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创新性建设的思考

2009-03-06肖兆飞

消费导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物质文化思考高职院校

[摘 要]目前,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在专业特色与职业层次性、职业人活动的参与方面呈现出一定的不足,不利于学院环境育人作用的发挥;本文从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出发,强调物质文化建设中的人文性、职业性,提出了物质文化内在精神彰显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物质文化 创新 思考

作者简介: 肖兆飞,1973年11月生,男,硕士,讲师,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科研处教研员,四川省教科所职业教育兼职教研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学、教育管理、应用文写作。

近年来,在高职院校获得快速的发展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快速发展的高职学院背后,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可程度是否并没有达到令人欣喜的理想程度,在学生及家长的心目中,高职院校离高等教育的要求仍然具有极大的差距,不少学生及家长在思想上甚至并没有把高职院校纳入大学的范畴。究其原因,除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状况与本科院校存在较大的差距外,更重要的在于以校园环境、文化氛围、文化积淀与底蕴等为代表的校园文化制约了学生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上的偏差,这影响了学院环境对学生教育的效果。校园物质文化作为校园环境文化的显性载体,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具有感性、直观、具体的效果,对学生的教育具有直接的影响。

一、重新认识高职院校物质文化建设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大学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校内外从事各种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风格、一种校园精神与环境及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状态的总和。是指大学校园及其中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现出的一种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它囊括了人类的智慧与文化的精华和各项具体教育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渗透于学校的各个环节,既有隐性的表现,又有显性的表现,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又称为载体文化建设。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校园文化建设发达程度的外部标志。高职院校的校园物质文化,应该是校园硬件(包括校园各类建筑、专业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体育设施、宣传设施、校园绿化、美化等)因素以及硬件中所蕴涵的学院历史、学院文化、学院精神等教育软件因素,它既是校园内每一个实体外观形象的真实写照,也是蕴涵于其中的专业素养与人文精神的集中表现,是实体之间结构关系及其合力的整体概括。校园物质文化的整合反映了学院所倡导的某种专业教育价值观和教育价值理念。高职院校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该体现专业性、职业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二、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问题及现状

就高职院校物质文化建设的现状来看,并没有达到环境育人的理想效果。其原因既与高职院校的发展历史有关。也与学院办学定位、培养目标的不准确相连。

(一)高等教育的扩招,造成高等教育规模的不科学膨胀,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呈现出重高楼等硬件建设,而轻精神文化等软件建设的新形式

普通高等教育的扩招,造成高等教育致力于大楼等教学必需的硬件建设,这对高职院校校园物质建设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是无可厚非的。教育作为一种活动组织方式,其发展与开展必须以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实习场所等基本条件为前提。但是高等教育与其他社会教育方式的区别还在于,高等教育环境文化的建设在学生的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文化底蕴与专业特色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创新动力的激励等与专业相关的人文文化必然起到熏陶、养成等潜移默化的作用。不足的是,高职教育的这种急功近利,使我们看到高职院校在大楼频频而起、校区越建越多,专业教学设施越来越完备的同时,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逐渐增强,而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创新动力的激励意识正在消失,学生在明亮的环境、先进的仪器操作专业实习中并没有感到大学教育的氛围。学生在适应日夜增强的岗位技能的同时,却在日夜丧失作为社会人的基本素质与能力。总的来讲,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问题上是硬件过强,蕴涵人文文化的软件欠缺。

(二)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缺乏职业特色与职业人活动的结合,表现为校园物质文化缺乏生机与活力

高职院校物质文化建设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缺乏职业特色与职业人活动的结合,表现为缺乏生机与活力。从现阶段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建设来看,很多学校也在硬件上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在校园的雕塑、景点或者是教学楼、学院校门、实训建筑物中,确实也结合专业职业特色和特点,做了一些代表学院特点的景观建设。但是,就更多的高职院校来看,总结起来,大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那就是外化的、物质化的东西已经建立,但往往缺乏职业人、社会人的活动,校园物质建设与作为社会人的活动存在两张皮,这违背了学院这一育人的宗旨。有的校园物质文化中有了人的因素或者是人活动的因素,但从总体上来讲,给人的感觉是停留在表面,整个物质建设缺乏流动性,人与物质的统一体缺乏生机与活力,人与物没有达到和谐与统一。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是静态的,并不会对学生产生太大的吸引力。

三、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创新性建设的思考

(一)从学院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出发,增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职业特色、层次特色,创新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职业性的体现方式

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创新性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因地制宜,注重职业特色、专业特色。具体来讲,高职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应该是学院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专业领域与层次要求。高职学院的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生产岗位或岗位群服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中,“生产一线岗位”和“高技能、应用型”是高职教育必须始终坚持的办学方向;从专业领域和办学层次来看,高职院校应该注重生产和服务两大领域,层次上突出“高级性、职业性”。为此,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该突出“职业领域、生产一线、高级技能”三大板快。以财经专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为例来说,首先,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上应该以财经职业领域的相关内容如会计及其相关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经营活动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主体,引进财经领域中的人、物、事以及财經活动来着手物质文化硬件建设。其次,在建设的层次上,与本科院校相比,要体现生产一线层次性的特点,将财经工作生产领域一线的生产场景、活动场景引入物质文化建设,增强学生对财经专业意识与财经职业敬业意识。另外,在高级技能特色方面,物质文化建设需要体现技能训练的情景,这种技能训练的情景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技能训练和本科学院的学术教育应该是有所区别的。

(二)始终坚持人是社会的主体,以人为本,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体现人与物的和谐统一,物质与精神的有机统一,创新物质文化建设人文性的表现方式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内涵并非单纯体现在物质硬件设施上,实质上,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仍然应该是人,是具有社会需要特点的社会人与职业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同时在物质文化建设中也应该体现职业人这一主题。高职院校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该是以职业人为中心的外在硬件建设,以社会人为内涵的内在软件建设的有机结合,要体现人与物的和谐统一,物质与精神的有机统一。具体来讲,就是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尽量体现人的活动和人的参与,以避免物质文化建设的单调性。要让物质文化建设成为以人为依托,以硬件建设为载体,创造性再现财经经营活动,实现人与物的和谐统一;不仅如此,人与物和谐统一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还应该在生产一线活动、流程再现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办学历史与特色,运用想象、夸张等手法,进行艺术加工,在物质与人的活动中贯以人文精神,实现物质文化精神层面的提升,给学生以回味与思考,实现环境育人,完成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

(三)探索创新表现途径,彰显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使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育人深入学生心灵

校园物质文化功能的显现,还需要通过创造一定的途径来给予显现其内涵,通过各种途径,强化物质文化及其精神在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中的长远影响。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及学习理解力等方面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物质文化建设的内涵还包括帮助他们认识、理解物质文化的外在形式及其内在精神表现。就高职院校物质文化彰显途径来讲,学院可以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学院的物质文化硬件,从直观上了解学院现状,感触学院特色,增强职业意识;可以通过专业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将物质文化硬件中的内在精神内涵从专业历史沿革、职业领域发展现状等角度进行详细的阐述,让学生感到学院处处有历史、处处有文化,反映出学院及专业发展中的文化积淀。可以通传帮带的作用,老生带新生的途径,让新生在老生对校园物质文化富有感触的内涵解释教育中去感受薪火相传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感受自身职业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途径,将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深入学生头脑,深入学生的生活,深入学生的职业,深入学生心灵。等等。

参考文献

[1]许庆书, 关于高等学校育人环境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1(2)

[2]王锋雷,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07(14)

[3]高长梅,吴玉红, 校园文化建设全书[C]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4]单方利, 浅谈高职学院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9)

猜你喜欢

物质文化思考高职院校
文化引领,构建和谐,实现园所特色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初探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