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宗鼐 踏遍青山人未老

2009-03-30

中华儿女 2009年3期
关键词:常务副祖国

海 珍

选题于今

赵宗鼐毕业于清华,从一介书生起始,投身革命六十余年,官至国家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等要职。这位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和国家的老人,从容淡定,在晚年依然无私奉献着自己的余热。

冬日的阳光斜斜地撒进客厅,披在赵宗鼐的肩上,他悠然地坐在沙发上,微昂着头,谦和地笑。第一次见面,你很难想象眼前的这位老人已经年逾八十。

参加革命六十余年,赵宗鼐从一个清华毕业生起始,一步一个脚步,官至国家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等职,可谓功成名就。几十年的奋斗岁月,若用文字来概括或许只是短短几行,而岁月的投影,之于当事人而言,并非只是一个个带着体温的回忆胶片,更多的是自己对人生温度的感知,如此坚实,如此厚重。

赵宗鼐从不将自己的年龄记在心上。他的心里,还盛装着很多好奇与热情,他的脚步,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但是;还有那么多未曾走过的热土召唤着他,他从未想过休息。“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的《清平乐》应当是赵宗鼐生活的最好写照。

峥嵘岁月从容过

四十年代的清华校园,有着火一般的奔放,这并非如同当下对青春岁月肆意的享受,它蕴涵着难以言说的深重苦难。彼时,日本铁骑横行的脚步刚刚远去,内战的隆隆炮火滚滚狼烟又随之袭来。热血青年心中潜藏着对国家,对民族深重担忧的暗流,而这股洪流一旦选定了出口,便又会迸发出如火一般的热情。赵宗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入了中国民主青年同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年,是中国解放的前一年,1948年。彼时,赵宗鼐是一个刚及弱冠的热血青年。

自青年时代就选定自己人生方向的人是幸运的。它不会出现左顾右盼的彷徨,也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改变方向。因为所学的是石油专业,毕业之后的赵宗鼐主动请缨要求去艰苦的西部油田建设新中国。这一扎根石油,便成了赵宗鼐一生的事业。

“我们一行几个人,坐了火车,坐汽车,走走停停,终于在十几天后到达目的地,”沐浴在阳光下的赵宗鼐回忆起年轻时候的峥嵘岁月,依然心潮澎湃,“我们坐的那车是拉石头的车,坐在里面颠簸的厉害,但是那时候,心里是高兴的,总有一股昂扬的劲头。”他的眼前彷佛浮现出自己五十年前刚刚去油田的情景。那时,西部、沙漠、石油、一切的一切对年轻的赵宗鼐而言,都具有不可言说的魅力。

年轻人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新鲜的,而赵宗鼐又生活在一个刚刚解放的新中国,工作的热情可想而知。然而,历史的画卷并非都是色彩斑斓,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风潮从北京刮起,一路狂风肆虐,横行至西部边陲的油田。拥有大学生头衔的赵宗鼐不可避免地被戴了老九的帽子。

十年疯狂的岁月,凝聚起来便是三千多个日日夜夜,每一个经历过的人都有着刻骨的感受。当面对那段岁月时,如今的赵宗鼐选择了淡定:“过去的,都过去了,虽然受过苦,受过折腾,但和一些老同志没法比,如今再说也没啥价值。”他挥挥手,似乎要挥走那片回忆,“阴霾总会过去,那时我就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从来也没有绝望过。”

那段常常被人定格在回忆里无法抹去的控诉,就这样淡淡消解在一片豁达的笑声中,或许,正是藉着这份乐观、豁达,赵宗鼐能够一路昂然前行,在革命的道路上愈走愈远。自从到油田始;他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人事工作员、化验室主任:工程师,党委副书记,玉门石油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局长、总工程师等职,没有空投跳跃,没有惊天动地,有的只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前行。

生长在北京的赵宗鼐原本做好了一辈子献身西部的打算,随着形势的发展,在国家全面恢复生产之际,他先在渤海石油工作一段时间,又被组织调回到北京,担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经理一职。

容易满足的人会躺在现有的功劳簿上开始享受,毕竟,现有的一切已经看上去不错,但是当时已年过五十的赵宗鼐,明白十年浩劫已经浪费掉太多的时间,调回北京后,又开始了争分夺秒的工作。那时的赵宗鼐,应该是厚积薄发的阶段吧。自石油总公司副总经理后,一路官至国家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身居要职的人往往会对曾经取得的成就缄口不言,赵宗鼐也不例外,问及人生顶峰时的成绩,他用极为平常的语调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工作而已,没有什么好说的。”谦逊平和中看不出一点岁月的风浪。平静的海面下总有巨浪滔天,只是其中的风景已然过去。在赵宗鼐的生活概念中,这些不是用来分享的。

踏遍青山不老情

赵宗鼐几十年如一日,在工作中勤于学习,业余时间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离休之后还坚持学习,因而他无论政治理论、专业知识还是谈古论今,几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堪称终身学习的典范。

离休后的日子,恰是赵宗鼐生活曝光度最高的时候,老人家戴着眼镜,温文儒雅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各大论坛,各个县域基层中。“我就是想趁我还能走得动的时候,多走一走,多看一看,祖国的风光太美了,到处吸引着我,我真想走遍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赵宗鼐唏嘘着:“年轻的时候忙于工作,出去走走的愿望只能留在以后,还好,现在,我还能动。”他豪爽地笑:“最重要的,我有一颗好奇的心,它总是想去未曾到过的地方去感受。”在赵宗鼐的生命字典里,似乎永远保持着一颗永不消解的好奇心与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也正是由于此,让赵宗鼐老先生显得如此年轻。

在赵宗鼐的影集中,绝大部分照片都是他在外地考察的留影,有去帕米尔高原的,有去西沙群岛的,有在历史悠久的县城感受人文景观的,也有在经济开发区视察现代工业文明的。不论背景如何变幻,出现在镜头里的赵宗鼐永远一副休闲打扮,精神矍铄地微笑着。“有一次,我去青藏高原,陪同的人都建议我不要再往上走,怕有危险。可是我真的很想去看一看,再说,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信心。在我的坚持下,不仅到过海拔4767米高的昆仑山口,还到过西藏一些海拔更高的地方。”说到这里,赵宗鼐开心地笑了:“我总想去未到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每一处风景都有它的韵味与魅力,只有亲临其境,才能感受到它独有的魅力。”

赵宗鼐一生热爱中国文化,毛笔书法更是÷生相伴。他对书法艺术非常迷恋,始终把书法作为品德修养和性情陶冶的必修课,一有时间就临摹研习,陶醉其中;离休后,除去读书看报考察,闲时常常反复揣摩历代书法名家碑帖,到老年大学旁听书法课,一有空闲就伏案临摹书写。天长日久,滴水穿石,练成了自成一体的书法风格,风格大气豪放中兼具飘逸细腻。在他的家中,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砚台,有朋友相赠,也有自己喜好收集的。在他家,如同置身在古色古香的中国文化中。

如果以为离休的赵宗鼐是一位只为行走在山水中怡情,在书法中怡性的闲适老人,那就错了。离休的赵宗鼐,虽然身无工作之累,但关心祖国建设的热忱从未消褪。心细的人会发现,赵宗鼐的身影除去在山水中跋涉,在砚台前挥毫,还会出现在一些论坛会议中,他会参与“新东北时代”论坛,提出自己对东北发展的建议。他会为预防艾滋病疾呼,他也为人文奥运提出自己的见解。作为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顾问,赵宗鼐心系科学发展观基础研究工作和青年干部选拔工作,常年关注并指导“在读研究生假期政府挂职活动”。这位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和国家的老人,在晚年,依然奉献着自己的余热。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在赵宗鼐的生活中,青山不仅仅是他脚下走过的山山水水,更是他一生为之奋斗,心系的祖国。他永不消解的好奇心,是对祖国风光的眷恋,更是对国家永远不能释放完的爱。

猜你喜欢

常务副祖国
祖国祖国我爱您
这就是我的祖国
亲爱的祖国
意聊
对祖国唱出爱
读者建议
赤水市开展2014年度关工委干部培训
我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