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2009-03-18刘建华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最大化利润阶段

蒋 红 刘建华

摘要:财务管理目标是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的基本同题之一,它对于企业的成功经营至关重要,我国企业应该采取何种财务管理目标,目前学术界对此有不同的观点,本文为此对几种主要的观点进行阐述,并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企业应根据不同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目标。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09)11-36-02

财务管理目标,也称理财目标,是在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下连接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纽带,是企业理财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企业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与方向,它具有导向、约束与评价功能。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与否以及实现程度,是评价财务工作绩效和企业经营管理成果的最终标准与最重要的指标。本文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对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做简要的阐述。

一、目前学术界存在的主要观点

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经历了1978年以前的产值最大化阶段和改革初期的利润最大化阶段。实践告诉我们,这两种目标都不是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关于财务管理的目标,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一)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扩大财富,他们是企业的所有者,其投资的价值在于能给所有者带来未来报酬,包括获得股利和出售股权换取现金,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来决定,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也最终体现为股票价格。他们认为,股价的高低代表了投资大众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它以每股的价格表示,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它受每股盈余的影响,反映了每股盈太小和取得的时间;它受企业风险大小的影响,可以反映每股盈的风险。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财务管理目标应与企业多个利益集团有关,可以说,财务管理目标是这些利益集团共同作用和相互妥协的结果。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某一利益集团可能会起主导作用,但从长期发展来看,不能只强调某一集团的利益,而置其他集团的利益于不顾,不能将财务管理的目标集中于某一集团的利益。各个利益集团都可以折为企业长期发展和企业总价值的不断提高。各个利益集团都可以借此来实现其最终目标。所以,应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并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三)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理财目标在我国和西方都曾是流转甚广的一种观点,在实务界尤有重大的影响。企业是盈利性经济组织,利润代表企业创造财富,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利润越多表明企业对资源的利用越合理,对社会的贡献越大。具体说来,又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利润总额。一般所讲的利润最大化。就是指反映在企业“利润表”中的税后利润总额的最大化,在提法上并不特别标明“总额”二字;二是权益资本利润率。针对利润总额最大化目标存在的问题,我国一些学者提出了以权益资本利润率作为考察企业财务活动的主要指标,如“财务管理的总目标是要在遵守国家法规和履行社会责任前提下,追求本金(资本)利润率满意值”。

(四)每股收益最大化

这种观点认为:应把企业的利润和股东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考察,用每股收益来概括企业的财务目标。以避免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点。

二、不同财务管理目标的评价

(一)股东财富最大化

这种观点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考虑了所获利润与投入资本额的关系以及风险和现金流量状况。有利于克服企业的短期行为。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1,可操作性差:2,股票受各种因素影响;3,非上市公司不适用;4,只追求股东一方的财富最大化,不利于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不利于建立企业内部的利益制衡机制。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考虑了不确定性和时间价值,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而且更加强调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关系,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追求企业价值的不断增长。并通过价值在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理分配,满足各方利益的需求。

(三)利润最大化

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水平的首要标志。利润越大越能满足投资人的投资回报要求。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符合企业生存的基本目标。有利于促使企业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然而这种观点存在以下缺陷:1、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2、对风险因素考虑不足;3、它是一个绝对数指标,没有考虑所获利润与投入资本额的关系:4、对企业现金流量状况考虑不周;5、可能会使企业决策带有短期行为倾向,易导致企业只顾目前的最大利润,而不顾企业的长远发展;6、在企业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易发生人为操纵利润现象,使会计信息失真。

(四)每股收益最大化

每股收益最大化目标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忽视了投入产出关系的缺陷,将企业利润与所有者投入结合起来考虑,但仍未解决“利润最大化”目标所存在的忽视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以及忽视社会效益、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等问题。

三、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选择

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是最高也是最理想的目标。现实中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和实际发展阶段特点,在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个理想目标的指引下,选择符合当前阶段发展水平的财务管理目标。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本文将企业的发展阶段划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成熟后期(包括衰退期)。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经济特征,企业可以根据其经济特征选择符合该阶段的财务管理目标。

(一)企业初创期的财务管理目标

当企业处于初创期阶段时,企业的产品与市场均面临着很高的失败风险。经营业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很不稳定。为保证企业的生存与进步的发展,初创期阶段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定位于利润最大化。

(二)企业成长期的财务管理目标

当企业处于成长期阶段时,企业进入了其生命的青年期。各项业务发展迅速,在产品与市场方面表现为销售量迅速增长与市场占有率的急剧上升。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成本下降,营业活动产生较多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生产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对于资金的需求还在增加。企业未能完成资本积累。该阶段的企业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竞争的特点将该阶段的财务管目标定位在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逐步向每股收益最大化过渡,以满足该阶段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以及对投资人的合理回报。

(三)企业成熟期的财务管理目标

处于成熟期阶段的企业组织结构相对完善,经营状况相对稳定。产品销量平稳,市场占有率比较稳定,营业活动能够产生持续稳定的现金流量,净资产收益率处于基本稳定水平。此时企业的生存不是主要问题,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延长成熟期,尽可能多赢利。并考虑回报社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该阶段的财务管理目标应逐步从每股收益最大化向股东财富最大化过渡,并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四)企业成熟后期的财务管理目标

在成熟后期,企业现有产品进入衰退阶段。需要通过开发新产品或进入新产业使企业获得再生。如果不能逾越这个时期,企业就会进入衰退期。此时企业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现有的产品市场面临急剧下降的威胁,因此需要尽可能延缓产品市场的衰退,保持尽可能多的现金流入;另一方面面临着选择进入新产业或开发新产品以使企业获得再生的关键任务,因此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但此时的经济特征与初创期是截然不同的,此时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需要在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之间做出更高层次的平衡,以确保成熟后期企业战略顺利实施,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在现实条件下,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特点以及面临的财务环境选择适当的财务管理目标。并保持其可衡量、可控制、可分解和可发展的基本特征,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高财务管理目标,充分调动各相关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企业内在潜力,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最大化利润阶段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1—4月实现利润列前五位省份增长情况
人本管理,发挥图书馆场所功能最大化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超级最大化软件有“面子”
关于IE浏览器默认窗口大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