讲也是很慢的,这体现了常规蔬菜业和野菜种植业发展速度的一个区别。

3.2 技术需求更多,一般由政府牵头

相对来说,野菜种植从一开始就比普通蔬菜种植需要更多的技术投入,经费、人力等的投入也要比普通蔬菜多。据访谈八卦洲当地菜农,自行在耕地上进行芦蒿的种植,成活率很低,必须依靠相关栽培技术精耕细作才能获得高的产量。像这种还没有“见影”就必须研发的或其他公共基础技术一般需要由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牵头研发。八卦洲镇开始种植芦蒿时,农民缺技术,又无现成的种植技术资料可查,在市、区蔬菜局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区、镇三级技术员通力合作,积极探索、研究芦蒿的栽培技术,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999年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在芦蒿设施技术方面取得了两个方面的突破:①根据芦蒿可多茬收割的特点,结合农民的经验,发明了“翻棚”技术。不但提高了大棚的利用率,而且降低了成本,增加了芦蒿的经济效益。②应用生物技术降低芦蒿嫩茎木质化程度,既提高了芦蒿的品质,又提早了上市期。2002年又选育出了可在夏秋上市的新品种——伏秋白茎芦蒿。种植该品种不仅效益高,而且丰富了夏秋蔬菜淡季市民的“菜篮子”。对平衡冬春芦蒿上市高峰也有着积极的调节作用。为了尽快解决芦蒿贮藏保鲜的难题,以满足长途运输的需要,在市科技局和农林局的支持下,2000年和2004年先后两次邀请以色列蔬菜贮藏保鲜专家来实地考察指导,并把样品带到以色列进行贮藏保鲜试验。正是有了政府和相关组织的技术支持作为后盾,八卦洲芦蒿业才能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

3.3 更易于标准化种植、进行统一决策

正如上段分析所说,八卦洲芦蒿一开始就是由政府推进进行栽培的,而且一直统一的提供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这样就给八卦洲芦蒿标准化种植、政府统一决策提供了一个自然的契机。标准化种植的内容一般包括统一供种、适期播种、栽培规格、地膜覆盖等。

另外,野菜在市场上从无到有或从少到多,营销、宣传是关键。八卦洲芦蒿相关合作组织还会对芦蒿进行统一包装,多次举办芦蒿节宣传芦蒿,培训经纪人,引进外商等一系列统一决策事宜。以流通代产业、加强贸工农一体化,促进产业发展。

统一决策是产业化经营重要内容之一,标准化、规模化的行动才能更好地得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将“小农户”凝聚起来,克服其与“大市场”的矛盾。

3.4 价格波动特点

纵观1992年以来芦蒿的价格,可以发现一些不同于普通蔬菜的规律:大致经历高价、价格波动大、长期均衡价三个阶段(注:这里所分析的芦蒿价格排除南京市场上流通的野生芦蒿)。可以概括为这样一个“周期律”:特色品种试种后,入市价扬,尝到甜头后农民一哄而上,不多久货涌,价跌,又损失惨重。特色种植业必须打破这个“魔咒”,才能树立起规模农业、品牌农业,进而致富农民。

①高价阶段 芦蒿是八卦洲自古以来就有生长的野菜,南京人也素有采食芦蒿的习惯。20世纪90年代初期采用设施种植芦蒿后,市场上芦蒿的价格非常高,据当地农民的访谈结果得知:“市场上的芦蒿价格比肉贵,有时候达到100元/kg以上。”通常只有高档宾馆才能看到。

②价格波动大阶段 价格波动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销路窄,跟不上急剧增加的供给,造成价格大跌;没有实现均衡供应,在空档期出现价格偏高甚至很高的情况。

到了1998年,芦蒿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正常供给时,人工种植的芦蒿是3~4元/kg。由于种植芦蒿给菜农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农民“一哄而起”的现象逐渐呈现,种植面积从1992年的93.3 hm2增加到2003年的2333 hm2,扩大了25倍。但当时八卦洲芦蒿销售机制并没有跟上供给急增的步伐,以至于价格大跌。2002年春节前夕,芦蒿涌市,价格已经跌到0.2元/kg,许多农民甚至将到了丰收季节的芦蒿放任在土里而不采摘。

南京地产芦蒿的上市期一般为12月至翌年4月。在其空档期,在南京市场上的芦蒿大部分是从昆明运销的白蒿,这种芦蒿野味比不上南京地产蒿,但是其价格一般较高,有时候甚至会卖出10~15元/kg的高价。直到2004年南京开始种植从昆明引种、本地驯化的白蒿,实现了芦蒿的四季均衡上市,也成功地利用低成本等优势占领了本地市场,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善。

③长期均衡价格 上述都可看成是一种短期均衡状态,经过政府引导、合作组织协助等对芦蒿业各方面的调整,八卦洲芦蒿供需已经到了一种长期均衡的稳定状态。八卦洲芦蒿的种植面积从2003年以来基本稳定在2333 hm2或稍有扩大,由于耕地面积资源的稀缺性,种植面积增长的余地也有限,从而供给也达到了基本的稳定。另外一方面,八卦洲改变过去无序扩种、自产自销的状态,大力培植芦蒿新品种,错开栽种档期,实现芦蒿的四季均衡上市。2005年起,该洲大力培养农民经纪人队伍,组织芦蒿“运出去”,经纪人销售50万kg芦蒿奖励1000~2000元,销售100万kg的,奖励5000元,农民经纪人很快发展到1300多人,2004年芦蒿经纪人赚了80多万元。经纪人各展所能,火车拖,卡车运,直销、直供、配送等营销方式多管齐下,将八卦洲芦蒿销往上海、合肥、杭州、蚌埠、长沙等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有些精深加工产品甚至还远销日本、韩国等地。

上述以时间为顺序概括了野菜种植业价格的一个规律,其中,能否走出高低价波动的“怪圈”还取决于产业主体能否对产业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种与市场的长期均衡状态。

3.5 需求地方化

据电话访谈,芦蒿在南京、武汉、昆明等地的评价比较高,是大家喜爱的精致的家常菜。但是在有些城市消费是少量的,如长沙、北京、青岛等地均认为芦蒿只是偶尔吃的“野菜”,并且对芦蒿也没有表现出喜爱的程度,有些人甚至从来不吃芦蒿,不能适应这种味道。这说明芦蒿在这些地方是基本没有市场的,芦蒿的需求有地方化的特征。芦蒿作为野生蔬菜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北、华北、华中和中南地区等均有分布,但是东北、华北、华中部分地方等并没有芦蒿的销售,这也说明了在有些地方芦蒿仅仅是一种“野草”。

3.6 保持野味

野菜吸引人的是“野味”。据在南京市场上的调查,消费者们评价当前芦蒿的野味不够的比率达65%,这从野生芦蒿和家生芦蒿的价格差别也可以看出:在调查期间,野生芦蒿的价格是家生芦蒿价格的4~5倍,从此价格信号可以看出消费者对野生芦蒿更为偏好。保持野味是以后八卦洲芦蒿业发展着力的一个方面。

4 结论

4.1 野菜种植业有许多不同于普通蔬菜业的特点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知道野菜种植业由于其对象的特殊性而带来了整个产业发展的一些特点。起源于野菜,其产业化之初应是“物以稀为贵的”;野菜驯化,跟把原有蔬菜扩大规模需要的投入是不一样的,自然最后的回报也有差别;纵观历史,野菜种植业的价格有着特殊的规律,是野菜种植业要发展好必须跨越的一个障碍;野菜一般具有地方化的特色;野菜的野味是闪光的地方,也是因设施栽培容易失去的内容。这一切都是不同于常规蔬菜产业的地方。

4.2 野菜种植业可能更容易产业化经营,成为农业产业化先锋

野菜种植业在农民意愿、规模化、统一决策等方面相对更符合产业化经营特点和要求,从而更容易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成为农业产业化的先锋队。这个先锋队的发展可以为其他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参考借鉴。在我国的国情体制下,政府、组织、农户如何协调?农产品种植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如何作用?这些问题我们可能都能在野菜种植业这个先锋队身上找到一些答案。

4.3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

发展野菜种植业,是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民增收的好项目。八卦洲芦蒿的专业化生产,促进了区域性布局,规模化的种植带动了精深加工业、芦蒿流通销售业等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调查表明,2008年芦蒿种植面积扩至0.23万

hm2,价格稳定在2.5~3元/500 g,667 m2纯收入4000~5000元,占农民年收入的60%,被列为江苏省“高效规模化农业”典型之一。从2007年前看,近10多a来,芦蒿平均每年为当地农民增收1000万元,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金银菜”。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ial Management of Wild Vegetable Planting -taking Artemisia selengensis Industry in Baguazhou of Nanjing for Example

XIE Meijing

Taking Artemisia selengensis industry in Baguazhou in Nanjing for example,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data to explore its features:the beginning is more easier for farmers,the technology needs more,standardization of planting more unified decision-making,price volatility has a law of"curse",the maintain of the veniso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futur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mand for local.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se features,we believe that:vegetable farming can be used a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restructuring in the vanguard, the promotion of regional,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e,income of farmers have good results.It also has some reference value to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of vegetable planting.

Wild vegetable farming;Industrial management;Characteristics

10.3865/j.issn.1001-3547.2009.20.0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0373021/G0306)

谢美婧(1986-),女,硕士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电话:13851636492。E-mail:2008106053@njau.edu.cn

2009-06-25

猜你喜欢

芦蒿种植业八卦
“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有了路线图
芦蒿四吃
伏羲创八卦
芦蒿种植管理四大要点
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天下美食话芦蒿
世相八卦
世相八卦
文学的芦蒿与吃的芦蒿
钻研种植业 带头奔小康童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