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民乐的发展思路及风格塑造

2009-03-18杨美娟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发展思路

杨美娟

摘要:现代民乐根植我国民族音乐传统,面临着如何保持现代民乐的发展势头,塑造具有其自身特质的艺术风格的现实需求因此,对其属性的分析、思路的把握以及风格的塑造,成为了理论探究的关节点之一。

关键词:现代民乐;属性分析;发展思路;风格塑造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09)11-127-02

现代民乐的发展既承接了传统风格又借鉴了欧洲音乐的成功经验,拥有了固定的乐队编制,优秀的保留曲目与稳定的听众群体。然而,在如何保持现代民乐的发展势头,塑造具有其自身特质的艺术风格等基本研究命题方面,并没有引起民乐理论界的关注。研究者的目光往往停留在作品与曲目分析、乐队编制方法等领域,忽略了从整体发展和内在特质探究现代民乐命题的前瞻思考。有鉴于此,笔者开启了现代民乐的发展思路及风格塑造的研究视域。

一、现代民乐的属性分析

提及现代民乐,一般有国乐、华乐、中乐、新民乐等称谓。这些专有名词是中华民族历经一个多世纪发展进步在音乐艺术领域取得成果的缩影,也是对我国民族音乐专业化发展的定性与佐证。专有名词反映了一种艺术表象,“艺术表象是一种抽象的形式表现,但它并非纯粹抽象的形式,而是使情感显现的有自己内容的符号形式。”既然现代民乐作为一种情感符号形式根植民族音乐传统,融会中西音乐文化,那么,它究竟具有哪些属性呢?

现代民乐以传统技法见长。现代民乐的乐调关系仍然以四宫为主体,遵循自身的律学体制、声律法与宫调关系,形成了有别于西方专业音乐技法的乐调组织结构。其乐曲结构关系以基本音调为核心,采用自由变奏的形式。曲式构成方式包括“金橄榄结构”、“数列结构”等。这些传统的曲式与乐理为现代民乐所继承。尽管现代民乐趋向采用三度结构的和弦方式多声的组织结构,融入了西方模式,将其西方“交响化”或直接把民间音调加以处理,但在使用“复调”抑或“多调”手法方面,现代民乐仍然恪守传统方式。沿用“线”状为主的音响组织。

现代民乐以传统曲目为主。现代民乐又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既保留了传统音乐的风格与内涵,又致力于符合现代听众审美情趣,传统保留曲目成为了现代民乐发展的一大特色。从代表作品类别来看,有器乐独奏二胡曲《二泉映月》、琵琶曲《十面埋伏》、笛子曲《紫竹调》、唢呐曲《百鸟朝凤》、管子曲《江河水》、古筝曲《渔舟唱晚》等;也有合奏代表作《春江花月夜》、《将军令》、《喜洋洋》《二泉映月》、《梅花三弄》等;还有一些打击乐作品。传统曲目是现代民乐的基础,单件作品虽不是百分之百的传统曲目,但大多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传统曲目。现代民乐选择或改编传统曲目的普遍做法,看似行规,实质上反映了民族文化不可分割、不可断裂的发展属性,展现了现代民乐独特的音乐风格、文化韵味与精神内涵。

现代民乐以借鉴创新为突破。借鉴西方作曲技法,表现本民族的现代风貌,是现代民乐坚持探索创新的一个特点。一些作品从乐队的组合、近现代作曲技法的应用、新音色的探索及曲式结构等方面,都做了有益而成功的尝试。现代民乐当中加入了“时尚流行元素以及现代化舞美技术,听觉与视觉的冲击力大大增强,更赢得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在民族乐器的特色发挥方面,一些交响音乐作品演奏中,要克服弹拨乐器和其它乐器混杂,音色不清晰的问题,突出弹拨乐器音色的透明度。近年来借鉴西方近现代作曲技法创作,又以小乐队编制为主的新作品,其中较成功的有瞿小松的《神曲》,杨捷的《乡俗》和陈其钢的《三笑》、郭文景的《暮春》等。此外,现代民乐中的“流行音乐”发展迅速。主要是借鉴了Jazz和Rocking-roll等西洋音乐的做法,带有一定的实验性。

二、现代民乐的发展思路

在我国音乐事业整体繁荣发展的现实条件下,现代民乐的发展喜忧参半,一方面,其固守民族音乐之根,借鉴其他艺术样式的技术,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另一方面,主要在纵向层面,现代民乐并不具备发展优势与潜力,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被冷落、排挤的边缘化地带。诚然,制约民乐发展的主客观因素颇多,从发展思路上突破瓶颈,更值得我们深思。

一要建立投入的体制与机制。现代民乐的发展需要投入,投入产生的存续效力,已为现当代艺术的发展所证明。我们通常认为传统民乐是严肃音乐,现代民乐继承了传统民乐的民族性,也属于高雅艺术范畴。对民族音乐及高雅艺术的保护,在周边的日本、新加坡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已经树立了体制与机制方面的诸多典范。现实的问题归结为一点,就是要通过不间断的投入来保护和开发本民族音乐文化,进而提高民乐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推动现代民乐形成特色与优势。因此,建立现代民乐的投人体制与机制关键在于主体如何明确。主体作用如何发挥。显然,仅仅确立民乐艺术团体的市场主体地位。将现代民乐的发展交给市场来主宰,并不是可行的好举措,随着我国文化艺术市场化的加速,现代民乐的滞后发展乃至倒退萎缩是不争的事实。这方面政府难辞其咎,需要担当起主体责任。政府要提供专项财政经费支持现代民乐的基础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与技术应用试点工作,加强从业人员的培养与培训,开设并开放民乐艺术活动场所,还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加大对民乐团体演出的扶持力度。政府要净化文化艺术市场,建立催生并保护现代民乐发展的经费制度、评价标准及考核机制。

二要发挥现代传媒的效用。现代传媒业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机制灵活,传播广泛,深受利益驱动影响。商业目的与传扬民族文化的责任之间的矛盾。在现代民乐的发展中得到了集中体现。现代传媒关注收视率、发行量与点击率。提供给受众的只能是大众化、娱乐化的作品,其中民乐所占份额非常有限。现代传媒通过文化包装与手段渲染,冷落了原本主流的民乐。养成了老百姓并不高雅的口味,动摇了现代民乐的群众根基。因此,发展现代民乐需要以现代传媒的改革为抓手,增设展示现代民乐的栏目,加大相关知识普及的力度。扩大受众队伍尤其是青少年爱好者。具体而言,现代传媒业大多属于国家与地方政府,定期分配宣传民乐的任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开设民乐专题频道、专栏,提升民乐的社会地位与知名度;开展现代民乐电视大赛,提供优秀作品、作者与演奏者脱颖而出的机会,展示现代民乐的价值魅力。

三要重视民乐教学的效果。与现代传媒提供舆论宣传与社会学习方式不同的是。学校开展的民乐教学更具系统性与科学性。涵盖了对接受者民乐理论的传授、欣赏方法的把握、演奏或表演技法的习得等诸多层面。首先,要打破西乐优于国乐的观念。当前学校音乐课程教学存在重“洋”轻“土”现象,使许多学生失去了接收民乐教育的机会。这是错误观念作祟的结果,也是长期单一沿用西方音乐教育模式形成的病灶。我们要在重视钢琴、声乐的技能教学的同时,强化民族器乐的普及教学,突出民乐学习在民族文

化传承中的作用。其次,要进行民乐教学改革。主要在师资队伍建设、学习乐器种类、教学课时数等基本条件上要予以确保,将民乐乐器学习与钢琴学习放在同样的位置,做到不偏废、不误导。最后,要形成民乐教育的连贯性。民乐教育不是音乐院校及高师音乐专业的专利,当然也不可能仅仅通过高校阶段的短暂学习就能够使学生完全掌握民乐学习的要领和方法,只有从基础教育甚至幼儿园阶段就开始抓民乐教育,才能实现民乐学习的可持续性,形成良性循环。

三、现代民乐的风格塑造

研究现代民乐发展是一个开放性课题。不仅涉及其属性界定与发展思路,而且要强化现代民乐自身的风格塑造,从风格上理清其价值取向与艺术特质。

首先,要保持创作风格的民族性。民乐的转型与现代民乐的发展关键在于民族器乐创作的新成果。现在盛行的民乐作品多为中国民间小调或西洋音乐改编而成,很难满足日益增长、日趋多元的民乐欣赏需求。这需要在创作观念进一步更新,既要突破重西乐轻民乐大气候的影响,又要从听众、观众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民族性、时代性及欣赏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在作曲层面,要关注影视、舞蹈、体操,朗诵、流行音乐等艺术中的民乐创作,要注重民乐创作向少儿及青少年等受众的渗透,积极拓展民乐传播的渠道,展示民乐的艺术表现力与个性魅力。在作曲队伍培养层面,要建立有效的民乐人才育人与用人体制机制,逐步培养出一大批专业作曲家,搭建民乐作曲队伍交流沟通的平台。形成民乐创作与研究浓厚氛围。

其次。要坚持民乐表演的多样性。如何在一味“标新立异”与始终“因循守旧”之间,走出一条多样性、多元化与互动性强的新路,是现代民乐表演面临的一道难题。民乐表演受到乐器及音响调节等条件的限制。导致了在表演形式单一与表演空间局限,但这并不是说明民乐先天不足的理由。近年来,一些民乐团队走出音乐厅与剧场,深入工厂、农村、基层演出,通过表演方式的创新,坚持与基层群众互动,已经有效改变了曲高和寡的不利影响。还可以“鼓励国家级和省市级专业民乐团体以高雅艺术的身份加大走出国门的力度,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民乐精品的原貌,让世界人民能更加深入地领略中国传统民乐的神韵。”

最后,要强化乐器制作的专业性。音乐演奏器械的专业化是确保演奏质量的先决条件。国外的制琴家很多擅长音乐,有些甚至是音乐家出身。而我国的乐器制作者多为匠人,很多乐器制作粗糙,工艺不完善,音色与音准等技术要求不够,这样的乐器怎能表现出民乐的艺术魅力。因此,加强乐器制作的专业化建设十分重要。主要方法包括:一是制定乐器制作行业标准,加强乐器制作技术革新,完善制作工艺,提高制作质量;二是建立乐器制作者、演奏者、欣赏者三方沟通评价机制,将民乐审美的需求贯穿民乐改革的始终;三是进行新乐器的试验,将民乐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为乐器制作的新要求;四是培养乐器制作专业队伍与专业人才,在部分音乐院校、高师音乐专业或民间音乐团体中,开展民乐乐器制作创新试点工作,为推动民乐改革提供乐器制作队伍保证。

猜你喜欢

发展思路
江苏农村艺术设计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广东省城中村改造的现状与发展思路研究
关于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的探索
中国奥特莱斯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探析
新常态下珠海市体育服务业发展现状与思路研究
浅析丽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