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弗洛姆逃避自由心理机制的述评

2009-03-06张海云

消费导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心理机制弗洛姆

[摘 要]自由对现代人具有双重含义,人们一方面追求自由,另一方面逃避自由。弗洛姆从自然的角度和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人们逃避自由心理机制的生成及其表现形式,并指出逃避自由心理机制的解决途径是通过人的创造性活动,走向积极自由。他的理论,虽然是建立在抽象人性论基础上,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弗洛姆 逃避自由 心理机制 积极自由

作者简介:张海云(1971- ),女,菏泽学院社会科学系,哲学硕士,主要研究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

自古至今,自由始终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也是人类孜孜不懈追求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诉求。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人们获得了广泛的自由;但是,伴随着人的自由性的提高,却带来了孤独感的增强,为逃避孤独而形成了逃避自由的生成基础,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由此形成。弗洛姆,美国颇有影响的心理分析学家、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人物,在《逃避自由》一书中对逃避自由的原因、形成机制以及解决途径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对人类超越自身的生存困境以及人类文化的演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其理论终究是建立在抽象的人性论基础之上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的生成

首先,弗洛姆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入手,认为人在不断超越自然形成个体化的过程中,导致了人的自由的增长,造成了人的孤独感的增强;对孤独的恐惧使人倾向于逃避构成自己本质的自由,而与某种整体和权威认同以获得安全感。他认为,这种逃避自由的心理冲动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会积淀成一种普遍的心理机制,成为一种有意识、自觉地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

弗洛姆认为,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有不可分割的统一性,超越自然的进程就是人的个体化过程。个体化斩断了人与自然的原始的、天然的、未分化的联系,导致人的个体发展,人可以摆脱自然的束缚,进行活动与创造,人获得了自由。但是,人在摆脱原始自然束缚的时候,也失去了原始关系给人所带来的天然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因此,人在获得自由的同时也开始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而逃避自由的基本途径就是与某种权威或组织机构认同,“想要逃避这种自由,屈服于某人的权威之下,或与他人及世界建立某种关系,使他可以解脱不安之惑,虽然这种屈服会或关系会剥夺他的自由。”1 (P13))因此人们在逃避自由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而所谓的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也是指“个人放弃其自己独立自由的倾向,而希望去与自己不相干的某人或某事结合起来,以便获得他所缺少的力量,换句话说,也就是寻找第二个束缚,来代替其已失去的原始约束。”1 (P88)

其次,弗洛姆从人类形成的历史过程出发,深入地分析了现代人逃避自由心理机制形成的原因。 弗洛姆认为,中世纪的专制体制、稳定的行会制度以及狭小的生存空间和固定的社会地位都给人一种原始的束缚,从而给人一种保障和安全感。 但是文艺复兴之后的现代人在获得自由的同时,却带来了孤独感,也造成了逃避自由的倾向。因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人成为一切活动的中心和原则,人逐渐打破了大自然的束缚,利用政治上的自由,增加了经济上许多成功机会,资本、竞争变得日益重要,个人主义开始出现,个性和自由成为现代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一个性和自由也同样带来了现代人孤独的生存境遇。“他遭到威力庞大的超人力量、资本以及市场的威胁。------- 它自由了,但这也就表示,它是孤独的、隔离的,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个人孤独地面对着整个世界-----像一个陌生人投入一个无边际而危险的世界。新的自由带来无权、怀疑、孤独及焦虑的感觉。”1 (P35-36)为此呈现出逃避自由的心理倾向。

二、现代人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的表现形式

根据以上分析,弗洛姆认为现代人的自由和孤独同时增长和加剧,正如他所说,“现代社会的形态对人们的影响同时产生了两种现象:一,他变得更自立自主,而且不满现实,喜爱批评。二,他也同时觉得更加孤单无依,并产生一种惶恐不安的心理。”1 (P70)自由与孤独之间的张力加大的结果是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在《逃避自由》一书中,弗洛姆认为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有很多种表现形式。

第一、极权主义:受虐狂和虐待狂的共生。弗洛姆认为虐待狂和受虐狂都是内在的孤独感和恐惧感的表现,都倾向于与某种外在的权威力量认同,以获得安全感。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在消极的意义上自由着,孤独地面对着一个与他分离的、充满敌意的世界,为了获得个人自我所缺乏的力量,充满孤独与恐惧的个人就要寻求某人或某物以便能够把他自己与这些人或物结合起来,从而得到一种新的“安全感”。 极权主义是形成法西斯主义以及专制主义的社会心理基础。第二、攻击性和破坏性。攻击型和破坏性是通过摧毁威胁到自身存在的外力来消除由于自由和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孤独和焦虑。弗洛姆认为,个人与社会、与世界相比是非常的渺小和无权,因此产生了要是我把使我显得渺小无权的对象破坏掉、消灭掉,我就能消除这种孤独感和无权感的想法,因为这样外在对象的强大力量就再也不能压制我了。人的破坏性就是产生于个人对孤独和无权感的无法忍耐。第三、机械地自动适应。指主动地放弃人的个性和主动性,个人顺从世界,不与别人有差异。这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大多数普通个人所采用的解决孤独问题的办法。与外界保持机械一致使个人不再是他自己,完全接受了某种文化模式所提供给他的那种个性形式,因而变得同所有的人一模一样,这样对孤独和无权的恐惧也随之消失。但是这样也使他失去了自我,放弃了人的个性和尊严,导致了生命的挫折。

在弗洛姆看来,这种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的确具有很大的消极性,它不仅导致人的主体性的消解和人性的萎缩,人的历史和人的活动也失去了创造性,而且在极端的情况下还会导致诸如法西斯主义这种历史悲剧。为此弗洛姆极力寻找超越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的途径。

三、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的解决途径--通过人的创造性活动,走向积极自由

弗洛姆认为,通过逃避自由来克服孤独这种方式,是一种在走投无路之际所采取的权宜之计。相反,通过创造性的活动,人既可克服对孤独的恐惧心理,保留个体化进程所带来的自由与个性的积极成果,创造性的把自己和世界联系在一起,又可自发地去表达人的感情和理智地潜能,积极地去实现人的全部个性,而不致于陷入孤独和不安的境地。弗洛姆认为,人的创造性活动主要表现为爱和工作。“人的最深切的需要就是克服分离,从而使他从孤独中解脱出来。”2 (P8)摆脱这种状况的最佳途径便是爱,“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突破使人与人分离的那些屏障的能力,一种把人和他人联合起来这种爱不是把自己融化在另外一个人里,也不是占有他人,而是自发地肯定他人,以保留自己为根据,来把自己与他人合二为一。”2 (P17)弗洛姆还强调人要用爱心去工作,在爱心存在的背景中,工作不再是被迫的劳作,而是一种创造,凭借这种创造,人与自然合二为一。他深信,“一定有一种积极的自由的状态存在,自由发展的过程不会构成恶性循环,人可以是自由的而不是孤独的。”1 (P133)

四、对弗洛姆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的评价

弗洛姆通过对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的分析,从追求自由到逃避自由,从逃避自由的原因到解决逃避自由的途径,其理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比如看到了人的心理、意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从而注意解决人的心理问题;在方法上 ,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和人本主义结合起来,发展了他所谓的马克思主义。 但是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是建立在抽象的人性论基础之上的,忽视了自由实现的现实的社会客观条件。弗洛姆从抽象的自由的口号出发,在抽象、主观的基础上设想出了解决逃避自由的良方,主张通过爱的学说,用创造性的激情去工作来走向积极的自由。这种解决方案注定了只是一个美好的出发点, 最终只能流入乌托邦的空想。因为对自由的确立并不能建立在抽象、思辨、直观的基础之上。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自由也必须通过对世界的改造而得到。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3 (P507)因此说自由的实现并不取决于人的意志,而是取决于现实的社会客观条件,人们只有从现实社会历史条件出发,遵循现实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清醒认识到历史积淀和新生的各种制约条件,才能实实在在的解决一些问题,逐步地推进问题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弗洛姆。逃避自由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87

[2]弗洛姆。理性的挣扎M台北:志文出版社。197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弗洛姆。人的呼唤弗洛姆人道主义文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5]愈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心理机制弗洛姆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浅谈弗洛姆的自由思想与人的孤独——对其代表作《逃避自由》的分析
量表中的措辞效应:类型、机制及控制方法
量表中的措辞效应:类型、机制及控制方法
量表中的措辞效应:类型、机制及控制方法
量表中的措辞效应:类型、机制及控制方法
浅析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体心理
不乐多冤
OntheAlienationoftheMother
弗洛姆类伦理思想的主旨与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