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叙深议写影评

2009-03-18孙慧如童红霞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刘胡兰观后感同学

孙慧如 童红霞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欣赏了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大家对这部电影有何看法?一起来谈谈好吗?

生1:故事情节很吸引人,里面的人物性格也很典型。

生2: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非常感人,我看了以后很想哭。

师:是的,看完电影,我发现很多同学的眼圈都红红的。

生3:我觉得影片赞美了解放军保家卫国、勇于牺牲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生4:我从小就爱看战争片,这部影片不仅有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生动活泼的军旅场景,全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军人的生活。

生5:我妈妈说,她读大学时,也看过这部电影,当时她们班的同学都哭了。

生6:我与他们的感觉有些不同,我觉得影片之所以让我们动容,是因为这部军事影片始终流淌着一个“情”字:战友情、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所以我们才会掉泪。

师:是啊。这么感人的电影。当然不能一个人“独享”,我们应该向更多的人推荐这部影片或者告诉更多的人你的感想,这样就要求我们学会写“影评”。

其实写影评并不难,把刚才你们的发言组织起来就是影评了。不过大家谈论的是最简单的观后感,真正要写影评,仅有这些是不够的。那么。我们怎样来进行影评的写作呢?我们先来读一篇观后感,体会一下观后感的写法吧。

(同学认真阅读范文《是什么让她和我们不一样》,然后回答问题。ppt出示文字)

(1)刘胡兰与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具体表现在哪里?是什么让她和我们不一样?

(2)她有没有与我们一样的地方,表现在哪里?

(3)本文是怎样来安排结构的?

(4)从第四段第一句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些什么?

生7(简要复述习作第3段后回答):刘胡兰与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是她面对铡刀,从容就义,她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是信仰让她与我们不一样。

生8:她也有与我们一样的地方,她也是个普通女孩,她也渴望亲情。

生9:本文是这样来安排结构的:提出疑问——寻典型片段——得出结论。

师:提出疑问出现在“影片外”;寻典型片段是“影片中”的内容:得出结论又出于影片外。其实它的结构简单地可以列为“片外——片中——片外”。好!最后一个问题谁回答?

生10:从“我哭了”这句中可以看出,“我”是被深深地打动了。我觉得这是由影片中向影片外转移的过渡句。

师:最后这位同学回答的这一点很重要。这就是巧妙的过渡,也是我们创作观后感时必须具备的一个环节,在此之前是对影片内容的描述,以下就该敞开来谈自己的看法,也就是从记叙进人议论。进入了影评真正“评”的阶段,也是作为一篇影评最有意义和价值的部分。

师:刚才大家读了范文,作者重点抓住了主人公刘胡兰一生的几个重要事迹,既写出她性格中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也重点归纳了她作为一个革命英雄(同学插话“小英雄”)身上所具备的和我们普通人身上不一样的地方——“信仰”——来进行评论,赞美了英雄品质。这种从人物事迹人手,归纳并评论人物性格的写法是较为普遍的影评写法。因为选取的角度比较小,写作时易于把握,也是一种很适合中学生学习模仿的写法。下面我们请同学们来讨论一下观后感还可以有哪些写作角度。

生11:可以从主题、中心的角度进行。

(ppt出示文字)评主题——力求有独到见解,深入挖掘。

师:那么,对《高山下的花环》这部电影的主题,大家有怎样的理解呢?

生12:我觉得这部影片反映了30年前我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历史,成功地刻画了一群军人的形象,说明我们的人民军队是一支战不败打不垮的威武之师。

生13:因为影片中我方获胜是一支连队的力量,是集团军上上下下每个人的付出,出现了不止一个战斗英雄,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的主题可以说是“团结就是力量”、“天职高于生命”等。

师:你们也许可以透过解放军的威武善战,挖掘更深或更独特的主题,独出心裁地写出深意。

这样一部拍于上世纪80年代的影片,过去曾经感动过你的父母,现在又能让你流泪,这是为什么呢?在21世纪,观赏这部影片对我们这个时代又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们还需要影片中那些英雄人物的伟大精神吗?——由此看来,影评还可以评什么?

生14:我想。可以评评影片的现实意义吧。

(ppt出示文字)评现实意义——从主题出发,侧重评其现实作用。

师:这部影片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呢?

生15:影片让我们“记住历史,珍惜和平”,在当今时代,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现在不是还有伊拉克战争吗?我们要更加热爱和平。

生16:“感动我们的是一个个人物的精神,比如梁三喜的宽容厚道。靳开来的直爽英武……”这种精神是跨时代的。就像雷锋精神一样,美国西点军校就悬挂有一位中国普通士兵的照片,就证明了人类的这些伟大精神是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鼓掌表示赞同)

师:你说得挺不错的,比如“梁三喜的宽容厚道,靳开来的直爽英武……”其实这已经涉及了观后感的第三个角度……

生(齐):人物形象!

(ppt出示文字)评人物——抓住人物个性,挖掘人物意义。

师:我们刚才读的例文就属于此类。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其实有好多种:可以是单一人物评论;同一类人物评论:不同人物的对比评论;甚至群像的评价。影片中哪个人物最让你感动,最能引起你的思考呢?

生17:赵蒙生的转变引起了我的思考。他本来留恋城市,贪图享受,却在战场上找回了一个军人应有的品质。他的转变是灵魂的再生。对他来说,这场战争就是一次洗礼。我原本很讨厌他,后来我很尊重他。

生18: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那个摔帽子骂娘的雷军长。他脾气火爆,公开场合斥责那些溺爱子女、搞特权的官员。自己当然身先士卒,把自己的儿子送上了战场。这很令我感动!

生19:我喜爱“小北京”,也就是雷军长的儿子,他还很年轻,面部表情也透露出他还是一个孩子,他很聪明,小小的年纪就懂得很多现代化的战术;又很勇敢,敢于炸碉堡,英勇地牺牲在战场上。想想真有点令人扼腕。

生20:我认为最感人的是连长粱三喜,他牺牲时留下的仅有一件军大衣,还有欠条

生21:他妻子、他母亲难道不感人吗?我要评论人物群像!整个连队中的战士们以及那些好样的家属们,每个人物都是好样的!

师:你看!你们在评论时已经把握住了人物独有的个性,人物特有的行为、动作、志趣、才干。从中很深刻地挖掘出入物形象意义。

那么。我们把影片中有关这个人物的故事情节在脑中梳理一下,捕捉那些最动人的细节写入观后感,相信会激起更多的共鸣,让更多的人和你一起喜爱这个人。

(生动情地点头)

师:其实写影评并不难,更不神秘。我们

一起再来总结一下方法:首先。我们要“看懂”电影,看的时候投入感情,只有看得动容了。才能写出动情的文章,这是写好影评的基础;其次。要紧扣影片,选取一个合适的角度来评论,而不是从影片中抽出一个话题,断章取义,离开了对整部影片的评论;最后,写作时要注意记叙和议论的结合,既不要大篇描述故事情节,也不能离开情节大发空洞议论,也就是要做到“精叙深议”。

今天的作业就是写一篇影评。选择一部印象深刻的电影,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影评。题目自拟。

写作范例

是什么让她和我们不一样

——电影《刘胡兰》观后感

小学的时候就读过《刘胡兰》,知道她是一个视死如归的女英雄。如今我上了中学,每天走在校园里都能看到那尊刘胡兰塑像,于是我常问自己:如果我面对敌人的铡刀,会怎么样?我不知道,至少我很害怕。我不甘0那么年轻就匆匆走完人生路。刘胡兰就义时和我差不多大,难道她天生就是英雄吗?到底是什么让她和我们不一样?我想寻求答案,然而刘胡兰离我实在太远太远了。是电影《刘胡兰》让我如愿走进了刘胡兰的精神世界。

影片开头,刘胡兰第一次出场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小姑娘:穿着一件半新不旧的红布棉袄,扎着一条麻花辫,正拉着妹妹气呼呼地离开家门。原来,刘胡兰的爹又给她们找了个新妈。刘胡兰怕新妈待她们不好,正发孩子脾气呢!姐妹俩抱头大哭。怎么了?英雄为这事就落泪?人人都渴望得到亲情的呵护,刘胡兰同样如此,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

既然刘胡兰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到底是什么又让她和我们不一样呢?影片又为我揭示了答案。当刘胡兰如愿走进校门念书不久,日本鬼子进了村,干尽坏事,关闭了学校。这让刘胡兰感到非常气愤,凭着年轻人的激情与冲动,冒险去撕日本人的标语。直到受到一个革命者的点拨,刘胡兰才明白了,要消灭敌人不能只靠“我”。而要靠“我们”。在她的心中,开始有了向“我们”靠拢的信念。她组织了抗日儿童团,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积极学习,使自己的思想觉悟得到一步步升华,加入“我们”的信念越发坚不可榷。在鲜红鲜红的党旗下,刘胡兰神情庄严地宣誓:“不怕牺牲,奋斗一生。”刘胡兰是坚守诺言的。当她被捕后,面对阎匪军对她的威逼利诱,让她做出生与死的选择时,年轻的她毫无惧色,坦然厉声道:“要我咋个死法?!”把敌人都镇住了!只见她用手理了理头发,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铡刀。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刘胡兰躺在铡刀架上,脸上依然是不屈的神情!

看到这儿,我哭了。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也顿悟了,正是刘胡兰心中那坚定的信仰让她和我们不一样。人活着,总得有个坚定的信仰,而我觉得这正是现在我和许多青年朋友所缺少的。虽然我们所处的时代还不需要我们去为国献出生命,但有一位名人说得好,如果把人生比为杠杆,信念则好像是它的支点,具备这个恰当的支点,才能成为一个强而有力的人。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我要感谢电影《刘胡兰》。

猜你喜欢

刘胡兰观后感同学
种“梦”——“天宫课堂”观后感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唱起歌儿想念她
——献给刘胡兰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乐谱:刘胡兰颂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在刘胡兰像前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