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猫与燕子立头功

2009-03-29

军事文摘 2009年8期
关键词:海城成吉思汗吐蕃

逐 日

成吉思汗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统帅。1206年,他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一支攻无不克的军队。从12世纪初到13世纪中叶,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有汉、契丹、女真、党项、吐蕃、白族建立的宋、辽和西辽、金、西夏、吐蕃、大理六个王国。它们长期处于相互纷争、混战的局面。蒙古要想灭金复仇,占领中原和江南的南宋,首先必须解决横跨在蒙古与金、宋以及吐蕃之间的最大障碍——西夏。为了征服西夏,自1205年至1227年,成吉思汗曾六次亲率大军与西夏军队作战百余次,最终取得了灭亡西夏的胜利。

公元1207年秋,成吉思汗以西夏不肯进贡称臣为由,亲领十万人马二次征讨西夏。大军经黑水向东,围攻兀刺海城(今内蒙古的临河北),此城位于东、西两厢的结合部,是取西夏必经的重要交通要城。蒙古军在攻城前先采取了常用的攻心战术,散布传言“如有据城不降者,破城之日必将屠尽城中之人”,想以此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兀刺海城军民却坚不受降。由于蒙古军缺乏攻打城池的经验,他们强大的骑兵、厉害的弓箭在坚固高大的城墙面前显得毫无用处,加之兀刺海城军民顽强抵抗,蒙古军久攻不下,双方相持了40多天。

成吉思汗下令在全军征集攻城策略,并予以重赏。十几天以后,有一个士兵向成吉思汗报告:“我发现燕子从城里飞出来,觅到食以后又飞回城里去了。若能捉到众多的燕子,在它们的尾巴上拴上浸过油的麻絮等物,点着火以后,再放它们飞回城去,必定能引起房子起火,城里人一乱,我们可以趁势攻城”。另有个士兵出谋说:“城里的猫每天夜里出来找食吃,若能捉住,在它的尾巴上拴上燃烧的东西,然后再将它放回城里去,将使城里房屋失火。”

成吉思汗称:妙!重赏二人。遂派手下通知西夏城防将领,如送来1000只猫和1万只燕子,蒙古可以考虑撤兵。守城的将领听说成吉思汗的这个要求之后,寻思道:难不成是蒙古的老鼠太多了,虫子太肆虐了,不然要那么多的猫与燕子干什么?尽管十分困惑,但他们决定答应成吉思汗。

于是,守城将领在没有丝毫防备的情况下,如数送来了猫和燕子,一心等待成吉思汗撤兵。谁料,成吉思汗一声令下,在这些猫与燕子的尾巴上拴上浇了油的麻絮,然后点火放回,万分惊恐的猫和燕子就像发了狂似地奔向自己的巢穴,纷纷逃回城内。

真是天助成吉思汗。那天的风刮得很大,整个兀刺海城被火焰吞噬,处处火光冲天,烟雾弥漫,把全城的人吓坏了!全城军民急忙灭火,谁也无心守城了!

此时,成吉思汗下令:“立刻攻城!不得有误!”

蒙古士兵叫喊着迅速攀着云梯,登上城头,高举大刀冲进城去!不到半个时辰,兀刺海城就被攻破了。

成吉思汗的队伍在兀刺海城里住了两个多月,把城里的财物掳掠一空,又到附近的村庄、集镇大肆抢劫,五个月后方从西夏撤军。

经过两次征伐,成吉思汗对西夏的地理、军情已了如指掌。蒙古军在实战中提高了自身的战斗力,掌握了在各种不同地形条件下的作战本领。这些都为成吉思汗以后攻打西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修长而沉重的枪管和精度极高的光学瞄准镜,组成的是人类兵器史上最神秘莫测、最令人防不胜防的武器,演绎着百步穿杨的神话,而拥有它的人——神秘的狙击手,同样笼罩着层层迷雾。在血腥的战争中,他们平凡而渺小,人们记住的仅是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却无法在其中找寻他们的踪迹,我们只能在电影中触摸他们的影子。

经典狙杀、

当狙击手的身影在战争大片中一闪而过,横空出世的《兵临城下》终于让狙击手成了主角,狙击迷们也有了可以炫耀的银幕偶像和一次次重温的经典狙击镜头。取材于著名作家威廉姆·克雷格1973年创作的同名纪实小说改编的电影《兵临城下》,再现了二战期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红军狙击战术的成功运用,也上演了一出二战中最具戏剧性的狙击手对抗赛。

影片中苏联狙击手瓦西里成功地狙杀了单枪匹马行动的德国王牌狙击手、德军著名狙击教官柯尼格少校,两大狙击手的对决堪称最完美、最煽情的狙击决斗。电影中,我们能看到二战中两款最具代表性的狙击步枪:莫辛纳甘步枪和毛瑟98K狙击步枪。

猜你喜欢

海城成吉思汗吐蕃
心胸
唐德宗时期唐蕃关系探析
海城非遗的数字化国际传播实践研究
大唐VS吐蕃:谈判拼实力
神灯
大唐“孔明”:平定西南,开拓万里
扣子里的智慧
冬至做汤圆
海城方言研究综述
成吉思汗指挥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