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中,一个灵魂的救赎

2009-03-27

上海戏剧 2009年2期
关键词:雨巷刻画江南

段 琛

濛濛细雨,那是江南女子的泪么?

幕起,随着淅淅沥沥的雨声,一群如花似玉的女子自不见尽头的深巷中缓缓而出,她们在幽静的江南雨巷里等待着未知的命运。

12月15日,荣获中国第十届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的新锡剧《江南雨》在上戏剧院上演。

该剧的故事和《大红灯笼高高挂》有着几分相似,讲述的是清末民初江南水乡大户人家里,几个女性在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命运浮沉和人性挣扎。封建社会的贞节牌坊,强制性地压在了古代女子柔弱的肩膀上,她们没有自由、没有爱情、没有快乐,在幽深的庭院中痛苦地度过寂寞又凄凉的一生。《江南雨》描述了冯府中一群如花似玉的妻妾痛苦不幸的生命历程,雕刻了一个被禁锢、扭曲的灵魂,揭示了自我救赎的人性主题。

《江南雨》由青年剧作家余青峰执笔,先后六易其稿才最终确立。著名导演黄在敏、韩剑英担任二度创作。该剧的服装设计还特别邀请了黄梅戏《徽州女人》的设计师史延芹,创作阵容堪称强大。

而该剧的演出阵容,同样集中了无锡市锡剧团最强实力的演员。老管家阿宝的扮演者潘华曾是上海白玉兰戏剧奖得主,他以极强的形体塑造力和声音控制力,把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著名锡剧艺术大师梅兰珍的传人黄静慧扮演女主角阿仙,黄静慧认为,阿仙一角是自己从艺20多年来遇到的最难的一个角色,无论是行当的转换还是新编戏的创新方面,都是对自己的大挑战。作为大宅中执掌生杀大权的大太太,阿仙有着大段刻画内心情感的戏份,表演难度之大,内心情感把握要求之高,确实令人惊叹。受益于袁雪芬的启发——“话剧和昆曲是地方戏曲的两个奶妈”,黄静慧借鉴吸收了话剧在人物性格刻画、内心情感描写上的特长,并以一定的昆曲舞蹈化技巧展示出来。同时,在上海音乐学院的三年学习,也使她在唱腔中融入了不少民族美声技巧,丰富了舞台表现力。

由于是江南故事,该剧的舞美被着意表现为干净、简洁、细腻、空灵。导演用极具江南韵味的意象强化了舞台的诗意和样式感——雨是全剧的核心,细雨、急雨、大雨均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且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物情感的宣泄与表现。江南独有的雨巷也是该剧特色之一,当剧中一位撑着油纸伞的男子与一个手抱琵琶的女子出现在舞台上时,不禁令人联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椅子同样被赋予了很多寓意,有权力的意义,也有内心情感外化的东西。不过有观众认为这些意象使用得有些过分了,建议做些减法,以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锡剧《江南雨》展现了一个女人“走进”、“走出”的情感视像与生命选择。踏着舞台上的青石板路,我们从那幽静绵长的雨巷中,通过或细、或密、或小,或大的雨,听到了一个女人,看到了一个灵魂的自我救赎。

猜你喜欢

雨巷刻画江南
一类无理函数的动力系统刻画
冬季的雨巷
再见雨巷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流逝的岁月 流淌的歌声
走出“雨巷”的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细致刻画,突显至爱
绣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