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贫困生现状调查及分析研究

2009-03-18董美娟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心理健康教育

董美娟

摘要:中国高等教育建立了成本补偿机制,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支持和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大学贫困生问题已表现为一个社会问题。本文详细调查研究南京工程学院贫困生的现状,分析总结出贫困生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促进贫困生发展的途径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4428(2009)11-63-03

贫困生问题是伴随社会转型、贫富差别拉大及高等教育实行成本分担制度而产生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90年代末期日渐突出,它事关高校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了解贫困生现状。加强对贫困生的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贫困生现状

本研究以南京工程学院主校区在校本科生为总体,采取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其中,贫困生样本420份,非贫困生样本180份。在420份贫困生样本中,男生245人,女生175人,男女生比例基本符合该校贫困生男女构成比例。收回有效问卷562份,回收率为93.7%。在自制调查问卷基础上,结合采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试、座谈、个人访谈等方法,综合调查了解贫困生的情况。

(一)贫困生的构成

1、构成

在接受调查的贫困生中,来自农村的占72%,城镇的占28%。其中贫困生所在家庭中多子女同时上学的现象很普遍。有2_4人同时上学的家庭占70%。从贫困生父母的文化程度来看,父亲是文盲的占9%,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8%,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占52%,大专学历的仅占11%;母亲是文盲的占25%。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3%,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占50%,大专文化的占2%。。从贫困生父母的职业来看,74%的家庭无固定职业,从事务农及零散打工。

2、贫困原因

根据该校贫困生构成。可以分析造成学生家庭贫困的因素。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二)贫困生的学费支付与生活消费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贫困生家庭年均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占37%,6000-8000元的占52%,8000元以上的仅占11%。面临家庭收入与学费的巨大差距。贫困生是如何解决经济困难的呢?

1、学费来源

根据贫困生样本中的资料,得出学费支付情况统计数据,见图2。

由此可见,贫困生的学杂费等主要是依靠其家庭收入、亲友的借助及贷款来支付,各种贷款发挥了较大作用,勤工俭学及奖学金助学金所得收入在学杂费支付中所占比重不大,社会帮助对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问题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够。

2、消费构成

贫困生样本资料显示,贫困生每月人均总支出在390元左右,其中主要支出是餐费即食物支出。为人均284元,占72%,另外,每月学习用品支出在52元左右,占13%,交往消费占4%,生活用品消费占6%,其它占5%。从消费结构看,基本上是合理的。但要引导他们在经济能力有限的前提下,尽可能合理改善饮食结构。

为了更清楚地凸现消费结构,在调查时我们把学生消费分为必需费用和非必需费用,从调查数据中看出,尽管绝大部分贫困生生活拮据,没有宽裕的零用钱。但贫困生群体中仍存在部分学生和自身经济状况不相符的高消费现象,消费心理不成熟。因此,我们要把消费教育和引导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中,开展消费教育,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摒弃奢侈、浪费的消费方式。从而更好地培养贫困大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三)贫困生的学业发展状况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是大学期间的首要任务,通过掌握牢固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个体终身学习的能力,对于一个人的毕生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学习动机

多数贫困生有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习动机功利性较强。调查结果显示,有56%的贫困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为了将来有一个好的前途”,21%的贫困生表示家人的期望、帮助家庭摆脱贫困是自己努力学习的主要动力,7%的贫困生是因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而学习,另有将近16%的贫困生表示由于学习上有困难。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2、贫困对学习的影响。调查项“经济贫困对个人学习的影响”结果见图3。

根据数据可以推知,贫困生比非贫困生更体会到贫困对学业的影响,由于经济上的窘迫,在学业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致使他们由于原先所处地理环境的偏僻落后和教育环境的不理想而导致自身综合学习能力的欠缺,或是后续学业发展的不足使得在大学里学业成绩不理想。但从数据中,我们也很欣喜地发现大多数贫困生对贫困有正确的认识,在回答贫困对学业“没有必然联系”及“有促进作用”的占61%,反映了贫困生能正确对待贫困,把经济的压力化为学习进步的动力。

3、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在问到“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时,贫困生组中回答“较好”、“一般”的分别21%、60%(非贫困生组分别为26%、62%),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满意的占19%(非贫困生组为12%)。

当问到“最近一学年的获奖情况”时,有34%的贫困生回答受过奖学金、三好学生等各项奖励,低于非贫困生组的41%。在选项“最近一学期你在班级中的综合排名情况”回答中,贫困生组处于中等以上的有38%,也低于非贫困生组的47%。有调查证实。贫困家庭子女在获得大学奖学金的比例上相对于非贫困家庭子女而言明显偏低。

能够通过高考进入高校说明贫困生的智力结构及水平均正常,能够胜任高校学习的任务和要求。而调查显示有39%的贫困生在最近~学年内有课程补考或重修记录,其中不及格科目达到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贫困生占17%。学习成绩的不理想,说明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在调查项“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中,我们得以了解造成贫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分别为:学习不适应、学习不刻苦、打工影响学习、不具备必备的学习条件、人际关系困扰、缺乏目标等,比例分别为35%、11%、49%、37%、33%、28%。

4、学习时间的分配

调查结果显示,贫困生的时间分配较为单一,主要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即便是在课余时间,仍有62%的贫困生把“专业学习”和“课外书籍阅读”作为最主要的事情,比例远远高于非贫困生组的51%。一方面可以看出贫困生学习的刻苦,另一方面也与贫困生的经济条件有关,他们把时间用于学习以尽量节省学习外的开支。

(四)贫困生的人格因素和心理特征

为了从总体上把握该校贫困生群体的心理特征,我们运用了《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试》量表(简称16PF)对样本贫困生组和非贫困生对照组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详见表1。

从表中可见。该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乐群性、稳定

性、敢为性、敏感性、忧虑性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贫困生更加内向、保守、拘谨,而非贫困生相对要更开朗、热情;在情绪上,贫困生显得稳定,而非贫困生则稍显意气用事。

(五)贫困生的压力源和社会支持状况

1、压力源

2、贫困生对待压力和挫折的态度及社会支持状况

(1)抗压状况

在面临学业、经济、人际关系等各种压力时,贫困生们会产生紧张或不安。但他们本人的认知态度和情感状态,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支持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他们面对这些压力和挫折时的态度。调查显示,约56%的贫困生肯定了困难或挫折对他们的积极意义,认为挫折使他们更有努力的动力,但有32%的贫困生认为由于挫折,使得他们前进中遇到障碍,对他们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2)社会支持状况

我们通过调查了解了贫困生面对挫折时所依靠的力量,如图5所示:

在对自身心理状况评价时,69%的贫困生认为“心理状况良好,有适时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16%的贫困生认为自己需要并会主动寻求咨询人员的帮助,还有15%的贫困生认为自己的心理有问题,但不愿寻求帮助。

二、贫困生发展的主要特点分析

根据对该校贫困生样本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得出贫困生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一)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但营养状况令人担忧。该校贫困生从总体上而言,身体状况良好,但缺乏必备的营养知识。

(二)精神状态良好,表现在人生价值观及政治表现积极、品德行为良好;少数贫困生消费心理不成熟。存在攀比行为。

(三)学习刻苦努力,但学习动机存在功利表现。在学业成绩上不占优势。

(四)人际关系相对融洽,但在人际交往中仍存在闭锁趋向。

(五)贫困生的心理素质总体上不容乐观,在遭遇挫折和压力时的情绪情感调节能力不高,抗挫折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促进贫困生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贫困生经济保障和资助体系

在党和政府对高校贫困生生活、学习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了“奖、贷、助、补、减”的贫困生经济保障和资助体系,对帮助广大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应更进一步积极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建设好校园勤工助学平台,扩大贫困生获得奖学金的覆盖面,完善资助经费多渠道筹措机制,帮助贫困学生自助,顺利完成其学业。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深入了解贫困生问题,及时根据贫困生个体的不同情况有针对地进行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稳定的心态,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其健康的心理。

(三)帮助贫困生解决学习困难。学校一方面要帮助贫困生从思想上正确认识社会,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端正学习态度;同时积极为贫困生提供学习上的帮助,为他们解决具体的学习困难。另一方面,引导贫困生掌握适当的心理调适方法,以应对学习中遇到的种种不良心境,如焦虑,受挫等,使他们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让贫困生在和谐的校园里顺利地完成学业。

猜你喜欢

高校贫困生资助心理健康教育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