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年

2009-03-27刘继平

饮食科学 2009年1期
关键词:后人

刘继平

小的时候,我家在农村,对于过年的记忆尤其深刻。

那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当时的荆州乡村和其他地区一样,物资匮乏,贫穷落后,但迎年依然是隆重的。朔风吹,雪花飘,年味在凛冽的北风中开始逐渐弥漫开来,气氛是热烈的,也是喜庆的。家家户户忙着杀猪、宰鸡、剖鱼,或是熬麻糖、杵糍粑、炸油锅……如此种种,乐此不疲。

过年时,肉食是最为乡亲们所看重的。一年到头,如果不杀猪,那么年味就显得寡淡而凄怆。为了全家人解馋,更为了自己的孩子不盯着人家的锅碗,很多人家早在春天就拼命地勤扒苦做,怎么也得喂上两头猪——辛苦讨得快活吃嘛。至于为什么要养两口猪,也是有说道的。那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农户要想杀年猪,必须得预先交一头达到一定级别的“统购”,这是任务,然后才允许你对自家的年猪开刀问斩。农家喂猪,一图积肥,二为嘴巴,相当于零存整取。所以不管肥瘦轻重,年节时只要有一头能吃上嘴的猪,那就很开心满足了。手头宽裕者,附带给小孩和大人缝制一身新衣服,一家老小更加感到幸福。

日子一进入腊月,置办年货就开始了。乡村里杀猪声四起,大伙见面时的话题也就离不开猪。这个问:“杀红了吧,好大的筒子?”“红”是红火吉利,“筒子”指褪毛后猪的斤两。于是对方就答:“杀红了,有一百几呢!”那位嚷着:“今年还可以,来喝心肺汤哟!”

俗语云:“张王刘李陈,天下一半人。”在当地,咱们刘氏家族也算大户,而且相对集中。我祖父他们三兄弟,各家繁衍后人,而后枝枝蔓蔓地发展下来,三代男女老少相聚,少说也有几十口子。所以,每至年关,传统的团年宴要按辈分的长幼尊卑、年龄的大小顺序排队,依次吃请,一吃就是几天。团年在前,拜年在后。团年与拜年,声势都浩大。

古老的团年不比其他红白喜事,可以开流水席,一拨接一拨地连续进行。团年要求集中统一,统筹兼顾,不得遗漏任何一个人,哪怕是婴儿,都是平等对待的。团年时,家族成员全部亲临现场,讲究的就是这个气氛,突出团圆的意义。即便当时有天大的事情,你都得放下,规规矩矩地坐到桌边,与大伙同餐共饮,等吃了团年饭再说。由于人多,往往桌椅不够用,于是几家便互相暂借周转。如果仍然不行的话,常常下了门板,合在一块搁在板凳上,权当桌子使用,上面摆出一长溜热气腾腾的丰盛美味。这个时候,众妯娌主动帮忙,不请自到,并且贴心贴意,体谅入微。待大家吃饱喝足,残局还是归她们收拾,清洗打扫。由此,她们生发出诸如“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之类的感慨。

团年宴是极其讲究的。在上汤传菜的过程中,必定有人在大门口燃放一挂鞭炮,无论长短,是个热闹意思。硝烟缭绕,落一地红艳碧绿的纸屑,以示辞旧迎新,祈福来年。若确实因拮据或其他什么缘故而事先未置备鞭炮的人家,往往赧着脸说道:“闷金大发财!”算是为自己找一个借口和安慰。

依照乡俗,开饭之前,要为亡人在桌下烧香化纸,这已是不成文的规矩。于一屋的氤氲雾气里,婆娑的泪眼,虽然有些是让烟给熏的,但更多是出于深切的怀念,在大聚会之际,触景生情,悲从中来。为亡灵敬酒奉菜,谓之“叫饭”,借此表示悼念,寄托哀思,同时也拜托其护佑活着的人们,更是一种先传后教、以身作则的示范,期图后人继承效仿“祭祖”仪式,意思是不忘根本。实际上,这是在给后人上“尊崇孝道”的课程。

等到依次磕完头,这一系列必恭必敬的仪式完毕了,众人才正式入席。席面上,一盘两面煎得焦黄的全鱼是少不了的,其摆法也有章程,鱼头必须朝上——即堂屋面对门口、进门面壁的那一方,乡俗称为“上席”,是长者或贵宾的法定席位,表示“鱼游上水”,昭示今后的日子步步登高,也年年有余,顺风顺水。常见的青菜也是必备的,你平时可以不伸筷子,但在这个关口,大人甚至于要强迫小孩吃,说吃了消病攘灾,清爽轻松,健康平安。除此,还有一说是要关上门来,不知是何道理。不过因为很多人家的门板被下了改作桌子,已无门可关,只好作罢。

其实,这些乡风俚俗并不那么严格,兴则有,不兴则无。清楚地记得某一年,亲戚们轮到去我家团年,天气晴好,红火的大太阳挂在天空,心情因此也敞亮,我们就在门口的稻场上露天吃饭,其乐融融。

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团年的风俗与方式业已改观,生活质量和水平亦今非昔比。春节又至,抚今追昔,感慨良多。

猜你喜欢

后人
78年守候英雄后人
老树
乾隆重臣刘峨故里寻古
赞烈侯秦钜
《阿房宫赋》中的“后人”问题分析指导
后人可畏
伏生传《尚书》
居安思危
高士清影
空号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