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行政体制下的公共财政绩效提升

2009-03-06许新强

消费导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公共财政财政支出市场经济

[摘 要]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公共财政绩效提升变的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公共财政的基本内容和提升公共财政绩效的意义,提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提升公共财政绩效的对策。

[关键词]公共财政 财政绩效

本文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重点项目《公共财政体制建设与新疆经济结构调整的协作系统研究》(XJEDU2006I5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许新强,1966年出生,男 ,新疆财经大学副教授。

一、公共财政的内容

公共财政是指市场经济中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和纠正市场失灵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具体表现为国家行政机关为履行行政职能、开展公务活动而进行的资金收支与管理活动[1]。公共财政主要包括公共收入、公共支出、财政体制和财政政策等内容。市场经济相联系的公共财政的主体并不是财政本身,而是各级政府的经济行为。而公共财政的客体则是一部分公共的经济资源,通过国家税收和政府部门的非税收入,将资金集中到政府手中,形成由政府直接支配的公共经济资源,再按照社会发展的公共需要,通过法定的程序形成公共支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在集中和分配的经济活动中,满足政府所要达到的社会公共需求[2]。

公共财政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和发展的目标模式,其实质是市场经济财政,是国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弥补市场失灵、进行宏观调控的政府经济行为。它体现为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身份筹集财政资金、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有序地发展。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综合绩效成为我国财政管理和改革的重要目标。绩效问题已成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核心,且贯穿整个公共财政运动过程中。

二、提升公共财政绩效的意义

(一)提升公共财政绩效,增加科学性与公开性

从政府的工作实践来看,我国的政府部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顾国家财力可能,盲目制定发展计划的倾向,财政给多少花多少,不少地方政府变相发债筹措的资金,使用中也不计成本、不讲效益;在财政资金运用上存在权责脱节、责任不明等弊端,浪费比较严重。在资金分配方面,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财政部门与经费申请部门之间的讨价还价来进行的。这样做,一方面难以避免经验决策、关系决策的色彩,难以保障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在客观上造成了许多部门、地区年复一年地进行资金争夺战,而投资责任和支出效果却往往无人负责。

(二)有助于完善公共服务型政府财政管理。

财政管理包括财政收入管理和财政支出管理。没有健全的财政收入管理机制,财政资金运行就缺乏稳定可靠的来源;没有健全的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就难以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难以保证财政资金的良性运行。因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财政收支规模不同,一定时期内国家财政管理面临的工作重点也不同。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决定了财政管理的重点应实现从收入管理向支出管理转移,注重追踪问效,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既包括事后的绩效考核,也包括事前的绩效预测。

(三)保证公共服务型政府稳健运行。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型,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产生风险的可能性我国公共财政绩效评价的现状也逐渐加大。财政风险,是指在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的过程中,由于财政自身的缺陷和多种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而造成损失和困难的可能性。当前,我国财政安全的最大隐患不仅仅是财政赤字和国债,还包括多年来所积累的各种潜在财政风险如公共部门债务负担、国有企业亏损、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及社会保障欠账等,都可能直接使财政状况恶化,引发相应的财政风险。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可以化解财政风险、缓解收支矛盾、防止腐败。

三、提升公共财政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合理完善、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实质上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政府行为约束机制(包括行政约束和舆论约束),使政府各部门以可操作、可量化的形式注重成本与效益。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的关键是确定评价体系,应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有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和公共垄断产业定价法。对于可以用货币计量的公共支出效益可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于那些效益无法用货币计量的公共支出项目,则可选择最低费用选择法;对那些自然产生垄断、市场调控难以到达的行业可采用定价法,由政府定价。同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象是政府公共事务支出,注重社会效应,定性分析也应占有相当比重。在确定分析标准时,要把握重要性、可比性、经济性等原则。

(二)建立风险约束机制规范各中间环节

对于委托考评的中介机构要规定相关的资质和实力,并通过公开招标择优选取两家。由最优者进行主评,在考评结束后,根据其考评结果,由次优者进行核实。如果两家考评结果误差在规定范围内,则中介费用规定金额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如果考评结果误差较大,则全部中介费用仅支付给后者,前者不仅得不到中介费还要付出资信度降低的代价。这样一来,中介机构既相互竞争,又相互约束,促使中介机构也同样会自主对邀请专家进行约束,来保证自己的竞争优势。从长期来说,制度化的资信评价应逐步成为委托中介机构的依据。同时,由财政部门实行不定期抽查,力争将考评不中立的风险降到最低。

(三)完善绩效评价内容,关注动态过程

对结果进行评价仅仅是绩效评价的一个方面。对于我国现处在发展起步阶段说来,从静态管理发展到动态管理,从结果考核发展到包括对投入、过程、结果、效率等全程的考核确实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应该尽量缩短这个过程,集中力量争取在较短时间能让这项工作内容完善、过程全面的推开。从项目规划起就应对可行性、预期结果进行考评。财政部门一定要尽早参与到项目当中。从规划、立项、实施、结果全过程跟入,及时了解动态情况、掌握最新变化、修正相关指标、控制项目投入,达到最优效率。

(四)制定有效的绩效管理奖惩制度

任何一项制度的全面高效的实施都需要相应的奖惩激励制度作为保障,财政支出的绩效管理制度也不应例外。激励制度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对绩效考评较好的单位可以扩大其资金分配、使用的权限,提高资金自由调配的权力;在财政部门和支出单位之间进行“节省分成”;对人员进行奖励等。对于考评较差的单位则可采取相反的措施:限制单位财政支出的权限、减少单位财政支出项目和资金数额等。通过这些方法促进各单位自觉加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高效性,让政府各部门自觉提高对资金使用严格把关的重视度,改变财政一家把关的现状。

(五)开发和收集绩效信息。

绩效信息的开发和收集不论对决策部门或是对基层管理部门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用的。因此,应根据政府政策和社会需求制定明确的、可计量的绩效考评目标规划和实施战略,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发和收集绩效信息,特别是要关注于主要政策利益相关的绩效信息。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公共财政绩效,建设绩效型政府还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董雪梅,公共财政:我国市场经济财政的必然选择[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

[2]贾康,关于公共财政基本特征的认识[J]铜陵学院学报 , 2004,(01)

猜你喜欢

公共财政财政支出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法律结构变迁与现代公共财政模式建构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图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