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国的重生

2009-03-29

军事文摘 2009年8期
关键词:俄联邦叶利钦学说

海 陆

编者按:苏联的解体使俄罗斯开始了艰难的军队重建与改革之路。从叶利钦到梅德韦杰夫,十余年的碰撞与争斗终于为俄罗斯重新崛起打开了崭新的局面。而这一路的曲折,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国在前进中难以回避的重生之痛。

军队的重要性在沙皇俄国和苏联时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继承了苏联270万军队的俄罗斯同样把军队的重要性上升到了关乎俄命运的巅峰高度。然而,俄罗斯在恶劣的内外形势中对军事战略的判定却让俄军事改革走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弯路,加之经济实力的不济与军事改革的矛盾、领导体制的尖锐冲突,令俄军事改革极其困难与复杂,直到21世纪初才真正地走上了一条清晰明朗的道路。

叶利钦的怒吼

1992年4月4日,叶利钦签署了关于《组建俄联邦国防部和陆海军的国家委员会》的总统令,俄军组建工作正式启动。在组建国防部的过程中,关于建立何种军事指挥体制的问题,俄官方研究了两种方案:军职国防部方案和文职国防部方案。其中,文职国防部的方案意味着国防部将摆脱军人的控制,军队所有指挥功能全部移交给总参谋部,不可避免地会使军人丧失对国防部的控制权,将军的数量也将大量减少。两种方案的支持者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最终,担心危及自身政治统治的叶利钦接受了建立军职国防部的方案。5月7日,俄罗斯正式组建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和国防部。

1992年夏,军职国防部方案开始实施,计划完成四项基本任务:建立俄罗斯武装力量;确保将所有俄罗斯军队撤回国内;进行大规模裁军;对俄联邦武装力量进行改革。时间截至1999年,武装力量总员额削减到150万人。军职国防部方案客观上提出了改革的任务和基本方向,但是并没有制定出政治和财政保障机制,改革难免脱离实际。

虽然名义上俄罗斯从独联体联合武装力量分得了270万人,但就武装力量的实力而言,俄罗斯境内的部队基本上属于“后方部队”,大部分精锐部队都留在了境外。从中东欧国家继承的60万军队也因撤军放弃了军事基础设施而大打折扣。时任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却乐观地相信,俄罗斯依靠苏军的丰富遗产,可以毫不费力地迅速建立一支拥有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能够有效捍卫国家利益的现代化武装力量。然而,这乐观却毫无依据。

改革之初,由于受到苏联冷战后期“亲西方”观点的影响,为了赢得更多国际空间的俄罗斯选择了放弃军事对抗,与西方和解。但“亲西方”的观点在俄内部产生了矛盾,并遭到了最高苏维埃的尖锐批评。1993年10月,叶利钦以武力消灭了自己的政治反对派——最高苏维埃。随后,俄安全会议强行通过了第一部国家军事学说——《俄罗斯军事学说的基本原则》,将内忧置于外患之前,对美国和北约未作出明确的长远之策。

与俄“亲西方”观点形成鲜明对比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却是继续对抗。为了进一步削弱俄罗斯、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美国一方面向独联体国家进行渗透,一方面积极推动北约东扩。1994年1月布鲁塞尔峰会上,北约违背了苏联从东欧国家撤军后使该地区国家保持中立的协议,开始了东扩的第一个战略步骤。1995年9月28日,北约又强行公布了东扩报告。

而截至1995年,俄军事改革却只完成了从境外撤军、在新驻地建立新的军队集团、被迫进行人员裁减、制定新的作战文件和编制体制等,可谓收效甚微。

1996年,公众舆论对国家军事政策的批评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面对来自北约的现实压力,叶利钦决定修改军事学说。6月17日,由于在军事改革上的无所作为,国防部长格拉乔夫被解职,罗季奥诺夫继任。叶利钦决定组建国防会议,,并宣布“军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根据我的命令在2000年前建立一支职业化的军队”。可这显然脱离了俄罗斯的现实。

10月4日,国防会议召开首次例会,对武装力量改革形成了总体建议:根据现实的军事政治形势和国家的经济能力,削减武装力量的编成、结构和数量,建立数量不大、装备精良、能得到财政和物质技术保障的职业化武装力量。国防会议还通过了整顿国家军事组织、精简指挥机关、解散非战备部队的决议。叶利钦同时提出制定《2005年前俄联邦军事建设构想》。

12月底,国防会议机关《2005年前俄联邦军事建设构想》草案得到了叶利钦的默许,即俄目前不存在大规模外部侵路的威胁,应当重建俄罗斯武装力量的结构,重新修订任务,并根据可获得的实际预算资金,立即着手进行改革。改革对优化武装力量各军兵种军团、兵团、部队、机关和军队现有军事指挥机构的结构,对武装力量和其它军队进行深层次的结构性调整及完全过渡到只按合同服役的军人补充的体制等进行了规划。

但刚刚上任不久的罗季奥诺夫的命运与格拉乔夫如出一辙。面对不利的军事改革局面,在1997年5月22日召开的国防会议例会上叶利钦发出了怒吼:“早在国防部长上任之后,我就立刻下达了明确的指示,但什么也没有做。”结果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被重新任命,分别由绝对忠于叶利钦的战略火箭军总司令谢尔盖耶夫和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克瓦什宁担任。会议结束前,叶利钦委托相关部门在7月25日前拿出武装力量、其它军队和机构的改革建议。俄罗斯新一轮军事改革拉开序幕。

6月6日,国防会议组建了军事建设委员会和军事改革财政与经济保障委员会,前者负责起草和提交改革措施的建议,后者则为整个国家的军事改革提供配套的经济和财政保障。两个专业化委员会的建立使军事改革工作呈现出了清晰的脉络,得到了叶利钦的高度评价。

随着7月8日北约在马德里首脑会议上全面启动东扩计划,新军事学说的修订工作正式着手进行。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新军事学说草案仍将俄联邦内部的武装冲突置于突出位置,而对美国和北约的战略挤压及威胁行动却模糊地描述为“一些国家或国家集团有可能利用俄内部冲突来干涉俄罗斯的内部事务”。最终这一草案虽然没有公布,但北约却把“有可能”变成了现实。

1999年3月12日,北约实现了首轮东扩;科索沃战争爆发;6月“西方-99”大演习举行;8月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叶利钦发出警告:“我们已经回到了战斗状态,随时准备打仗,特别是西方”。随之,俄第二部国家军事学说《俄联邦军事学说》草案迅速出炉,首次把外部威胁作为俄军事安全的主要威胁,矛头直指美国,并把北约视为俄罗斯军队的作战对手。俄罗斯重新转向了与西方的对抗。

总结叶利钦时期的军事改革,前半段可谓混乱而没有成效,这其中有“军事反对派”的原因,也有其自身的原因,当然与俄罗斯经济状况也不无关联。但叶利钦的怒吼在一定程度上促动了俄军事改革的神经,1998~1999年在谢尔盖耶夫的领导下,武装力量的编制员额削减

到了120万人,指挥机构精简了30%~40%(根据官方报道)。可此时的俄罗斯军队却因资金极度匮乏,采购新式武器装备停滞,微薄的军事预算大部分用来保持战略核力量,失衡的拨款令常规部队严重衰落。

普京的务实主义

2000年3月,普京正式当选为俄罗斯总统。俄第二部军事学说《俄联邦军事学说》正式签署生效。面对与西方的对抗,普京理智地认识到:北约东扩不可避免;在核保护下北约不会对俄发动大规模入侵;俄罗斯应利用北约各成员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对北约形成制衡。俄罗斯目前还不具备与北约对抗的实力,应该从对抗中解脱出来,赢得重新崛起的机会。

为了实行有效的军事改革,普京上台后积极地进行了政治铺垫。首先,命前克格勃的同事伊万诺夫负责领导安全会议,安全会议成为制定军事建设基本方针的核心机关,并委托伊万诺夫制定军事改革构想及确保其随后的执行。其次,在军事部门推行新的干部政策,积极向国防部安插前克格勃人员。普京坐稳总统宝座后,伊万诺夫被任命为国防部长。军国主义式武装力量管理体制开始向文人政治家监督体制转变。

2001年5月,以伊万诺夫为首的新领导核心开始脚踏实地的规划武装力量改革。考虑到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为保留重点,逐步实现复兴,俄决定大力压缩军队规模,进一步优化武装力量的结构,最终将战略导弹兵和太空兵并入空军,并改革中央军事指挥机关。

普京上台后,曾一度试图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可担心俄出现极端主义政权发动全面核战争的美国并不买帐。然而,“9·11事件”的发生却令俄美关系意外地出现了转机,俄美结成了国际反恐同盟。此举虽然有美国以反恐之名进军中亚的危险,但俄从俄美对立的现实中得到了解脱。随着国际恐怖主义上升为俄罗斯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北约东扩被视为潜在威胁,俄军事学说必须再次进行修订。

2003年10月2日,俄国防部召开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军事工作会议,正式推出了《俄联邦武装力量的紧迫任务》白皮书(亦称“伊万诺夫军事学说”)。白皮书在俄内外威胁的基础上加入了国际恐怖主义威胁;在与北约的关系问题上,决定利用能源武器进一步拓展国际空间;而武装力量建设的最终目标则被定为建成一支职业化的、高度机动的、装备精良的、能够应付各种威胁的现代化军队。

在新国防部推行军事改革方案的过程中,同样遭到了来自总参谋部的抵制。2004年8月16日,早已做好政治铺垫的普京正式签署了《关于俄联邦国防部问题》的总统令。总参谋部的职能被大太压缩,成为了国防部真正的下属部门,俄军彻底解决了作为军事改革难点的领导指挥体制问题,实现了文人政治家领导下的军政、军令分开的体制。

2004年,尚未完全崛起的俄罗斯平静地接受了北约的第二轮东扩。与此相对的,在以反恐为名的新军事学说下,俄罗斯大大加快了俄军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同时,务实的普京提出改革政党制度、改变联邦制和地区领导人产生的办法,对敌人从内部瓦解俄罗斯提高警惕。另外,将建立空天一体的战略防御系统作为未来军事建设的重点,以反击美国可能的空天袭击。

普京的个人智慧在俄军事改革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他的命运也十分地好。在普京第二届总统任期内,随着国际能源价格的急剧上涨,能源大国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经济这根杠杆在俄罗斯的军事改革中戏剧性地发挥了作用。俄罗斯一边利用能源筹码向独联体国家发出警告,对其与俄结盟还是对立施加压力;一边对欧盟国家进行拉拢,并对西方集团实施各个击破。在能源武器的威慑下,俄罗斯不仅成为了欧盟平等的伙伴,提出与北约重新划分责任防区,还要求中亚国家将美国赶出这一地区的军事基地。而俄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更令俄罗斯的重新崛起如虎添翼。军事改革也进入了加速推进阶段:计划进一步裁减人数,2005年裁减到113万人,2011年裁减到110万人,2016年裁减到100万人以内;由单一军种的军区体制向跨军种指挥的战区体制过渡;组建战略核力量司令部、空天防御司令部和战略空运司令部,对不编入军区的战略力量实施统一指挥;到2015年完成武装力量的全面换装;改革军事教育,实现军官队伍的职业化;提高军人的工资待遇,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计划在未来10年内,建成信息化指挥与武器装备系统,最终将俄军建成一支能打赢信息时代战争的现代化军队。

在俄罗斯综合国力和国际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情况下,2005年底,俄国防部对军事学说再次进行了全面修订。该草案突出了“防御性”军事学说的主动因素;对核扩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强调了军人的社会保障问题;明确了俄罗斯最可能的敌人,并将顺序排为美国、北约和国际恐怖主义。

2006年,俄军出台了《2006—2010年俄联邦武装力量建设计划》和《2007~2015年国家武器纲要》,俄军事改革继续有计划、有目标地向前推进。

链接:梅德韦杰夫的接力棒

2008年,梅德韦杰夫上台后,延续了普京的强硬路线,致力于建立一个更为强大的俄罗斯。而普京出任总理一角则为俄军事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为应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欧盟持续东扩的压力,俄罗斯突出强调了实现核武器威慑力量的现代化,并且提出构建太空防御体系。而面对俄格冲突中俄军队暴露的问题,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则加紧了以实现军队现代化的军队改革。对军事学说亦进行了修订,宣称可以首先使用核武器对付“战略性军事威胁”。至于俄军员额消减数量,拟到2012年从120万裁减至100万,军官数量从35.5万裁减至15万,裁减的重点是军队参谋指挥部门和后勤保障部门。

2009年5月13日,梅德韦杰夫批准了《俄罗斯2020年前国家安全战略》,提出要在保持战略核力量的同时,继续推进军事改革,完善军队组织指挥结构和部署体制,增加常规军队数量,并加紧武器装备的研制及更新换代。

猜你喜欢

俄联邦叶利钦学说
通勤类飞机取俄联邦型号认可证适航技术研究
叶利钦演戏
抓住重点
王充痴迷读书
学问与学说
学说英语
斯诺登希望俄延长庇护
站在叶利钦墓前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叶利钦退位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