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社团发展现状及潜力之我见

2009-03-29赵海燕

中国经贸 2009年24期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

赵海燕 韩 立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社团现状的分析,结合我校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对大学生社团进行开放式建设等可行性的意见,并提出实施学分制的设想。希望能对高校社团今后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开放性建设;学分制教学模式

学生社团组织是大学生为了共同的爱好、兴趣或共同的责任,自愿组织起来的自发性组织,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也是学校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建设、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特别是在当前全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

1大学生社团类型

按照组织管理模式,大学生社团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由学校直接组织领导的社团,具有比较浓厚的校方主导色彩,属于大学生社团中的“嫡系部队”;二是由学校间接组织管理的社团,享有一定的自主权;三是由大学生自发组成的社团,基本属于“独立王国”,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还可按照功能和目标将社团划分为理论学习型、文化艺术型、娱乐健身型、专业研究型、实践参与型、管理服务型等多种类型。

2社团自身的局限

(1)社团缺乏自主性,自身结构不完整

学校对社团管得过于严格,使得社团活动只限于执行命令,缺乏自主性和特色性,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另外,社团自身结构的不完整也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社团多半是娱乐性社团,学术型社团和服务型社团相对较少,这些社团研究和服务的功能严重不足,很难体现社团活动对整个校园文化的贡献。

(2)校园文化体系自身的封闭性对社团的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

市场经济下的高等教育是传统的供给型办学模式,自成体系,封闭办学,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参与很少。校园文化体系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不仅沿袭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而且在高等教育体系封闭性的包裹下更加显得闭塞和不流畅,交流渠道不畅通,难以保证学生自我实现所需要的信息和环境供给。学生社团是随着高校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高校的发展而发展的。由于社团对高校的长期依赖性和高校自身发展的限制,高校自身拥有的资源严重不足,很难给社团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养分。

(3)社团发展的逸乐倾向愈加明显

在大学生社团中,文艺和体育类社团所占比重过半,社团所开展的活动,即使是非文体类社团,也纷纷用廉价电影、服装秀等招揽庞大观众群,扩大组织影响,而一些理论学习型社团活动充斥着趣味性、娱乐性和功利性,忽视了理论学习的目的性和严肃性。

(4)社团发展的不平衡性

首先是增多与减少的不平衡,即社团数量急剧膨胀,而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忠诚相对降低。其次是社团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社团人员凋零,有的社团高朋满座,彼此之间落差很大,值得关注和思考。

(5)社团缺乏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是社团传承不力。不少社团管理不善,缺乏工作的有序性、规范性,不重视活动的总结和资料存档工作,未从长远角度考虑社团的发展和完善,影响了会员的积极性。二是社团缺乏专业指导。社团成立后,专业指导老师的作用逐渐弱化,大多数情况下,专业教师忙于从事教学、科研任务,无力关心社团的发展。三是社团的文化品位和活动质量不高。由于一些社团单纯追求扩大社团的影响力,忽视或说实质上淡化精神支柱的倾向,把满足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变成了迎合大学生的文化需求,流失了一批真正有思想、有追求的社团精英。“娱乐型、消遣型和商业型是当前社团文化的突出特点,但这不应该成为社团文化的主流,青年大学生所创造的社团文化应有别于其它类型的青年文化和社会文化,应有独特的个性、特点和育有功能”。

3大学生自身因素对社团的影响

(1)大学生对高等学校发展社团的必要性高度认同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就业压力日益加重,学生全面发展自己、培养自己综合能力的愿望不断增强,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调查显示,有91%的大学生认为,发展社团尤为重要,学生对参与社团的认识体现了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可能的发展水平内充分、自由发展”的教育观念。

(2)大学生在对社团的认识上存在着偏颇和模糊

学生社团是学生在个性、兴趣、爱好、特长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依靠行政手段建立起来的各种组织有着本质的区别。通过进一步的调查显示,只有7%的学生是在较仔细地了解了社团的目标、体制和理念以后,才加人社团的,而大多数同学则对社团的认识及自己的角色不甚清楚,带有盲目性,因此造成了学生社田表面异常繁荣的景象。

(3)大学生社团自身结构不完善阻碍了社团的发展

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社团中娱乐、实践型社团数量占社团总数的70%至85%,学术型仅占9%至10%。娱乐、实践型社团以兴趣、爱好为主,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因而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但是,这类社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对整个校园文化的发展影响较小。大学生学术研究型社团数量少,质量低,但此类社团能够提升社团活动层次,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对校园文化的贡献。由此可见,过于频繁的活动并不是大学生的热衷,他们期望的是有实效、质量高的社团活动。

4外部因素对社团发展的影响

资金不足导致大学生社团活动举步维艰和缺乏创新。由于社团属于白发性组织,因此社团经费几乎没有任何来源,学校很难给社团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支持,最终影响了社团的长远发展。

二、长春市大学生社团的发展潜力及对策分析

1重视社团的社会性和开放性

企业对社团活动的商业赞助虽然有其利益动机,但他们并非是“狼”。作为社团工作指导教师和管理机构应从把好活动审批关着手,强调社团在此类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而不应单纯地仟由社团成为企业的附属组织或一概回避功利性和利益性。大学生社团也应积极整合、利用一切社会资源,通过开展社会实践、科研课题、调查研究等形式,同社会各方面建立广泛多样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社团组织的社会效益。此外,学生社团还应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和信息网络,积极开辟新的工作空间,抢占新的工作阵地。

2调整大学生社团组织管理体系,为学生个性化教育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

大学生社团现有的组织管理系统存在一些弊端,表现在一些高等学校仍然停留在主管部门一抓到底的管理模式。建立与个性化教育相适应的社团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在党委领导下的学生社团自治机构一学生社团联合会,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联合会监督、协调、组织、联系社团的职能。要建立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社团管理制度,对大学生社团的成立、人会、理事会选举、干部考核、活动管理、经费管理、刊物管理、奖惩等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使社团管理有法可依。此外,要加强广大会员的

教育和引导,激励会员树立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主动参与社团的管理,积极为社团的发展献计献策。

3学分制社团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

参加了学分制社团的会员对社团开设的课程有浓厚的兴趣,并因有相关特长而受到校级以上奖励的同学可以选修社团活动教学班开没的课程,课程性质为通识课程,或学制一年,第一学期重理论,第二学期重实践,课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选择和修读课程的自主性。

4积极引导,加大投入,为学生社团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高校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学生社团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经常研究社团工作,把握社团发展的规律,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支持下,争取政策,完善机制,抓好队伍,推动社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明确社团的目标和宗旨

学校团学工作部门作为学生社团的主要管理机构,应针对部分大学生社团发展思路不清晰,宗旨不明确的情况,先要把好注册审批关,对社团的成立、注册、解散要履行一定的手续;对社团的名称、宗旨、性质、人数、组织方式、经费来源、活动方式、指导教师等内容审查核实。要求这些学生社团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工作宗旨,并以此指导社团的一切活动。

(2)严格活动审批

对社团活动实行“五个一”申报审批制度:即提前一个星期申报,一个基于调研基础上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一套完整的活动方案、一份明确的社团活动责任分工、一个较完备的安全预案。把好社团活动的审批关和质量关,确保社团活动的开展内涵丰富,效果明显。

(3)要加大对高校学生社团的投入

高校应对学生社团活动所必需的经费给予保证,并在指导老师聘请、社团场地设施等方面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指导教师的投入方面,可以委派一部分从事思想教育的教师或干部专门负责社团的建设、管理、指导工作。在经费投入方面,鉴于“会员费”非常有限,“社会赞助”又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学校要尽可能地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社团发展。在场地和设施建设方面,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社团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办公地点和办公用具,使之成为会员交流思想、开展工作的最佳平台。

(4)要引导社团加强自身建设

学生社团应努力完善自身规章制度建设,做到依章办事。减少和避免在社团活动中的盲目性以及由于社团负责人的变化而造成的社团性质、活动内容的频繁变更。社团成员要自觉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活动的含金量。社团及其组织者要努力增强凝聚力,加强会员之间的情感交流,逐步形成社团自身鲜明的特色。在公开竞选、民主选用的基础上,选派社团干部参加学生干部培训班,形成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社团干部队伍。

社团应放开思路和眼界,走出校园,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多渠道筹措活动资金,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将会对广大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思想道德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更直接、更具影响力地深入到我们大学生的生活中。随着社会对高校学生社团的进一步关注和对社团建设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高校学生社团必将以更加清晰的发展轮廓和更强的生命力,成为新世纪绽放在高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猜你喜欢

大学生社团
高校创就业社团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刍议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社团管理
大学生社团在红色文化推广中的作用刍议
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探究
论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现
大学生社团管理模式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社团的职业素质培养功能探究
基于大学生社团文化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