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期刊刊名

2009-03-06刘远翔杨进生万琦华

消费导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类型变化

刘远翔 杨进生 万琦华

[摘 要]介绍了期刊的两种类型,具实性和象征性刊名的特点,以及几种期刊更名变化类型,说明了期刊刊名在期刊订购和发行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期刊刊名 变化 类型

作者简介:刘远翔,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刊名是期刊的眼睛,在国内外对期刊的界定中刊名被列为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中指出,本规定所称期刊又称杂志,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者年、季、月顺序编号,按照一定周期出版的成册连续出版物。在此被列为首位的固定名称期刊刊名,从最表层的意义讲刊名仅仅是一个符号,这就如同一个人要有人名,一个地区要有地名,一个单位要有单位名,这是此个体区别于彼个体的标识。而从现代符号学的角度来审察刊名,尤其是有意象符号的刊名,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期刊作为一种传统的传播载体,以其自身的特点如新颖性、连续性、交互性、开放性等倍受文献收藏单位和读者的青睐,其在长期的出版过程中,因受到各种内外条件而使刊名、责任者、出版机构、出版周期、载体形式等有可能发生改变,近年来随着科技知识的不断创新,期刊的题名也因各种原因不断地变化,而这种变化会给期刊的管理和利用带来一定的难度。

一、期刊刊名的类型

纵观当今林林总总的期刊,从哲学认识论的宏观角度进行探究,笔者以为期刊名称作为一种特殊符号,可分为下述两大类。

(一)具实性刊名

这类刊名直指事物之本体,事物之内核,内容确定而单一,可作高度精密推理的基础,它类似于一个概念,一种法则,一个定理,一个代数式。如《哲学研究》《中国青年》《农业图书情报学刊》《经典美文》《电影艺术》《国际广告》《自然科学进展》《地图》《微生物学报》《土壤》《机械与制造》等刊名,均属此类。

这一类具实性的名称多属行业性刊物,《机械与制造》就是介绍机械制造与技术;《哲学研究》,其内容就是研究哲学。这类具实性刊,具有专一性、准确性与严密性。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拐弯抹角,顾名则可思义,令人一下即可透视该符号所指代的本质。除了上述行业性刊物,一般学术性、高层次理论性刊物的名称,也都具有具实性特点。如《文学评论》《理论探讨》《国外理论动态》《理论前沿》《太阳能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

(二)象征性刊名

所谓象征性是指采用比喻、象征、借代、暗示等形象思维的手段,对其刊物所作的命名。如《当代》《十月》《收获》《萌芽《芳草》《绿洲》《漓江》《花城》《昆仑》《长城》《莽原》《鸭绿江》《青春》《钟山》等,这是一组文学期刊,面对这些刊名,不可望文生义,以为《长城》就是介绍万里长城,《漓江》就是介绍桂林山水。其实不然,它们的所指与字面意义并非简单的对等关系,从符号学看它仅仅是是一种暗喻,一种象征,它只是以一种具象物涵盖某一理念,指示一种方向。从审美的角度看,这一类名称具有意象上的扩展性和延伸性,易于人们形成广阔的思维空间,营造一种审美意境。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这种象征性名称多被文学类期刊青睐,这类例子在中国期刊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三)具实性和象征性刊名的特点

象征性刊名均是通过塑造审美意象来达到某种带有文学艺术情趣的审美境界,客观地说,象征性刊名与具实性刊名各有其优势,也各有其局限。其实用范围有别,两者并非水火不相容,具体表现为下列两方面:

一是具实性与象征性有时可以有机地统一于同一刊名之中,达到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的效果,如《绿色中国》、《凤凰周刊》《方圆法制》等;二是比较而言,具实性刊名较之象征性刊名在其符号的指示义上具有更大的明确性与单一性,其短处是它的内涵义显得贫乏,而象征性刊名,其指示义远不如具实性刊名明确。但它的内涵义则远比具实性刊名丰富,当然,这种内涵义的丰富,也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它所指内容的精确性,使它很难成为精密推理的基础,也正由于两者之间的这种差异,使得它们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在文学艺术领域,这种象征性的刊名是适用的,因为文学艺术的特点正好与它的形象性、多义性、延展性相吻合。总而言之,刊名是具实一些好,还是象征一些好,不可一概而论,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期刊有其不同的特点,刊名的确定应依据自身的定位,切不可拘泥。

二、期刊刊名的变化

期刊的主要变化之一是刊名的变更。一种期刊从理论上讲是准备无期限出版下去的,但在出版过程中,由于原有刊名不再适合客观形势和发展的需要,编辑部考虑有必要更改一个较为合适的刊名,于是便产生了改名、复名、合刊等刊名变化的现象。从期刊更名的类型方面看,最多的期刊更名为以下几种。

(一)淡化地域色彩

为使编辑内容进一步拓宽、加深、变专,扩大期刊面向、淡化地域色彩,内容变化为三、四级类目方面的期刊,例如:原《内蒙古畜牧科学》,更名为《畜牧与兽医科学》;原《江西农业科学》,更名为《农业展望》;原《福建水土保持》,更名为《亚热带水土保持》;原《江西园艺》,更名为《现代园艺》;原《上影画报》,更名为《当代电影》等等。

(二)提高期刊层次

内容变化较小,更名是由编辑单位的改变引起的,如一些高校学报,或为提高期刊层次,冠以“学报”、“中国”而更名,如原《家畜生态》,更名为《家畜生态学报;原《中国油料》更名为《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或为了使刊名更明确、简洁、具体,如《当代农业》,更名为《农家致富》;《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更名为《猪业在线》;原《服饰文化》更名为《中国编织》等。而基本上跨越了原期刊的专业领域,内容变化在一、二级类(学科)的期刊比较少,如原《农村机械化》(s2),更名为 《农机安全监理》(U49);原《上海奶牛》(S8),更名为《乳业科学与技术》(Ts2)。原地方主办的期刊变为国家有关部委主办,如《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更名为《中华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三)交叉学科的产生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交叉学科的不断产生而更名。原来的刊名已不适合现在的期刊的内容,如原名《生物化学杂志》现更名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化学学报》;原《四川草原》,更名为《草业与畜牧》;原《传感器技术》,更名为《传感器与微系统技术》;原《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更名为《微生物与感染》;原《大麦科学》更名为《大麦与谷类科学》等,其中均包括多学科内容。

(四)对时尚的追求

还有其他多种原因而更名,甚至为追求时尚更名。例如:《今日应用医学》改名为《中国社区医学》,《健康问答》更名为《健康伴侣》,《经济研究资料》更名为《经济研究信息》,《林业财务与会计》更名为《绿色财会》,《农机具之友》更名为《农业开发装备》,《环境科学动态》更名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现在,人们常将人类的智能系统归结为一个符号操作系统,认为人是使用符号的动物,“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件”。所谓符号,是由人们约定或创造出来用以代表象的标志物,或者说是用来代表事物的记号、标记等等。瑞士语言学家费·德·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指出,任何符号都是能指和所指结合的产物。现在人们普遍沿用这一说法,并认为能指即符号形式,亦即符号本身,它显然必须是某种意象的物质载体;所指即符号内容,亦即符号所标志的对象,它可以是某种意象或外在事物,也可以是某种概念、命题、律则或公式。期刊的刊名,也正是能指与所指结合的产物。例如:我国的《知识经济》、《南风窗》、《中国科学》、《网迷》等刊名,既有自己的符号形式,也有所标志的对象,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刊名作为浓缩型的信息编码,在读者阅读、报刊征订及市场销售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刊名虽只是个符号,但于读者、于市场有某种启导作用。如中国期刊协会主办的《期刊锦绣》,以广摘博选中外期刊精华为宗旨,刊名不可谓不美,但由于该刊名雅致有余而鲜明不足,难以为读者所理解,因此发行量总上不去,后改刊名为《中外期刊文萃》,期刊特色跃然于刊名之中,读者望“名”而知“义”,很快产生阅读兴趣。该刊不久就打开了市场,发行量骤然上升。“锦绣”与“文萃”前者具有象征性,后者具有具实性,看来还是当象征则象征,当具实则具实。从实从虚,有时市场眼光,读者意识十分重要。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期刊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特点,对刊名自然也有不同的要求。赤橙黄绿青蓝紫组成了七彩虹的美丽,期刊的百花园也当在刊名上争奇斗妍。

参考文献

[1]范军,论期刊刊名的虚与实,出版科学,2001年第4期

[2]蒋林,期刊刊名的象征性与具实性,出版科学,2007年第4期

[3]许可天,期刊更名与期刊排架的矛盾及解决措施,河南图书馆学刊,2OD3年第5期

[4]解冰,期刊更名后的排架分类排架法,情报探索,2006年10月

猜你喜欢

类型变化
叠加和切割引起的压强变化
从9到3的变化
这五年的变化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逗”孩子行为的危害及破解对策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
对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内部构成变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