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共青团在社会转型期的角色定位

2009-03-29周春国

中国经贸 2009年24期
关键词:社会转型角色定位共青团

周春国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这样的社会转型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启动和不断深入给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本文提出通过在学生社区中建立共青团社区服务体系来推动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构想,并阐明了共青团渗透到学生社区中应以领航人的角色努力构筑青年学生的精神支柱,积极拓展强化服务大局和服务学生的功能。

关键词:共青团;社会转型;角色定位

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指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这一论述既为共青团工作创新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机遇,也给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要结合共青团工作的实际,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献策添力。

第一,当好青年的服务者和代言人

在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差别显性化的今天,利益表达渠道不畅、沟通失灵必然导致民意堵塞,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当前在我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表达问题,尤其是弱势青年的利益表达问题,已经成为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而各类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代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共青团做为青年群众组织要把青年放到共青团工作最突出的位置,把服务大局和服务青年统一起来,把促进社会发展和促进青年发展统一起来。在社会利益整合中共青团要代表青年的具体利益,要成为广大青年的代言人,反映他们的呼声与需求,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要把青年的利益放在心上,努力使团的工作能够给青年带来更多实在的利益。

第二,当好青年的引导者和倡导人

在全社会确立公平、公正的核心价值观,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是十分重要的。强大的思想舆论对人的价值观、社会道德的整合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共青团要通过建立协调利益关系的舆论引导机制,充分发挥思想舆论在利益整合中的导向作用,引导青年正确看待因客观能力、条件等不同而导致的利益分配差异的客观性,使广大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社会道德标准和心理状态等与时代前进的步伐相协调、相一致,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共青团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通过加强法制教育和道德建设,引导青年合理合法地追求个人利益,使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既符合法律又合乎道德要求,自觉地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第三,当好新型社会管理体系的社会协管员

构建和谐社会既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也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功能和公民广泛参与的作用。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在党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中肩负起参与社会建设、提供社会服务、反映青年诉求、引导青年行为的重要职责,切实维护青年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构筑和谐社区(乡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共青团基层组织要在城乡社会建设新体制中找到定位、实现作为。共青团要积极管理好青年社团,提高青年的组织化程度,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工作和活动使青年由“社会人”成为组织影响的人,通过社团、组织骨干等使“社会人”成为组织联系的人。

那么在这样的社会转型时期间、在改革不断深化新老逐步交替的系统工程中,共青团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如何寻找自身的新的座标,确定自身的工作角色?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功能,活跃基层,打开局面呢?这些问题要放在高教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思考。

第一,高度重视共青团在学生社区中的角色定位和功能拓展

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必须全面服从和服务于“育人”这个中心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共青团在学生社区中的角色定位和功能拓展。对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的教育、培养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事业,也是新形势下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共119篇文章,其中论及青少年和青少年教育的就有38篇,邓小平关于青少年教育的理论始终贯穿着一个鲜明而深刻的主题,那就是培养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这方面共青团负有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随着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和学生管理体制的不断变革,必然牵动着共青团工作职能的大幅度的调整和拓展。共青团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将为新时期我校共青团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并将对最基层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构筑当代青年学生的精神支柱找到立足点和突破口,这将在客观上深化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第二,新形势下,十分必要和完全可能构筑共青团社区服务体系

建设共青团社区服务体系既是高等学校综合改革和发展趋势的客观需要,也是共青共青团生会组织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随着我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和完全学分制的全面实施,基层学生组织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学生在选课学习上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使他们朝着多元化复合型发展,同时班级集体淡化,而社区生活上的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使他们还能意识到组织归宿和情感寄托。然而,仅靠刚转型过来尚在探索中前进的宿舍管机构是难以满足广大学生的期望的。构筑共青团社区服务体系便有其客观上的必然性和紧迫性。无论哪一级共青团,其最主要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参与涉及学生的学校事务的民主管理,维护同学的正当权益,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科学、文体、社会实践等多种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协助学校建设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习、生活环境。加强共青团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使这些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成为可能。

因此,完全学分制的推广实施和学生社区管理中心的成立为我校共青团以主人翁的姿态和领航人的角色渗透到社区基层扎实地开展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有效的载体。

第三、共青团在学生社区中工作,必须完整体现强化服务大局和服务学生的功能

共青团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必须要服务于大局,要服从和服务于我校党政的中心工作,要紧紧围绕社区的重大决策、重点工作,切合青年学生特点,生动活泼地开展工作,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样,共青团才能有所作为,社区共青团工作才能成为校党政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偏离党政的中心工作,离开党政的重大决策、重点工作,社区共青团不可能成为称职的助手和合格的后备军。同时,在社区共青团要保持与发展同青年学生的联系,除了继续巩固原有的组织体系、教育体系和活动体系之外,还必须建立和强化“服务”这一新的体系。要通过了解青年学生的需要,了解青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合理需求,然后相应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去服务他们,实实在

在地关心他们,把大多数青年学生吸引凝聚到共青团的周围。在凝聚他们的过程中更好地教育他们、引导他们、塑造他们。建立和强化“服务纽带”并不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的,服务学生是为了凝聚学生,凝聚学生是为了培养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把广大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当今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在逐步建立起以社区服务为基础的,以参与社区教育、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为重要途径的共青团社区服务体系的同时,其服务方向也越来越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保护性服务

主要是依照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依法保护青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对特殊学生、特殊学生群体实施保护性服务的措施。如照料病残学生,组织资助生活特困学生,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习惯并协调安排,开展社区调研活动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等。

2发展性服务

主要是为广大正常青年学生的潜能开发,素质提高,进步成长提供有效的服务。如:通过社区团组织开展“推优入党”工作,在社区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实用知识技能培训等。

3管理性服务

主要是参与或者承担一部分学校对学生社区事务的管理工作。如通过勤工助学形式组织学生优化社区环境,对社区区域内的大学生活动中心的管理并为学生提供非盈利性服务,建立以具有区域性联动功能的以社区共青团为核心的基层工作协调网络等。

4在共青团和学生社区管理机构的紧密联合过程中实现功能拓展

搞好社区学生工作不能仅靠共青团“唱独脚戏”,我们应确立“不求包打天下,但求有所举措,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所突破”的工作思路。学生社区管理机构在自身改革中不断探索,积累了许多经验,形成了自身的工作优势,共青团也有许多自身的工作特色,把这些优势和特色融合在一起,互补共用是提高社区学生工作水平的关键。同样,共青团和学生社区在长期工作中都掌握了一些人力、物力、财力上的资源,我们在工作中要注意如何巧妙地发现挖掘潜在的资源,充分地整合好社区内外各方面的资源,有效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只有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合力,整体推进。

另外,学生社区中的共青团不能毫无目的地延长工作手臂、扩大工作领域,应注意和学生社区管理机构密切配合、互相联动,要理清自身工作的脉络,把握功能拓展的节奏和尺度。在实际操作中,既要齐抓共管,工作互补,又要各有侧重,明确职责。学生社区管理中心可侧重于社区的“硬件”建设,如住宿条件的改善,环境卫生的督查,配套服务质量的提高等,也即“物质文明”的建设;共青团可侧重于社区的“软件”建设,也即“精神文明”建设,在整个共青团社区服务体系中,共青团组织在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调研、思想引导、政治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应有工作实绩,学生会组织应在团组织的指导下承担起繁荣社区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社区生活,活跃社区生活氛围等工作,并在社区中积极倡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

共青团和学生社区管理中心的关系可以说是互相依托,相辅相成的,两者必将在携手共建综合性社区服务体系、共同推进社区学生工作的协作过程中形成一种互动。

总之,共青团在学生社区中的角色定位和功能拓展是我校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后共青团工作的抓手,是一项全面活跃基层的特色工作和有益的探索。

猜你喜欢

社会转型角色定位共青团
让学生动起来、笑出来
聚力铸造基层治理的“数字底座”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双城记》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偷自行车的人》与《小武》分析比较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
共青团要成为“青年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