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流生带队辅导员工作定位的思考

2009-03-06

消费导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辅导员

任 伟

[摘 要]随着近年来高校办学模式的开放和学校之间的交流增多,各大高校均在探索校际合作的新模式。高校之间互派本科生进行访学交流是近几年的新生事物,随着访学生的数量增多,给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使学生在两所不同校园文化氛围、不同管理模式、不同教育理念的校园尽快适应、尽快融入、尽快成长,是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从带队交流辅导员的角度对交流生的管理和教育进行了新的探讨。

[关键词]交流生 辅导员 工作定位

作者简介:任伟(1982-),男,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辅导员,助教,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7级学生事务管理与发展指导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学生事务管理、学生发展指导研究。

一、充分认识第二校园经历的重要意义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山东大学在2002年在国内率先提出:鼓励和强化本科生的“三种经历”,即重视学生的“第二校园经历”、“海外学习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旨在通过强化学生的“三种经历”,提高学生的“三种能力”。“第二校园经历”是借助于校际与校研合作平台,让学生在本科或研究生学习期间,有机会到国内其他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访学,进行学习交流,并参与广泛的社会交流。旨在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去锻炼、磨练和修炼,去学习、体会和感悟,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催生高素质创新人才加速成长。

“第二校园经历”这种交流形式,带给学生最重要的是一种开阔的视野,一种全球意识、开放意识和竞争意识。让学生们了解山东大学之外,另外一种大学校园文化,等他们回来之后,又把这种新的生机、观念带到校园,让山东大学更具活力,有效的促进山东大学的提高。而如何使山东大学的学生拥有“第二校园经历”,则成为我们推动国内大学校际合作的最初动因。正如展涛校长所说,“当初提出第二校园学习经历,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想让山大更加开放,打开山大的校门,促进交流。第二,希望丰富学生的经历。看世界,走天下,才能担当重任。

自2002年以来,山东大学在国内先后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13所著名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先后派出访学学生506人,接收访学学生679人,现已达到每年派出和接收1000余名交流学生的稳定规模。关于“第二校园经历”的核心价值,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组长、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教授曾指出:“与各高校交换学生的创新举措,就以学生为载体,使山大成为各种学校文化交流的平台。这种举措意义相当大,很有战略性眼光。这些都将成为山大发展的重要支点和平台”。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第二校园经历”对学生的培养是全面有效的,办学效益是综合显著的。“第二校园经历”不仅有效地催生了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成长,而且推动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营造了山大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实现了国内大学之间的优势资源的共享。与此同时,山东大学与各兄弟院校之间的高层次学术互访日益频繁,人员交往日益增多,科研合作不断深入,更为山大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活跃了校园的学术气氛,带来了师生思想观念的新变化,推动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形成了开放式办学的新格局。

二、贯彻落实“两个到位”是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

(一)服务工作到位

辅导员的工作有很多特点,如直接性、基层性、复杂性、琐碎性,但究其本质的特点还是服务性,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的。而交流生辅导员的工作又有其特殊性,对交流学生而言,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特色,各方面管理也不尽相同,从学分的认定、选课的操作、住宿管理、授课方式等各方面均有所差异。学生来到第二校园后,无疑又再次成为一所学校的新生,要重新开始适应新的生活。作为交流生带队辅导员,完全有义务有责任为同学解决好适应问题,尽快融入新的学校生活而做出努力。

在初期工作中积极与对方学校的教务、学工和后勤部门联系协商,安排学生到校后的相关手续的办理,方便学生的入住学习;尽快了解对方学校的学籍、宿舍等管理规定,组织学生系统学习;成立访学学生联谊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锻炼自我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三勤”---眼勤、腿勤、嘴勤,对于交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勤问,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与交流生进行交流,对于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情况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于交流生平时上课宿舍都较为分散,要充分发挥联谊会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一则大家交流感情、求学感悟、学习状况,二则宣传山大、宣传第二校园经历。在后期工作中,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考试管理规定,做好复习考试工作,并做好假期安全教育工作。

(二)业务学习到位

作为学校派出交流的学生工作人员,学习对方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辅导员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生工作方面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无疑是我们工作之重。因为每个学校的不同,可能辅导员老师所从事工作也不尽相同,交流生带队老师的工作安排也会不同。比如我在同济大学时,因为对方学校的学生资助中心人员紧缺,就派往学生资助中心勤工助学管理办公室。在武汉大学则在学工部综合办公室。工作地点的不同也直接导致了在学校的关注点的不同,在同济大学已了解该校乃至上海地区高校的勤工助学管理为主,在武汉大学则方方面面均有所涉及。在业务学习方面要突出两个字“主动”,主动学习、主动交流、主动宣传,积极主动的到各个办公室了解情况,对于自己不清楚的大胆发问,对于自己好的方面敢于宣传,在日常工作,要保持和各学院、教务处的联系。这要求我们的带队老师,不仅要对山东大学做到详尽地了解,而且要有心,一颗细致、自信、谦虚、谨慎的心,做到多看、多听、多想、多总结。

三、做好交流生工作还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在做到上述工作的同时,有些因为交流生的独特性所决定的工作还要进行关注。

(一)我们是“山大使者”。作为交流者,你的一言一行都将代表着山东大学的形象,你将是山东大学百年文化底蕴积淀的显现,将是齐鲁文化礼仪之邦的展示。我们不仅仅是我们自己,作为山大的使者,肩负着使命,体验不同的校风和学风,体会不同的地域和校园文化,从而为营造山大“多元化的校园文化”,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二)树立安全意识,保障安全。毕竟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周围的同学、周围的环境、周围的氛围都是全新的,作为带队老师,安全稳定是要放在首位的。要树立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在外校的交流能够平安顺利的进行,圆满完成学习交流任务。

(三)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优势,宣传自己。仅仅依靠联谊会的力量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宣传的还是不够的。让同学们能够参与到学院、班级的活动中来,充分利用学校为他们搭建的平台和资源展示自己,达到宣传效果。06年10月29日同济大学在嘉定校区举办了一场 “齐聚嘉园、共祈百年”迎新晚会,得知消息后,积极和同济大学主办方团委取得联系,交流生带来了自创的诗歌朗诵《齐鲁情、同济缘》,受到了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周家伦的高度评价。也让在场所有同济大学学子们了解了山东大学交流生的存在,展示了百年山大的風采,宣传了第二校园经历。

猜你喜欢

辅导员
光荣啊,少先队辅导员
新入职辅导员角色适应之管见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要做师德的楷模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思考
如何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自信