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我国自行车产业创新升级

2009-03-30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8期
关键词:集群天津企业

李 飞

提要虽然我国是世界上自行车生产大国,但是自行车产业自身存在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新,全面推动我国自行车产业升级。

关键词:自行车产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F4文献标识码:A

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地球政策研究所”2008年5月12日发表报告说,自1970年以来,全球自行车年产量已翻了近两番,2007年达到1.3亿辆。其中,我国2007年自行车产量为8,713.1万辆,同比增长2.5%,出口量达到5,922.6万辆,同比增长5.7%,生产量和出口量在国际自行车行业中都占有重要的比重。虽然我国是世界公认的“自行车生产大国”,却不能称得上是“自行车生产强国”。

一、我国自行车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品质不高,出口自行车多为中低档。由于长期处于微利竞争状态,企业可用于研发的资金较少,导致行业以生产中低档产品为主,整体研发水平与国外竞争对手有所差距。用于竞技运动的高档产品仍为欧洲、美国和中国台湾的大品牌所垄断。2007年内地共出口自行车整车5,923万辆,价值21.6亿美元,平均单价36.6美元。据中国台湾自行车输出业同业公会公布的数据,2007年中国台湾出口自行车整车475万辆,价值10.5亿美元,平均单价221.1美元。也就是说,中国台湾每出口1辆自行车的价值就相当于内地出口6辆自行车的价值。因此,对于中国的自行车企业来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整车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偏小。我国自行车行业的集中度不高,主要表现在生产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占全行业的比重不高,年产量在百万辆以上的企业数量仅占企业总数的2%左右。以天津为例,天津近500家自行车整车生产企业,其中年产量在百万辆以上的,2006年只有9家(富士达、科林、金轮、奉美、飞鸽等),企业整体规模的偏小严重影响了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以及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培育国内外驰名品牌的能力,影响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科研资金投入比例低下。目前,中国自行车生产企业众多,但是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自己的科研开发中心,生产的自行车都是款式比较陈旧的,没有多少科技含量。而且由于当前我国多数中小规模的企业在出口时大打价格战,企业利润微薄,科研部分的投入甚少,从而对企业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

(四)出口时常遇到反倾销问题,多以失败告终。我国生产的自行车60%以上用于出口,出口市场相对集中于美国、日本和欧盟,因此对外依赖度过高,容易发生国际贸易纠纷。“入世”之前,我们曾遭遇美国反倾销(1995年,我方胜诉)、欧共体反倾销(1999年,反倾销税36.5%)、墨西哥反倾销、印度尼西亚反倾销等贸易壁垒;“入世”之后,我们经历了日本保障措施调查和“特定产品”申请风波(2001年,经行业协会间协商解决,日本不采取措施)、马来西亚反倾销调查(2002年,终裁中除对积极应诉的一家企业征收11.83%的反倾销税,其他企业征收186.09%的反倾销税)、欧盟反倾销日落复审(2005年,反倾销税提高到48.5%,9个税号零部件需执行反规避手续)和加拿大贸易保障措施调查(2005年,我方积极应诉,最终不采取措施)。

(五)行业所面临的一些新挑战。比如,人民币升值对自行车产业的压力、出口退税下调对自行车产业的压力、原材料普遍涨价、市场上低价位无序竞争、劳动力成本上升对自行车产业的压力差等。

二、我国自行车产业的特性

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首先要对自行车产业的特性认识清楚。

(一)主要用途差异化。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越南等,自行车仍是普通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不过,在欧美各国休闲运动风气普遍盛行,自行车已逐渐发展成健康运动、休闲等多重用途的运输工具或运动健身器材。在日本、中国台湾,自行车则多作为学生、妇女短程旅途之用。因此可见,自行车因地域性、民族性及经济发展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使用方法,即不同的消费偏好,使各国消费者对于自行车产品的主要用途呈现差异化的现象,认识到自行车用途的差异性有助于我国自行车的出口创汇。

(二)精密装配的综合型工业。每一辆自行车由两千余个主、次要零件组装而成。自行车工业范围覆盖金属、橡胶、合金、化学等产业,因此自行车工业的技术发展与市场供需皆能带动相关基础工业及周边工业的发展。

(三)从传统制造业逐渐升级为高科技产业。由于各国消费者对自行车的用途与偏好不同,因此,目前自行车的设计采取兼具交通、运动和休闲等多用途功能。同时为了适应自行车的多用途与多样化,主要零配件的材质已逐渐由传统的铁质转变成铝合金、碳纤维、镁合金等,以符合坚固、耐用、安全及质轻等需求。

三、如何促进自行车产业发展

从以上对自行车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自行车产业的特性来看,自行车产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高级化的过程,正是因为我国自行车产业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成分不够,导致我国自行车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当然,创新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以下就技术创新、品牌创新、组织创新等方面为主来谈如何促进自行车产业的发展。

(一)技术创新。自行车是大众普遍使用的代步和健身工具,只有选用轻质材料显著降低重量,才能提高自行车的品质,提高性能,满足人们对自行车产品的多样需求,因此新型材料的开发对自行车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近十多年来,钛合金和铝合金车架得到广泛使用。目前,19英寸优质山地自行车架的典型重量:用普通钢输水管制作的车架质量大于3lkg;用优质铬-钼钢管制作的变化壁厚的车架为1.8lkg~2.2kg;铝合金车架为1.6kg~2.1lkg;钛合金为1.45kg~1.6kg。而镁合金车架质量只有钛制车架的40%,比铝还轻1/3,从而使其成为生产车架的理想材料。因此,近年来,对于镁合金的开发和应用成为自行车产业关注的焦点之一。

虽然现在我国有部分自行车厂商开始批量生产镁合金自行车,但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规模的自行车生产商限于技术、资金等条件,仍然从事着传统自行车的生产,对于自行车产业的整体提升起到了阻碍的作用。然而,由于新型材料自身的绝对优势,决定其未来在自行车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以天津为例,为了积极推进天津自行车产业的自主创新,在天津自行车协会的组织下,主要自行车生产企业共同组建了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起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核心、以大型专家库、3家检测机构和8所高校产学研实践基地为主要阵容的技术研发平台,有效地解决企业研发难题、推进天津镁合金自行车产业化开发步伐,并引领自行车的产品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加速将产品结构由过去单一代步型的产品为主,加速向多功能、多品种、高附加值转化。

(二)组织创新。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天津、河北三足鼎立的自行车产业大格局,形成了三大自行车生产企业聚集地。企业集群成为作为一种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对于促进我国自行车企业发展及竞争优势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企业集群具有以下优势:

1、企业集群能使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企业集群发展实现了信息、公共资源以及服务机构等资源共享,群内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群内各方的资源、品牌、资金、信息等要素进行优势互补,形成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获得了经济利益最大化。

2、有利于中小企业整体效益提高和创新能力增强。由于我国自行车行业中大部分都是中小规模的企业,它们个体的创新能力较差。企业集群的最大优势在于使它们在及时获得信息、技术及所要的制度、协调相关企业和促进企业竞争能力与营销网络改善等方面运作起来更加有效,并通过外部规模经济克服内部规模经济的弱点。

3、有利于吸引专业人才,从而为集群创新提供人力资本。由于企业集群快速成长与壮大所带来的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因而其对于专业化人才的吸纳能力和吸引力都远远大于分散企业,从而进一步为集群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和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本,形成企业集群发展的良性循环。

以天津为例,天津自行车产业的发展就是在打破原单一国有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组织创新,最终走向专业化分工和弹性生产的集群生产道路的。通过不间断的努力和各级政府的扶持,天津相继开发和建设了大港、武清、王庆坨、西青、津南等9个自行车产业园区。进一步改善了产业环境,提高了企业集群的层次和水平,使天津自行车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大增强。

(三)品牌创新。一个企业只有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才能使产品的形象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利润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才会获得长足发展。目前,中国自行车业的弊病在于过于依赖进口商,境外销售渠道几乎掌握在外国人手中,由于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创立自己的海外品牌,中国企业只是通过OEM等形式赚取低微的利润,平均利润不足10%。因此,以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建立自主品牌则是中国自行车企业的当务之急。

我国自行车品牌众多,但是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国产品牌却少之又少。在天津众多自行车品牌中,入选中国名牌的天津产品也只有“飞鸽”、“富士达”等少数几个品牌。天津自行车产业已经制定并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在培育知名品牌上下功夫,使天津自行车的品牌尽快成长壮大,实现不仅产量最大、出口量持续增长,而且品牌实力逐步增强,真正打开自主品牌竞争国际市场的新局面。天津著名自行车品牌“健牌”于2005年在北美地区申请注册了STRONG自主品牌,并以这个自主品牌在加拿大当地最大的连锁零售CanadianTire销售,成为天津第一个在国外市场注册自主品牌并销售的企业。

我国的自行车产业应当在搭建自主创新平台的基础上走品牌之路。只有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在出口时才会有更多的话语权,也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推动企业长足发展。

展望未来,我国自行车产业的发展要着眼于各种形式的创新,在保持现有产量、出口量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自主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扩大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出口,推动自行车产业的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当全力支持企业的创新活动,给予必要的配套政策,全力推进我国自行车产业创新的进程。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晓丰.中国自行车行业入世五年回顾及展望.《WTO经济导刊》,2006.12.

[2]谢思全.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理论与现代化》,2003.6.

[3]宁兴龙.镁合金在自行车上的应用.《稀有金属快报》,2003.9.

[4]刘刚,周立群.传统制造业的再造与提升.《企业改革与管理》,2003.6.

[5]罗明,陈棣,王越子.企业集群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探讨.《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

[6]岳占仁.自行车产业的“台湾路线”.《IT经理世界》,2005.4.

猜你喜欢

集群天津企业
如果天津有“画”说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天津卷
《天津之眼》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