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插上想象的翅膀

2009-03-18沈丽萍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阿姆斯特朗小山羊伽利略

王 炯 沈丽萍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卡通电视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大头儿子的试卷)

师:他得了几分?

生(齐):91分!

师(怪异地笑):是吗?(把试卷转180度)现在呢?

生(大笑):16分!

师:你想象一下,大头儿子为了达到蒙混过关的目的,这张试卷最有可能出现在家中的什么地方?

生1:可能会反过来放在门口吧!

生2:不对!爸爸一下子就会看到试卷是反的。

生3:要不,会反着夹在书本里面。

生4:不对!爸爸会抽出来看的。

生5(迫不及待):我知道了,放在镜子前面,看过去正好是颠倒的。

师:有道理!你看,你们已经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知道什么是想象吗?

生6:就是幻想。

(学生大笑)

师(笑):显然有些毛病了,不然同学不会发出那些善意的笑声。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这个定义似乎太抽象,其实想象是新形象的创造,想象的内容往往出现在现实以前,或是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东西。说到这儿,同学们一定会说,那不就是幻想吗?不对!想象与幻想不同。它不是凭空捏造的,想象以现实生活作基础。你看大头儿子的试卷以及镜子的颠倒形象,不都是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的吗?

(学生点头表示赞同)

师:我们说,任何写作都有其方法,都有其规律。那么想象究竟有哪些方法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出现幻灯片:

三只青蛙掉进7鲜奶桶中。

第一只青蛙说:“这是命。”于是它盘起后腿。一动不动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第二只青蛙说:“这桶看来太深了,凭我的跳跃能力是不可能跳出去的。我今天死定了。”于是,它沉入桶底淹死了。

问:想象一下,第三只青蛙会怎么样呢?)

这是源于以色列的一个故事,能否想想第三只青蛙会怎样?

生7:它可以跳出来,因为它的弹跳能力很强。

生8:不对!故事不是说桶很深吗,怎么跳得出来?我想它会借助其他两只青蛙的力量,把那两只青蛙的身体叠起来,再跳出来。

生9:老师,她想得太荒唐了!

师:没关系,先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比较后才会出现合理的想象。还有吗?

生10:它使劲地喝牛奶,把牛奶喝完了,不就可以得救了吗。

生11:更荒唐!它肚子有那么大吗?胀都胀死了,还能活吗?

生12:它是否可以用身体不停地搅动,牛奶逐渐就变成奶酪。在固体上面,它就能跳出来了。

师:很有创意,你是受到了什么东西的启发?

生12:一本书——《谁动了我的奶酪》。

师:你真厉害!一是融会贯通,这是想象应该具有的品质——就是想象的合理性;二是与故事“英雄所见略同”,你的想象很合事理,以色列的故事中就是这样讲述的。你能说说这是一种什么方法?

生12:好像是对情节的再创造。

师:可以,因为这是假设的情境,所以暂且起名叫“假设情境法”吧,但是就是想象也要求合理。这种方法在想象中最常见,同学们也已经掌握得不错了,所以我们今天就另外再学两招。请看《新农夫与蛇》的故事。

(出现幻灯片:

一辆汽车驰过,被轧伤的蛇在马路旁呻吟着。

“救救我吧!”蛇恳求一个路人。

路人想起了中国古代寓言“农夫和蛇”的故事,摇摇头走开了。

“救救我吧!”蛇又向走过来的另一个人求助。

微醉的农夫打着着地上受伤的蛇,

农夫惺松的眼睛一下亮了起来,他抱起了蛇放进自己的怀里。

像“农夫与蛇”故事的结局一样,新农夫仍然死于毒蛇口下。)

请你按照情境,想想这第①处应该增加什么?

生13:这一处似乎应该增加心理描写。

师:不是似乎,就是它了。那么你试着加一加。

生13:应该是犹豫不决。

师:何以见得?

生13:因为它前面是“打量”,后面是“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说明有一个思想斗争的过程。而且这个农夫是“微醉”的,因而他的思维有些错位。如果是清醒的人。那么一定不会有类似的思维,不是打死它,就是自己赶快逃走。

师:你真强!你也与作者“英雄所见略同”,想象很合理。故事答案就是“一时拿不定主意”。

(学生自发鼓掌)

师:刚才××的答案是根据前后文找出来的,说明想象是要以原有的情境作为基础的,而不是胡乱编造。现在看看第②处应该增加什么?

生14:好像应该增加对话。

师:你怎么也犹豫不决的,OK。就是对话。你也试着加一加。

生14:我给你钱。

生15:不对!蛇有钱吗?

生16:不是想象吗,为什么不能想象有钱呢?

生17:有钱的话把钱拿过来就是了,用得着“抱起蛇来”吗?

生18:收人钱财,为人消灾。农夫也要讲诚信的。

生19:见钱眼开的人会讲诚信吗?

师:有一定道理。显然你们已经发现了,一定要“抱起蛇来”,说明要在蛇的身上做文章。

生20:我知道了,蛇的身上有宝贝。

师:考虑接近了。

生21:蛇用蛇皮、蛇胆来诱惑农夫。

师:能否用完整的语句回答。

生21:我的蛇皮很值钱,我的蛇胆能明目。

师:太牛了!蛇说:“我的皮是制钱包的上等原料,我的胆是降火的良药……”

生21:耶!

师:你们看,文章可以添加语言、心理等描写,使得文章的内容更充实,但在充实时还是要注意前后情节的合理性。思考一下,除了运用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22:外貌描写、行动描写。

生23:我想环境描写也可以。

师:是的!这是老师教给你们的第二招——“添枝加叶法”。当然老师还要教给你们第三招,教之前请看第三个材料。

(出示第三个材料:

自从那只山羊被狼吃了以后,其余的山羊们被关在城市的动物园里,吃的是饲养员们人工种植的青草。一天,一只山羊逃出了动物园,来到了大草原,吃到了美味可口的青草,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美味的青草。小山羊正大口吃草的时候,狼来了。____。就把小山羊放了。小山羊受了惊吓,不敢再呆在草原上,继续回城里吃那些难吃的青草去了。)

根据前后文。你觉得横线处应该是什么情节?

生24:应该是小山羊奋起反抗。狼害怕了,所以就把小山羊放了。

生25:你说得不合情理,小山羊若奋起反抗了,那么何来后文情节“小山羊受了惊吓,不敢再呆在草原上。继续回城里吃那些难吃的青草去了”。

生26:可能是来了更凶猛的动物,狼就把小山羊放了。

生27:可能吗?来了更凶猛的动物。小羊还能活吗?

生28:我有一个比较另类的想法:“狼闻到了山羊身上不同寻常的气味,不敢轻易吃它,就在脊背上试着咬了一口,发现肉质比较差,就问小山羊来自哪里,小山羊哆嗦着说来自城里。狼哈哈一笑说:‘怪不得这么难吃!”

(学生一齐鼓掌)

师:你的想象决不是另类。而是你看懂了全文。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做出的加工,绝对要符合常理。因为全文反复强调的是“吃的是饲养员们人工种植的青草”,“吃到了美味可口的青草”等。

生29:还有还有,最后强调的是“继续回城里吃那些难吃的青草去了”。也暗示与人类的参与有关。

师:这种想象,既没有写狼的凶残。也没有写小羊的无助,而是另辟蹊径,另立主题,把矛头直指人类。我们也给这种方法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另辟蹊径法”。这种方法就是从原有的意义圈里跳出来,通过求异思维来赋予作品以新的意义。理解了吗?

生(齐):理解了!

师:本周是我们学校科技周,我们昨天完成了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昨天的课堂是很严肃的,具有科学性的气氛,今天的写作训练就要另辟蹊径——比较“虚”的想象性的写作练习。

古人说想象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想象可以“精鹜八极,心游万仞”。根据科学、民间传说、我们昨天进行的综合性活动以及今天的范文,谈谈月球里究竟有些什么?(学生看范文)

生30:月球中有环形山、有嫦娥。

师:等等。这样的分类标准对吗?

生31:应该回答,根据科学来看,月球上有环形山、有高地、有陨石坑等;按照民间传说来看,有嫦娥、吴刚、小玉兔、桂花树等。

生32:还有八戒……

(生哄笑)

生32:就是吗?民间故事说,八戒不是去骚扰过嫦娥吗?

(生大笑)

生33:那还有孙悟空、沙和尚,他们会腾云驾雾,会去月宫做客。

生34:还有牛郎织女、王母娘娘等。

生35:耶还有日本的阿童木,还有变形金刚。

生36:有登月的阿姆斯特朗……

生37(抢话):那还不如写我们的杨利伟。写我们的“嫦娥一号”。

师:只有人物吗?

生38:还可以穿插昨天综合性活动中有关月亮的古诗词抑或有关月亮的俗语、谚语、成语等,使文章文学的味道更浓一些。

师:你们讲的都非常全面。你看,想象的翅膀一打开,就能“思接千里”。今天我们作文的话题就是:1,我在____上的一天:2,我到了缥缈的____。但是想想还要注意什么?

生39:想象要丰富。

生40:除了想象的丰富,还要具有合理性。

师:想象还要有良好的心态,要写得健康,有中心。不能“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写作范例

飞上月球

皎洁的月亮总能激发人们美好的想象,各民族的许多神话故事中,人们一有翅膀就往月亮里飞绝对不是偶然的。古希腊的神话中有一个叫伊卡尔斯的人,他造了一对翅膀,可惜的是,他飞往太阳,结果翅膀被融化,摔死了。于是我常常叹息,他怎么不往月亮飞呢,要是往月亮飞,就不会掉下来了。你看,我们的嫦娥多聪明啊!可是想想,也难怪,他那时是在白天啊。

如果死去的伊卡尔斯在天也有这样的想法的话,那么有一个人可以让他释怀。这个人叫加利莱伊·伽利略。那是在1690年,一个月色很好的晚上,伽利略兴冲冲地搬出白天刚刚发明成功的自制的望远镜,迫不及待地把镜头对准了月亮。他简直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因为他将是世界上第一个掀开月亮这个少女面纱的人。可是,这一看,把他吓了一跳,因为,人们一直心仪已久的月亮,原来是那样的面目可憎。这是怎样的一副脸庞啊,简直是惨不忍睹,就像被人用浓硫酸泼过一样,沟沟壑壑,痴肉累累。天妒芳颜!天妒芳颜啊!据说,从此之后,伽利略再也没有把他的望远镜对准过月亮,若要观察其他的星星,也总要小l心地绕着走。还听别人说,衡量一位科学家是否一流,除了看他的科研成果之外,其中的一个标准就是看当地的天文望远镜扫过月亮时有没有动了恻隐之心。

惊魂之后,伽利略是这样描述那个晚上看到的惨淡景象的:月球表面尽是高地和峡谷——你别以为高地上草木葱茏,白兔跳跃,峡谷洄清倒影。那是洪荒之地,一片死寂。非但如此,高地上还坑坑洼洼,由于一个坑一个坑非常大,非常多,于是,月球上多是环形山。后来的科学家把伽利略发现的“峡谷”称之为“海”,至于那一个个的坑,他们研究认为。那是陨石撞击的,称为“陨石”坑。可怜的月亮啊!

后来的科学家则是这样叙述的:月球的表面可分为布满坑洞的高地和平坦的海。高地的颜色多呈较亮的灰色或褐色,而海则呈较暗的灰色。海大多数集中在面向地球的一边(也就是说,伽利略那天晚上看到的还算好的),背面则很少。海有的大到直径一千公里。海的形成原因是三十九亿年之前的六亿年间,月球内部积聚了大量的热,使地壳数百公里的岩层融化而形成岩浆层。后来,岩浆从这个岩浆层往上涌,填满了月球表面的洼地,在三十八亿至三十:亿年之前的六亿年间,熔岩所填满的洼地变成平坦的海。月球的高地上,月壳厚度约为六十公里(因为高地的月壳厚度较海处厚,所以岩浆往海边涌),其中在上层的二十五公里已饱受陨石的撞击。最大的陨石坑直径一千米还要多,其中较著名的是“哥白尼陨石坑”和“开普勒陨石坑”,在月球表面(靠地球一面)的东边还有所谓太阳系中最大的陨石坑——东海。

比伽利略还要可怜的人还有一个,这个人叫尼尔·阿姆斯特朗。这个叫阿姆斯特朗的人与他的同伴竟然跑到月亮上去了,虽然,这有些辛苦,因为当初嫦娥飞了不是很久的路程,他们居然差不多要五天五夜!他的行为不但粉碎了自己从小在妈妈怀里得到的关于月亮的所有的想象,还使全人类从童年时代就开始建立起来的月亮崇拜情结得以瓦解。美国的报纸上说,自从那个晚上起,许多的华裔都决定今后不再过月节了,他们觉得阿姆斯特朗玷污了月亮。是啊,连凡人都可以上月亮,那月亮还有什么意思呢!从伽利略的望远镜到近代的月球探测器,都熬了快三百年了,极力坚守的对月亮的美好想象终于在这一时刻被彻底地粉碎了!对于他们来说,阿姆斯特朗的残酷之处在于,他把人们平时从图片上看到的画面变成了一种亲历的实在,这种实在击溃了对月亮怀有的最后一丝的侥幸心理。你看那个所谓的著名的脚印,陷在火山灰里深深的,一看就知道若在地球上没有一二百年的干旱是不可能会这样的,它不会使你想到世上竟有一种叫做水的东西。月球上环境的恶劣,从这个故事中可见一斑。当然对于大部分人来讲,他们倒希望这个故事是真的:阿姆斯特朗他们根本没有到过月球,这是美国人撒的一个“弥天大谎”。他们怀疑的依据是那张从月球上带来的照片——照片上是一面插在月球上的美国国旗。美国国旗插在月球上也就插吧,反正你有本事,可问题是,这是一面在飘扬的旗子——这绝对是有悖于常识的,因为丹球上是没空气的,没有空气也就没有风!因此他们认定,这是美国人随便在哪一处荒山野岭拍的一张照片。后来,美国宇航局还真的作了解释。他们说这面旗子是由事先准备好的支架撑着的,可是许多人还是觉得不可信,他们认定这是美国人在造假时的一个疏忽,虽然,这根本算不上是一个技术问题。不过我想,这可能还是部分人心底的愿望在起作用吧。

但是,更多的人却认为,此刻,阿姆斯特朗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因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他的行为是被人类的另一种精神所激荡,另一种豪情所鼓舞的结果。阿姆斯特朗自己也认为全人类都应当分享他的幸福,他说,他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地球上都应当铭记这一时刻发生的伟大的事件:1969年7月21日56分20秒,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

猜你喜欢

阿姆斯特朗小山羊伽利略
小山羊学习看图写话
小山羊的难题
尼尔·阿姆斯特朗: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
伽利略质疑权威
不识钟的小山羊
论伽利略的科学观
浮世绘
伽利略与天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