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一代“天骄”

2009-03-31谭永杰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天骄师生校园

谭永杰

编者按:深圳市天骄小学经过6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和科技校园,作为一所在新课标环境下伴随着课程改革而诞生、成长的数字化新型学校,必然有许多经验可供各级各类学校参考。为此,我刊对天骄小学的李光伟校长进行了专访。

记者:天骄小学作为一所在新课标环境下伴随着课程改革而诞生、成长的数字化新型学校,在办学中有哪些经验可与其他学校交流?

李校长:我校6年来的发展与变化是巨大的。6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归功于以宝安区区政府和宝安区教育局为主的各级行政部门的鼎力支持,更归功于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团结协作、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

我校是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于2002年创办的区直属学校。建校之初,我校就结合当代教育教学的发展态势,高起点、严要求,制定出了创建“绿色校园、人文校园、科技校园”的办学目标。

让广大师生的思想先“绿”起来,是我校在创建绿色校园过程中的重要举措。通过修建学校“环保文化墙”、出版“专题校报”、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专题活动”等途径,让“绿色思想”根植于每位师生的心田,并辐射到每位师生的家庭及社区,极大地提升了我校广大师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在“人文校园”和“科技校园”的创建中,我校特别重视学校管理机制的优化,推出了极具时代特色和学校特点的“扁平管理”新体系。此体系有效精简了学校管理的中间环节,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管理的实际效果。在“扁平管理”体系下,我校教师工作方式更灵活、热情更高涨、实效更突出。

在“人文校园”的创建中,我校大力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校园风气。特别是对“特困生”、“单亲家庭子女”、“代课教师”等弱势群体的无私关爱,有效提升了学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了“天骄是我家,发展你我他”的良好校园氛围。目前,我校在每位教师的生日当天,为教师定做精美生日蛋糕并送上生日祝福的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在“科技校园”的创建中,我校以“学生科技社”为主要阵地,以“三小作品”展示为重要手段,不断培养学生“创造、发明和制作”的能力,取得了显著实效。在“三园”特色办学目标的基础上,我校又提出了“体艺双馨园”办学新目标。“四园”特色的办学目标相互补充、相互映衬,为我校未来的发展,展现了更为广阔的美好前景。

另外,我校数字化校园的独特优势,对创建“四园”特色学校起到了重要作用。工作中,我校借助校园网站、家校互动网络平台,开辟各种“专栏”,如“班级博客群”、“校园新闻”、“知识天地”等。特别是网络“师生考勤记录”功能,使学校管理更规范、效益更突出。

记者:据说学生家长连续两年对学校的满意率达98%。这个数字的背后是社会以及家长对学校的巨大肯定。学校通过建立什么样的机制和措施得到了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好评和肯定?

李校长:98%这个数字,与其说是社会以及家长对学校的好评和肯定,还不如说是社会和家长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鼓励和鞭策。因为,在这条关系到民族兴衰的教育道路上,我校的教育教学事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有太多的不足需要我们去弥补,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为确保“建立在家校互动基础上”的德育新格局的有效性,需要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互信机制与措施。互动需要互信,没有互信就谈不上互动,更谈不上互动的实效。所谓互信机制,其实就是家庭和社会对学校、对教师、对教育的一种高度认可与信任。

为有效建立“家校互动”德育新格局的互信机制,我校以“一切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宗旨,号召全体教职员工“想学生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做到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用自己最大的爱心去关爱和呵护每个学生。另外,我校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家校互动”活动,如跳绳进社区、表彰进社区、表演进社区、送教进家庭、百师进千家等活动,都有效提升了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信度。同时,我校家长学校的规范运作,也是促进我校互信机制形成的有效途径。我校家长学校在各级各类专家的精心指导下,集教育、沟通等多项功能于一身,在向广大家长传递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同时,完成学校、教师与家长、社会的沟通,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记者:学校在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不断促进第二课堂与日趋成熟的国学教育体系相结合方面做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李校长:艺术教育是我校创建“体艺双馨”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从创办初期,在我区教育局郑映通局长提出的“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办学思想指引下,就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多种艺术的感染与熏陶。尤其是在宝安区推进的“戏曲进校园”活动中,我校率先成为宝安区京剧进校园试点学校,积极组建了校内“少儿京剧队”。

几年中,经过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也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下,我校少儿京剧队取得了显著成绩。钟琳和范子缇两位学生就是我校少儿京剧队的杰出代表。她们多次在各级各类的京剧比赛中有突出表现,在2007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京剧票友大赛”中,通过激烈角逐获得全国京剧票友大赛二等奖的好成绩,得到了我区各级领导的亲切接见,为我校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成为我校艺术教育的延续和拓展。为把艺术教育工作做大、做强,我校努力发挥本校教师的专业优势,结合广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了书法、钢琴、手风琴、合唱、舞蹈、二胡、管乐、象棋、跳绳等多达200多个的兴趣活动小组。如今,“人人学会一种乐器”已经成为我校的新时尚。

加强国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历史必然。在席卷整个教育系统的国学教育研究热潮中,为做到把第二课堂与国学教育有机结合,我校积极推出了能进一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师生成长六个一”工程。该工程着眼于师生共同发展的远景,通过有效量化师生多种素养的各项指标,辩证处理师生在提升素养过程中“方法与结果”、“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关系,有效提升了我校广大师生的综合素养和审美水平。

积极开发《京剧与国学》、《射箭与国学》、《国学与书法》、《国学与跳绳》、《国学与习作》等系列校本教材,是我校实现第二课堂与国学教育相结合的重要做法。该系列校本教材,通过寻找“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文化”、“技能与态度”等方面的衔接点,增强了教材的实用性和收藏性,有效促进了我校国学教育和艺术教育开展的实效。

国学教育工作与艺术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有效结合,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并极大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我校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仅2008年来,就荣获国家级一等奖37人次、二等奖44人次、三等奖86人次;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奖项共438人次。特别是2008年10月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活动)决赛中,我校参赛师生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取得了1个特等奖,9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的好成绩。在2009年宝安区教育系统元旦文艺汇演比赛中,我校情景舞蹈《生死不离》荣获一等奖、最佳编导奖,我校也获得优秀组织奖的殊荣,谱写了我校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新篇章。

记者:天骄小学在自身发展中,始终把信息技术教育放在学校教育教学最重要的位置。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高效整合,确保课程改革中学校办学质量的稳步上升,现已形成学校最大的办学特色。学校是如何把这种特色教育同打造示范性现代化学校这一办学目标融为一体的?

李校长:多媒体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是现代社会和人类发展的重要产物。信息技术教育的诞生,是教育在特定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它极大地充实了现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内涵,同时也对现代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跻身教育领域,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重要标志。始终把信息技术教育放在学校教育教学最重要的位置,不仅是时代进步的需要,也是我校学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就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与教学各方面的广泛应用。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已经成为我校打造示范性现代化学校的重要途径。工作中,我校借助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构建信息化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学科能力和信息素养,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我校还出台了“整合”课积分制度,通过《课件积分制》、《电子教案备课制》等制度要求,拟订每周、每月、每学期中每学科的“整合”教学计划,鼓励教师积极行动,努力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例如,制度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整合展示课,撰写一篇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论文。借助这些制度,极大地鼓励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应用信息技术的热情。目前,电子备课、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已成为我校对教师最起码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中,我校运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通过视频、音乐、动画等途径,有效实现了课堂教学从“书本”到“生活”,从“抽象”到“具体”,从“想象思维”到“形象思维”,从“理论”到“实际”的转移,确保了我校在课程改革中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为突出办学的“现代性”,我校紧密把握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脉搏,牢牢抓住当代教育发展最前沿的动态,尽可能把现代人类社会最新的发展成果运用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中来。

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成功运用,是我校为实现特色教育同打造“示范性现代化学校”这一办学目标融为一体的有效做法。尤其是我校已经实施多年的“无纸化办公”系统,通过系统中的“新闻中心”、“通知公告”、“校务公开”、“学生乐园”、“德育窗口”、“教学中心”等校园网专栏,不仅有效提升了我校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效率,促进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还有效实现了“学校管理”与“教学研究”的有机融合,为我校打造“示范性现代化学校”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记者:2007年学校被评为“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学校”,您被评为“NOC创新管理校长”,这标志着天骄小学已经实现由宝安区第一所小学“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向全国“创新应用示范性学校”的飞跃。参加这样的活动和获得的荣誉,给学校带来的直接影响和推动有哪些?

李校长:努力发挥数字化校园的优势,是我校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基本方针和重要策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学校”和“NOC创新管理校长”等荣誉的取得,是我校全体行政人员和广大教职员工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领域,集体智慧和共同努力的结果。从“宝安区第一所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到“全国创新应用示范性学校”,我校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领域不断探索、不断借鉴、不断总结,获得了大量理论与实践的成果。

通过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我校广大师生走进“NOC”,走进信息技术的热情得到空前的提升,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意义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与此同时,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得到了极大转变,学生学习生活的视野得到极大的开拓,学校整体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特别是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中,“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开设,极大拓宽了我校在课程改革进程中教学研究领域的视野和思路。“网络教研团队”集“教学设计”、“资源整合”、“课件制作”、“教学评论”、“教学反思”于一体,充分体现出当代素质教育形势下,教师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智慧的重要性。在网络环境里,“网络教研团队”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教学智慧有机结合,确保了我校广大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实效值。

记者:我们看到天骄小学在第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到:要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和学校特点的“天骄运动新格局”,请您谈谈要实现这个新格局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对学校今后的发展,您有什么展望?

李校长: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和学校特点的“天骄运动新格局”,是我校第二个五年规划的重点内容,也是我校“体艺双馨”校园办学目标的核心组成部分。

对学校而言,教育教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实就是“教师”与“学生”、“社区”与“家庭”的共同发展,归根结底就是“人”的发展。我们无法离开“人”的因素空谈学校发展。同样,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发展格局中,只有“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才是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科学发展。偏离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健全的,也是不科学的。当前,我们追求的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科学发展,就应该是建立以“人”为基本因素,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位的科学发展。

健康的体魄,是师生共同发展过程中最直接、最根本、最首要的发展因素。我校要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和学校特点的“天骄运动新格局”的最重要因素,也是“人”的因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用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完备的“天骄运动新格局”锻造我校广大师生强健的体魄和积极乐观的思想,进一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事业的持续发展。

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我校将进一步充分发挥我校数字化校园的独特优势,做到以“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为重要平台,努力消除“时间”和“空间”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制约,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各学科之间整合的力度,不断激发我校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以及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学校管理科学,教育教学务实,文化底蕴深厚,人际氛围和谐,集“信息化”和“现代化”于一体,在全区、全市乃至全省都有着广泛影响的优质化学校而努力。

猜你喜欢

天骄师生校园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中国女摄影家聚焦一代天骄查干苏鲁克大典采风活动花絮及作品选登(下)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天骄航空接收首架ARJ21飞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云穿衣小报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