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品德教育

2009-03-14李林徽

中小学德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育德海鸥品德教育

李林徽

语文课堂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子,语文教材文有情,字有意。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会被文字中蕴涵的情感所感染,最终潜移默化地成为个人的道德认知,从而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品德教育呢? 一、准确选择渗透点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子”,教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在认真阅读文本、仔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巧妙地进行德育渗透。比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过去在上这一课时,我总是把学生引向仇恨,觉得对帝国主义的恨越深,育德效果越好。然而一位老师的话让我茅塞顿开:“我认为《圆明园的毁灭》不应落脚在恨上,而应落脚在自强不息上。”是呀,如果我们把育德的着力点放在仇恨上,文章的立意就显得浅显而不够深远。如果我们把育德的度再向纵深挖掘,让孩子们体会到仅有仇恨是不够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才能改变被欺凌的命运,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这样的德育渗透才能真正深入人心,才能让学生受到教育。

二、用真情感染学生

教师只有用真情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时,才能真正引领孩子的成长。比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时,我紧紧抓住海鸥的动作让学生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情”。孩子们在课文中找出了老人去世后,海鸥动作的三部曲:看见遗像,翻飞盘旋;纷纷落地,肃立不动;扑向遗像,形成漩涡。之后,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体会,感悟这群白翼天使和老人之间深沉的爱。读着读着,我的眼眶湿润了,孩子的眼眶也湿润了,所有人心里都装满了感动,情感与情感的交流引发了心灵的共鸣。课后,孩子们纷纷在日记中写到:“老爷爷的生活是贫穷的,但他却拥有高尚的心灵。”“学会像老爷爷一样爱你身边的一草一木吧,这样的生活会更美好。”看着这些发自心灵的话语,我知道,我的真情叩响了孩子们心灵的大门。

三、老师率先垂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必须以自身的行为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懂得真、善、美。我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次语文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孩子用击鼓传花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好朋友。用什么当“花”呢?未做好课前准备的我顺手取下一位同学的红领巾作道具。不久,我发现孩子们曾经梦寐以求的红领巾有了很多的“用途”:做抹桌布,当三脚竞走的绳子,捉迷藏,当指挥棒……对它的景仰之情早已不复存在!这时的我才意识到,自己小小的一个随意,给孩子们带来多大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的一本无字的书,每一个细小的行为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刻下印记,为人师者更应时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

四、联系学生生活

德育渗透只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让品德教育落到实处,真正解决学生道德认识上的困惑。《慈母情深》是一篇自读课文,是用生活中的小事来体现伟大母爱的经典之作。文中的道理浅显易懂,每个孩子都能侃侃而谈,但现实生活中他们能真的体贴父母、关爱父母吗?于是我在课前开展了“亲情大测验”活动,让孩子们用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来展示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母爱。孩子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到了各种各样证明妈妈爱自己的素材,由于唤起了孩子们对生活的回忆,再让孩子们给妈妈写一封信就容易多了,孩子们不仅写好了信,还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并下决心体贴父母,尊重父母。文与道在这一刻有机地融为了一体。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注意传授学科知识,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真正做到文道结合,育德无痕。

(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汉渝路小学)

责任编辑徐向阳

猜你喜欢

育德海鸥品德教育
探求中考毕业班级足球的育德路径
班主任:坚守课堂育德的教学初心
保护海鸥蛋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
万鸟岛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爱美的小海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