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民办教师频繁流动问题

2009-03-29王竞一

中国经贸 2009年24期
关键词:土地制度失地农民社会保障

王竞一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征收在使土地释放出大规模效益的同时也使失地农民陷入了生活的困境。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现状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这也将阻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本文重点从改革征地制度,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农民再就业等几个方面对农民未来的发展之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失地农民;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就业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城镇化的加速必然意味着大批农民将失去土地这一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这会使农民的生活面临严峻的挑战。据统计,目前中国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稳定的重要因素,必将影响到新农村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各地政府通过低价征用土地,而后高价出售,使农民至少蒙受了两万亿元的损失,严重剥夺了农民的利益,这导致一些失地农民成为新的弱势群体,并对我国城乡社会稳定产生了不良影响。

一、规范与土地有关的法律法规

1明确土地产权,在法律上保障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将稳定的土地使用权与承包权交给农民,使农民拥有对土地进行转让、出租、继承和抵押等权力,使土地在市场的作用机制下发挥最大的效益,为农民带来切实利益。从公平角度看,为了保障农民生活,政府应将土地的永久使用权交予农民,赋予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

2健全土地流转机制,规范土地征用制度,进一步加大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的力度,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对于非公益性用地应遵循市场化操作,并引入竞争机制和谈判机制,也可以允许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出租的方式参与土地的开发,分享土地产生的增值收益,对于公益性建设用地,在合理的补偿原则下,可以采取具有强制性的,国家征地途径获取土地使用权;同时还应加大对地方政府征用土地的监督力度,使一些大的出让方案的出让程序透明化,限制地方政府与厂商占用土地获得高额收益的行为。

3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分配制度。针对失地农民过于弱小,无话语权这一问题,政府应建立与实地农民相关的代议制度,引入市场机制,依据土地流转市场的价格,确立更加合理的补偿标准,而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际通用的惯例,明确征用补偿条款,切实改变现行征地制度对失地农民补偿标准偏低,违反市场经济和城镇化发展基本规律的现状。

二、改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1失地农民的社保基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占用农民土地的企业及农民自身缴纳。政府应从财政部门的拨款、被占土地所获得的净收益中提出部分作为基金;占地企业应被逐年收取少量占地赔偿金作为基金;由于农民收入低,生活水平低,因此政府可以实行“低进低出”的措施适当降低失地农民的交纳费用,同时也能使其生活水平有所改善。所收的社保基金应投入到养老、失业、医疗、低保等各方面。地方政府对于这种基金要做到专款专用,严格管理,不得转借或挪用。同时也要善于增值,积极将基金投入到底风险投资效应好的项目中去。

2失地农民的支出中子女的教育费用很大,因此政府必须通过教育部门减轻失地农民的子女教育费用,从而减轻农民的负担。均加大对教育的宣传,适当开展职业教育。并应严格限制中小学生的上网时间。加大对青少年的教育,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培养。

3对于失地农民的医疗条件,政府可以提供农村公共卫生经费和药品补偿,取消定点医疗的制度,并鼓励乡镇医院逐步走向市场化,引入竞争,从而减低药价。同时完善农村医疗救助机制,对特别贫困的失地农民给予特殊待遇。

三、引导农民再就业

1在拓展就业渠道方面,首先应加大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业第三产业,加快农业产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延伸农业链条与拓展就业空间。农业产业化是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销售业和服务业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劳动力在农村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渠道,在政府的扶持引导下即可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又可以发展本地经济,促进城镇化。

2在政府的资金和技术扶持方而,可以创立失地农民就业基金,建立失业农就创业基地。尽管由农村信用社在为农民专门提供信贷,提供小额贷款,但农民信贷缺口仍很大,失地基金的建立仍很必要。失地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当地财政注入,征地部门或企业的收益。用于失地农民创业、再就业的培训和失地农民原有产业的调整、改造和扩张。此基金原则上为无息贷款,但为了坚持效率和公平相结合的原则,也为此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应对从中获益并成功的农民按其收益量适当收取利息。创立创业基地,可以充分利用已有乡镇企业的资源而且能共享行业信息,能节省土地资源。

3在提高农民的职业素质和文化素质方面,可以加大职业培训和基础教育。培训过程应注意去除其形式主义,变“被动培训”为“主动培训”,并且要与农民自身的性别、年龄和已有技能相联系,而且要与当地的产业结构、就业需求相联系,使就业培训与当地的职业需求相联系,降低培训门槛,使最需培训和最适合培训的人能得到培训,使培训的社会效益最大。

猜你喜欢

土地制度失地农民社会保障
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山东淄博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及对策
论失地农民职业化的问题
土地开发权与我国土地管理权制度改革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与土地制度改革初探
广州市小产权房的现状与出路研究
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模式探讨
四种社会保障体系生命周期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