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世界充满爱

2009-03-18童红霞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阿Q游泳细节

陈 健 童红霞

课堂实录

师:生活中有些人物你见过之后是永远也忘不了的。看看下面这些文字,写的是谁呢?

(ppt出示文字)

1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2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他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3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大家已经猜出他们是谁了吧!

生1:片段1写的是阿长。

生2:片段2写的是老王。

生3:最后一位是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从衣着描写就可以看出来了。

师:大家说的很对,就是这些典型的人物。高尔基说,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老舍曾说,只有描写生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当代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内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外在的表现才是真实可靠的。所以人物的这些细节表现就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

生4:细节描写这么重要,那我们怎么写呢?

师:你问得很好,我们就先以动作描写为例来讲,细节化的动作有:个性动作(一个人的常规的、个性化的动作)、幽默动作、夸张动作、意外动作。

刚才大家看到的阿长的动作属于——?

生(齐):个性动作。

师:对!那么老王的“镶嵌”,就应该是用夸张的手法来凸现他临终前僵硬的体态了。动作细节,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所以我们要善于用动作细节来表现人物形象。

在外貌神态描写中,也要抓能反映人物内心变化的细节;通过衣着描写表现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审美情趣等特点。比如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的外貌特征、衣着打扮的描写,有力地表现了这个穷困潦倒、善良而又迂腐的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重笔特写凸现人物的个性,提示人物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

大家看过的文章中还有哪些让你过目不忘的细节描写呢?

(学生略作交流后回答)

生5:《守财奴》中葛朗台弥留时,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他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抓”,送了守财奴的老命,这个细节我印象最深刻了,把他嗜财如命的本性表露得非常到位。

师:葛朗台是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大家还想到了哪些著名的吝啬鬼了呢?又是怎样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他的特点呢?

生6:中国文学中也有啊。《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根指头,示意家人将油灯的灯芯由两根改为一根,这伸出的两根指头虽然没有语言描写,但是实在是太经典了!

生7:还有孔乙己在教小孩写字时关于四种“茴”字的写法。那个“认真”的样子啊,实在很可笑,很迂腐。

生8:阿Q的细节描写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在自己的死刑判决书上画押,阿Q不会写字,就用画圈代替:“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阿Q就在这“画圈”的细节中糊里糊涂地结束了生命。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讲得都很生动,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这些典型的细节化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只要一个细节动作就让我们印象深刻。有时候作者还会用一组精彩的动词,刻画一个鲜活的人物。比如:(ppt出示文字)

老家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块金板下来,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欧也妮扑过去想抢回,可是箍捅匠的眼睛老盯着女儿跟梳妆匣,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

其中的“掏”、“放”、“盯”、“摆”、“推”等动词构成的动作群,深刻地揭示了葛朗台行动的内在动力——对金钱的强烈占有欲,这个细节使嗜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跃然纸上。

还有一段鲁迅的《药》中的选文:(ppt出示文字)

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谁能来分析一下?

生9:这里用到了“抢”、“扯”的细节看出黑衣人的凶狠。粗暴。

生10:还有“抓”、“捏”可看到他的贪心,唯利是图。

师:不错,正是这一连串的动词让这个黑衣人的形象显得相当的丰满。这就是抓住典型特征进行描写的力量。名家的作品让我们颇有感触,那我们在进行描写的时候如何抓住这些典型细节呢?

我再给大家三段文字,大家在小组中讨论讨论,从这些文字中你能得到些启示么?

1,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康司坦丁·玛卡里奇”。(《万卡》)

2,他永远抉着他的公文包。并且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左手无名指上带着他的结婚戒指,拿着雪茄的时候,就叫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而小指翘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花的图样。(《华威先生》)

3,“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我的老师》)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11:描写的着眼点要小。

生12:要抓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外貌、衣着等,比如“永远挟着他的公文包”。

生13:要有变化,不要一个词用到底。

师:你的意思就是观察要仔细,找出动作的细微差别,选用准确的词。语言描写也一样,表现出丰富的潜台词。

生14:用词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符合他的性格特点。

生15:要有形象性,把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表现出来。“构成一朵兰花的图样”,一个男的做出这样的动作,真是可笑啊。

师:大家说了很多。都有一定的道理。我来概括一下,写好细节要注意:(ppt出示文字,边解说)

1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可信。

2,细节要有代表性。

3,细节描写必须细致入微。

师:现在,大家对动作描写已经有一定的经验了。下面就请大家来做做老师,帮这位同学来改改下面这篇短文:(ppt出示文字)

今年夏天,爸爸带我到南湖去学游泳。爸爸带着我骑着自行车去南湖。路上瞧见建筑工人在造房子,听到树上的蝉儿在不停地鸣叫。到了南湖,从自行车上面跳下来,放好自行车,脱下衣服,走到水里,就开始游泳。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过了一个小时。我们就回家了。游泳真开心。

(请学生稍作思考之后提出修改建议)

生16:“带着”、“骑着”、“瞧见”、“听到”、“放好”、“脱下”、“走到”等动词,可以装满一箩筐。但读来枯燥无味。

师:病根在哪里?

生17:细节的描写不在动词多,而在贴切,有用。

师:他的意思我明白,原来细节描写,并不是动作堆砌,而是要选择那些关键性的动作去写。就是要选择最生动、最精彩的动作,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动作。

师:大家再来看看修改后的片段,是不是好多啦?

(请学生读片段)

终于下水了,可不像在岸上,两腿发软,身体好像飘来飘去。我急忙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两腿夹住爸爸的腰部,口里直喊着“我要回家”。爸爸说:“别害怕,一步一步地学,总能学会的。”过了一会儿,我才壮着胆,两脚稍微向后伸了一下,觉得没事,接着两脚再用力一前一后地伸了几下,好像后半身浮了起来。反反复复,终于学会了踩水。

师:删除了和学游泳无关的动作描写,着力描写学游泳的动作,来体现学游泳的感受。“两脚发软”、“紧紧地抱住”、“两腿夹住”、“口里直喊”,真实地表现出小朋友刚学游泳时害怕心理。“壮着胆”、“稍微向后伸了一下”。体现了小朋友的小心谨慎。

接下来的大作文写作中就看各位各显神通了,我相信一定能看到大家精彩细致的人物刻画。像本单元的作者们一样,从自己的身边选择一个小人物进行细致观察和生动描写,尽量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也用这些描写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

写作范例

(细节描写片断)

(一)

陶绍文背着冲锋枪,抱着爆破筒跳出战壕,向暗堡匍匐前进。暗堡里射出采的子弹在他身边啾啾地响着。他一会儿跳进炮弹坑,一会儿躲在树背后,终于靠近暗堡,爬到了射击口下面。停了一会儿,他猛地站起来,扛着了导火线,把爆破筒塞进射击口。敌人把爆破筒推出来,他又推进去,用肩窝使劲地顶住。

简析:“跳出”、“匍匐前进”、“跳进”、“躲在”、“爬到”、“猛地站起来”、“塞进”、“使劲地顶住”,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就使一个活生生的爆破英雄跃然纸上了。读者仿佛看到了爆破的惊险过程,而且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的英雄人物。

(二)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简析:“蹒跚”,说明父亲身体肥胖,走路摇摆。两手的动作用“攀着”,两脚的动作是“向上缩”,上身的动作是“微倾”,爬上月台,多不容易!通过典型性的动作描写,表现出的父亲形象,确实是栩栩如生。

猜你喜欢

阿Q游泳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阿Q和老A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沈鹏《读鲁迅〈阿Q正传〉(四首选二)》
细节取胜
论描写辛亥革命之于《阿Q正传》的意义
阿Q“国民劣根性”的误植与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