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道德叙事在小学低年级品德教育中的运用

2009-03-14王晓燕梁春珍

中小学德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林园李丽利亚

王晓燕 梁春珍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者们精心挑选出来的,许多作品展开的都是故事主体的叙述,字里行间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这就为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因此,采用道德叙事的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能使品德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学生的血液里。本文试结合三则案例,谈谈道德叙事运用于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效性。

[案例一]称赞,多么神奇的力量!

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称赞》是一篇语言质朴而又不失生动的文章,更是一篇可以让孩子透过文本去感受称赞的神奇魅力的文章!当学生在入情入境地品读文本,产生共鸣以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迁移,便能创造出称赞的神奇。

教学片段

师:称赞给予小刺猬和小獾那么多神奇的力量,带来那么多的欢乐。在生活中,我们要向小刺猬和小獾学习,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给予周围的人更多的称赞。你能称赞一下我们身边的同学吗?

(犹如一石激浪。有的和同桌窃窃私语;有的在同学中间看来看去,寻找称赞的对象;有的脸上掩饰不住喜悦,期待有同学称赞他……)

生1:沈思绮,你不仅学习优秀,而且乐于助人。你真是我们的好班长!

(其他学生附和,班长激动得满脸放光。)

生2:胡宇,你虽然上课爱插嘴,但你特别喜欢看书,懂的比我们多。你真聪明!

胡宇:你心地善良,上次我不小心摔跤了,你马上把我扶起来,还陪我回教室呢!谢谢你!

(我特意让互相称赞的这两位同学紧紧拥抱了一下。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

不知不觉间,教室里弥漫着一种温馨的氛围,学生个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小背挺得更直了,眼里闪着幸福的光芒。我知道,称赞正在以神奇的力量冲击着学生的心灵,他们一定体会到许多许多。

案例解读

文本迁移,指导生活

如今的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被大人宠出了许多毛病,尤其喜欢挑剔别人,在他的眼中,只有自己最行。这一特点体现在低年级孩子身上就是特别喜欢告状,芝麻绿豆般大的事都会觉得很严重。可见让孩子懂得欣赏别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称赞别人,是多么重要!

读了《称赞》一文后,我眼前一亮,这不是一篇绝好的教育素材么?你瞧,课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啊!小刺猬和小獾都善于发现对方的优点,能真诚地称赞对方,于是都变得那么快乐。虽然只是一句平淡如水的话,但因为是发自内心的称赞,也就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我有了自信!”“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瞧,这就是称赞所具有的神奇魅力!

如何把文本的这种极强的人文性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强有力的冲击呢?我首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文本故事,从字里行间感受称赞的神奇。然后,通过上述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创造神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称赞的力量,懂得称赞别人是一个人素养良好的表现。称赞让生活变得暖意融融!

课后,孩子们会经常有意识地称赞别人,自己也会经常得到别人的称赞,大家都非常愉快,告状现象越来越少。

《称赞》也带给老师许多启迪,比如平时对学生不要太吝啬称赞,当学生获得成功或取得进步时,给他们一个笑容、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我想都能让学生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这便是迁移文本,指导生活的一次极有意义的实践。

[案例二]表演文中的故事,我们喜欢!

教学片段

师:科利亚仿佛看到了什么?把仿佛看到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他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栓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

师:同学们最喜欢表演了,咱们把当时的情景演一演,好不好?

生:好!(欢呼雀跃)

师:选五、六个人表演,一个人读,其余人看谁演得好。

(生上台表演。)

师:咱们来评评:谁演得好,谁演得不好?

生:他们都没说话。

师:从哪儿看出还要说话?

生:叽叽喳喳。

师:他们叽叽喳喳的,你猜一猜,会说些什么呢?

生1:“气球放得太高了,科利亚望不见了!”

生2:“哦!有些偏了。往左边拽拽!”

生3:“不对,往右边拉拉,这样科利亚看得清楚些!”

生4:“唉!怎么忘了在气球上粘一张纸条,写上祝福的话呢?这样科利亚会更开心的!”

生5:科利亚现在看见气球了吗?他会想些什么呢?哎呀!科利亚,我真想你啊!

……

师:咱们就这样叽叽喳喳、指手画脚地再来演一遍。

(孩子们可投入了,好像他们都成了科利亚的同学,正在为科利亚放飞气球呢!)

师:此时此刻,窗前已不仅仅是一只气球了,在科利亚的眼里,这只气球还包含着太多太多的东西。你认为,这只气球代表着什么呢?

(出示填空:窗前的气球代表着____。)

生1:代表着同学们对科利亚的问候。

生2:代表着美好的祝福。

生3:代表着同学们和科利亚真诚的友谊。

生4:一个字——“爱”!

师(深情小结):是啊!一个飘在窗前的红气球给躺在病床上的科利亚送去问候,送去关爱。透过这个红气球,科利亚的心飞到了窗外,飞到了伙伴们的身边。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啊!

案例解读

故事表演,寓教于乐

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引人入胜、文质兼美的佳作。而其中的童话、寓言故事和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课文片断,客观上已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排演课本剧的极好资源。因此,不失时机地利用这类课文开展课堂表演,对优化教学、德育渗透而言不失为一种极有价值的举措。

只有通过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和深层次交流,学生的感触才是原汁原味的,才会具有更大的震撼力。让学生想象表演“小伙伴们‘叽叽喳喳、指手画脚会议论些什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左脑、右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最大程度上挖掘了学生大脑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同时,学生在表演中将自己的情感和角色的情感融为一体,使课堂成为虚拟的医院,大家想方设法让躺在病床的同学得到快乐,学生的人格也由此得到升华。

另外,在合作表演过程中,同学间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的真情已经潜移默化地流淌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

通过表演文本故事,我寓教于乐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德育课。

[案例三]“小气鬼”变成“好同桌”

《蓝色的树叶》一课讲的是一件发生在美术课上的事。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李丽画树叶时找不到绿铅笔,她向林园园借。林园园找出种种借口不愿意把自己心爱的绿铅笔借给她,后来李丽只好用蓝铅笔画出一片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

教学片段

我对文本进行了从“负面”到“正面”的调整:

1.第一次。李丽画树叶找不到绿铅笔,同桌林园园发现了,准备借给她,能设计一段对话吗?

“你为什么还不开始画?”

“绿铅笔不见了。”

“我借给你吧!”

“你也没画好啊!”

“没事。我先画别的。”

李丽第一次感动了。

2.第二次。李丽过于用力,把绿铅笔的笔尖弄断了。设计—段情景对话:

“坏了!”李丽说。

林园园一看,李丽把笔尖弄断了!

李丽觉得抱歉,几乎要哭了。

“对不起,我用力太大了!”

“没关系,削一下就是了。”林园园一边安慰她,一边削起铅笔来,李丽又一次被感动了。

3.第三次。李丽最后又画了一大堆小草,笔尖又磨平了。设计一段情景对话:

“不好意思,我画好了,可铅笔尖用完了!”“那有什么,再削就是了。”林园园微笑着说。

4.结尾:李丽望着林园园,也笑了。

案例解读

巧改文本,正向引导

按一般的思路,本文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指导读好对话,体会林园园和李丽的心理活动,告诉学生不要像林园园那样小气,别人有困难要热心帮助。

可是这样的说教是多么苍白无力!一支铅笔,几角钱,同桌屡次请求都不借。林园园千方百计找托词,这个形象的负面影响实在太明显了。这样的“林园园”,会留给小朋友什么样的形象呢? 我不免担忧起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注重语文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

于是,我大胆对教材进行“拨乱反正”, 将“负面暗示”调作“正面”,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富有成效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没有传统的说教,却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学生懂得了大方、热心地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种快乐,一种美丽。

(作者单位:浙江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清平

猜你喜欢

林园李丽利亚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别让你的眼泪在职场飞
冰冻太阳光
远亲不如近邻:怎堪单身男邻居误读秋波
回乡
看水 听涛
花之舞,舞之韵
库车克孜利亚胜景
蓝色的树叶
你很像我的初恋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