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想说爱你也容易

2009-03-18徐静丹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面包作文教学

徐静丹

写作,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的窘境:学生对作文总是望而生畏。尽管我们时时对学生耳提面命:生活中处处充满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但是他们或是苦于找不到“令人满意”、使人“耳目一新”的题材而愁眉不展,或是找不到恰当的语言表达而抓耳挠腮。写作成为语文教学一块很难啃下的“硬骨头”,学生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写不出好作文成为语文教师公认的事实。甚至于有些教师的作文教学完全成了应试的阵营。导演了诸如“万能作文”“范文背诵”等怪现象。学生写作文的“瓶颈”究竟在哪里?是学生的“木讷”、“基础差”,还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出了问题?带着这种深深忧思,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有意降低作文门槛、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进行多种尝试。现将几个难忘的课例呈现如下:

常规训练·联词成段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运用文艺笔调,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对绿色蝈蝈的描写极尽生动感人之能事。因为生字生词较多。需引导学生在感知词义的基础上扎实地掌握它们。怎么办?是机械地抄写、记词义还是另觅良策?反复思考之后决定来个“联词成段”,让他们将文中出现的典雅的书面语词,迁移运用到写作中去。于是我布置了如下的家庭作业:

选用《绿色蝈蝈》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至少六个,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话。

词:静谧哀号狩猎喑哑篡夺意宰作响夜色苍茫更胜一筹

第二天,学生上交的作业精彩纷呈:

范文一:夜色苍茫,走在乡间的路上,一下子感到了撩人的秋意,而四周又静谧得可怕。忽然,隐隐约约听到远处连续不断的意宰作响的声音,一下子扰乱了沉寂的氛围。而后。又传来几声喑哑的哀鸣,带着几分惊慌失措。会不会又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悲剧上演呢?又会有开膛破肚的不堪入目和断肢残腿的结局吧!或许,现实就是这样吧!没有付出和努力,又怎么更胜一筹?或许,等待来的只是别人来篡夺你的位置!社会的脚步不断地前进,我们更该发奋图强,不断进取!

范文二:我踏着一条小径,独自去寻访离别多年的山水兄弟。刚走,心里就有些不安,我怕扰乱了这宁静而安详的老柏树休息。偶一抬头,看见山雀因为鹞子追杀,而发出一串串扰人心弦的哀鸣。山雀已被鹞子活活捉住。它毫不犹豫地咬着山雀。一滴滴鲜血滴落了下来,证实了它是一个空中劫掠者。

自此,我发现联词组段是由积累走向运用的一种重要的策略。如果将它作为写作教学的一个“抓手”,不仅让学生在表达内容与文体选择方面有较大的自主空间,而且因为它在成文时需要定向联想和想象的撮合,才能迅速地将若干个似乎并不相干的词语有机地串联起来,成为一段有情、有意、有序、甚至有趣的文字,所以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不断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不断投入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发现和感受词语背后的丰富意义,使一个个冷冰冰的词语鲜活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是一种具有很强的游戏性质的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极大地激发。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隔日布置“联词成段”常规作业,意在感知课文、积累语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想象能力,给他们足够自由的创作空间。

随笔练习·感谢那只被偷吃的面包

那日,我信步走进教室。一旁有学生围上来“打探”。当得知这节课我们要进行“如何具体生动地描写”的写作训练时,立即引来一片叹息声,没办法。谁让他们对写作文一向“感冒”呢?即便如此。教学还是按照我的设计进行着。首先通过两组句子、片断的比较,让学生感受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回顾人物描写有哪些种类。并能举出以前课文中的相应例子,学生有的当即翻书,有的沉思回忆。为接下来的交流回答作着准备。我的目光在教室逡巡。此时隐约传来几声“恚惠牢牵”声音,天哪,毛舒存竟然遮着书、埋着头在偷啃面包。真是胆大妄为。我下意识地想上前阻止,待我刚迈开脚步计上心来:这不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吗?趁他还专心致志沉浸在面包的美味之中,我用手势招呼同学注意观察这一偷吃奇景。并用眼神提醒他们不要出声。待他将最后一口面包塞进嘴里,鼓着腮帮抬起头来时,全班哄堂大笑,他也蓦然发现自己成了众人目光的焦点,脸“刷”一下红了。此时,我开口了:“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毛舒存的‘壮举。今天的课堂训练就以‘毛舒存吃面包为话题,可以描述刚才的所见,也可以结合平时的观察所得,运用恰当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片段,我们将请毛舒存作为裁判来评选今天课堂的最佳习作。用以感谢他的‘无意之举为我们提供了最佳的范本。”

学生激动了,他们的神情告诉我,他们对这一提议倍感兴趣。因为毛舒存对面包的情有独钟,他的“掩耳盗铃”和“狼吞虎咽”早已成为班级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闲暇之时经常将之传为笑谈。

教室沉静下来,响起了沙沙的动笔声。

孩子们的作品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我甚至惊叹于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看看吧。那异彩纷呈的小片段:

语段一:他眉开眼笑地回到了座位,利索地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水,带着一脸的满足,娴熟地撕开面包包装袋,然后深吸一口气,张开大嘴,狠狠咬了下去。待你再看时,一只面包只剩下一半了,而他那两腮早已鼓得像只大青蛙。嘴里塞满了面包的他还不安分,边咀嚼边在那儿哼哼着,班里一位高人说得果然不差,看毛舒存吃面包,你定能深切地感受1961年的大饥荒。

语段二:他低着头,一手扶着展开的书,一手配合着嘴轻轻把面色包装袋往下剥了剥,露出更多“内容”。突然他张开大口,猛地咬下去,手中的面包已经少了大半块,这时还有四分之一的‘残品。为了提高效率。降低风险,他索性把剩余的面包放在嘴前一按。统统塞进了嘴里,天呐,看着他此时的尊容,我的眼前浮现出蛇吞象的骇人景象,还是不看为妙!

当这些灵动的文字从学生笔端流出的时候。不光我被他们感动了,就连当事人也被感染了,他专注地倾听着,精当地点评着。全班同学兴奋而愉悦地融入了文字营造的美妙场景之中。很难想象这节课的后半部分如果还是按照我原本预设的将“父亲/母亲的手”作为写作话题是否能激发他们同样高涨的兴致,写出如此美妙的作品。显然,这节课并没有进行“字词句段篇”的教学,也没有从语文的角度解释文章作法,课堂所进行的,只是将现实生活原形夸张了、放大了、切割了、分析了。而学生却能在这个过程中调集业已贮存于他们心中的所有语汇,写出生动细腻的文章来,这难道还不足以引起我们对平日灌输写作法则和写作理论的反思吗?

活动实践·球儿怎么触

准备文学社的辅导课,借用了致力于研究

作文游戏活动的李白坚老师的一个教学构想来上课。上课时拿了四个篮球进教室,学生一个个瞪大了双眼,作纳闷状:莫非老师来代体育课了?我故弄玄虚地投了个“炸弹”给他们:有一大型智力测验题,即十几个人一组,轮番用手指碰同一个篮球,用什么样的办法速度更快?学生沸腾了,我先让他们验证老师的“笨办法”——击鼓传球,课堂气氛万分紧张,紧张刺激地传过一轮后,我请他们将刚才的场面记录下来。眼看这个方法不科学,效果不明显,还是群策群力吧。他们建议将同学分成四大组。各找一个据点秘密协商、验证演示。他们激烈地讨论着、验证着。那份投入与专注令人动容。到点了,一组组上来,将自己组精妙绝伦的妙点子进行演示。有的组上来竞赛时。组织得井井有条,速度也快:有的组上来后“叽哇”乱叫。课堂里洋溢着笑声、赞叹声、唏嘘声。同学老师一起点评之后,就当堂写起了“实验报告”。当全班同学都聚精会神地写这篇“实验报告”的时候,我也曾悄悄问他们:“你们觉得写这个东西累不累呢?”“不累!”他们说。一副仿佛我打扰了他们的模样。我又问:“写这样的文章有兴趣吗?”一位同学回答:“这不是写的‘实验报告吗?”言外之意,“实验报告”和“文章”不是一回事。此刻,写作的面目变得温情脉脉了。是呀,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改变他们的心理来适应教师的课程,只有我们设法去把那些对他们有益的然而是比较枯燥的写作课程转换为有趣的、有吸引力的课程。何愁唤不起他们的写作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个至今令我印象深刻的课例,似乎解答了我一直以来困惑的某些东西,我的作文教学也从先前的“懵懂”。摸到了一定的门路,以联词成段、随笔写作等常规训练为根基。辅之以两周一次“边玩边写”的游戏活动教学。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与日俱增。更重要的是,这番实践的过程让我确信。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其实并不是学生本身的过错,而是我们这些为人师者总是“高高在上”,没能在教学的内容与教学的方法上进行革新!试问:我们有必要把一节节作文指导课上得天花乱坠,给学生拓展得非常辽阔,非常厚重吗?需要那么多的观点,需要那么多的角度,需要那么多的材料吗?长久以来我们板着一副严肃的面孔,教学生如何审题立意、如何谋局布篇,再给他们并不熟悉、并不感兴趣,或是有些已经写烂了的话题。你看。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作文题似乎都限定在一个相似的框框里,什么我的爸爸、妈妈、朋友,感受人生。战争……写作话题为什么不是学生耳濡目染、可以信手拈来的?我们在对其进行写作训练时为何不给他们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呢?事实是,我们的学生仅走出校门去烧烤了一回便被告知:请用800字以上的文字抒写“亲近自然”的所思所感:每天埋头于紧张的学习之中却不时被要求用独到视野发现记录城区发展二十年新景新貌,如此高不可攀的“拔高”能不让学生望而生畏、不寒而栗吗?

有人说:“写作或者作文的基本驱动力是爱,是激越的感情,是火热的生活,是对生活的悉心的感受,是不吐不快的煎熬,是无从宣泄的痛苦。倘使能够告诉学生以爱。能激发学生以情感,能诱导学生以生活的体验,那么,写作的原始驱动机制也就形成了。”我们在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先把重心降得低一些,先试着写写“毛舒存的面包”、“体育课归来好热,好渴”。介绍介绍“我们的教室”“我的小天地”。等他们感兴趣了,乐于动笔了,再引导他们学会思考与抒发,让他们在水到渠成之间去自然而然地学会关注日月星辰、潮涨潮落、飘飞的柳絮、凋零的飞花,抒写生命的感动。

请把作文的门槛儿降得低一些,再低一些,就让这些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们,在动笔写作的时候少一些心理负担,多一些轻松愉悦吧!相信到那时,我们可以掷地有声地说一声:作文,想说爱你也容易!

猜你喜欢

面包作文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好吃”的面包灯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面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