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戚雅仙与戚小仙

2009-03-27

上海戏剧 2009年2期
关键词:流派演唱会艺术

凌 波

越剧表演艺术家戚雅仙的名字,越剧迷无人不知。至于“戚小仙”又是何许人呢?她就是戚雅仙和傅骏的女儿傅幸文。

那是1960年的事了。戚雅仙在北京参加中国文代会时发现有喜,此时的她与其他代表一起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回沪后,戚雅仙便与傅骏商量,决定给孩子取名傅幸文,意为这个孩子也和母亲一起“非常幸福地参加了文代会”。傅幸文从小喜爱戏曲,有人戏称她是从娘胎里就受到了母亲的艺术熏陶。

不过,傅幸文真正女承母业还是以后的事了。母亲觉得自己当初学戏实在太苦,为了孩子着想,本不打算让下一代也吃这份苦。不过最终,戚雅仙还是拗不过爱女——中学毕业后的傅幸文执意报考上海戏曲学校学戏,终于也成了一名专业戏曲演员。

1981年,傅幸文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市虹口越剧团,随即进入上海戏校越剧班学习。她起初学演的都是越剧骨子老戏,唱腔学的是袁派、傅派等,直到1988年在“戚雅仙表演艺术研讨演唱会”中学演戚派折子戏《相思树·待郎归》后,才正式改学戚派,并成了戚派艺术的传人——这也是越剧所有流派创始人的子女当中,唯一一位女承母业者。

傅幸文的表演风范极具母亲当年神韵,她扮相秀美、身材匀称;唱腔婉转、表演细腻,在观众中享有一定声誉,“戚小仙”之名由此得来。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整个戏剧界受到市场大潮的强烈冲击,开始滑入低谷。在越剧界则掀起了一股出国、转业的热潮,此时,傅幸文依然坚守舞台,先后参加虹口越剧团、静安越剧团以及上海越剧院的演出,并先后主演越剧电视连续剧《玉蜻蜓》、《金缕曲》,荣获“飞天奖”、“天安奖”等奖项。2000年,她与母亲同赴美国纽约,领取纽约文化局和林肯艺术中心授予戚雅仙的“终生艺术成就奖”。

傅幸文的演艺得到了戚雅仙慈母加严师的言传身教,不仅如此,她在为人处事中得到了母亲的良好教益。在长期演出实践中,她不仅忠实地继承戚派表演风格,而且注重在保留戚派韵味和内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革新。为让戚派艺术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在其母去世后的六年里,傅幸文多次策划并参加主演了《雅歌满江南——戚派演唱会》、《越剧百年·雅歌春韵——戚毕流派演唱会》、《春韵轻音吐芬芳——丁小蛙传承毕派艺术演唱会》、《雅韵·仙声——越剧戚派艺术研讨暨演出活动》等越剧“戚毕”流派的大型演出;同时参加并主演了《玉堂春》、《王老虎抢亲》、《龙凤花烛》等几部“戚毕”派保留剧目的音配像的拍摄,还先后出版《玉蜻蜓》、《王老虎抢亲》、《金缕曲》、《血缘恩仇》全剧以及《慈母恩师梨园情》、《女承母业——傅幸文传承戚派艺术专辑》、《剧坛瑰宝——上海优秀传统表演艺术整理抢救作品精粹》等音像制品,为流派唱腔留下了许多珍贵资料。

猜你喜欢

流派演唱会艺术
My Dream
纸的艺术
“秦腔流派”传承班汇报演出举行
浅析现代动漫艺术及其主要流派
豫剧马派唱腔艺术特征与其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探讨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ABriefHistoryofLinguisticsbefore18thCentury
春天的演唱会
小青蛙的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